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日本人口負增長社會福利

日本人口負增長社會福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7:20:56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人口再創新低。

日本内閣府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人口較2020年下滑64.4萬,降至1.25億。由此,日本人口已連續11年下滑。同時,2021年的下滑幅度為1950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幅度下滑。

日媒表示,疫情是導緻日本人口大幅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疫情放大了日本“高齡少子化”的窘境,使得當前的岸田政府不得不直視勞動力僵局可能對日本經濟帶來的深遠影響。

日本人口負增長社會福利(日本人口連續十一年下降)1

東京人口26年來首次減少

具體數據顯示,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自然減少”為60.9萬人。日本本國國民總數為1.23億人;2021年的出生人口為83.1萬人,但這一數字遠趕不上當年的144萬的死亡人口。同時,出境者超過入境者的“社會減少”為3.5萬人。2021年,居住在日本的外國公民人數降至272.2萬人。

就年齡分布而言,2021年日本國内15~64歲的勞動人口總數下降了58.4萬,至7450萬,占日本總人口的59.4%;14歲及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11.8%,創曆史新低;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28.9%,創曆史新高。

就地區而言,在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中,僅有沖繩縣人口出現增幅,其餘均為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首都東京經曆了26年來首次人口下滑的局面。東京都政府數據顯示,2021年東京的人口估計降至1398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4.8萬人。

日本認為,疫情下東京的企業逐漸普及遠程辦公,因此,員工轉移到鄰近縣市等地的動向日益明顯,成為東京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

東京都政府在疫情前5年,也就是2014~2019年的數據顯示,東京都内23個區的年均流入人口大約在5萬~7萬人之間。2020年5月,東京都首次頒布緊急事态宣言,此後便出現了自2013年7月以來的首次流出人口超過流入人口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過度遷徙”。這些流出東京都的人口,主要流向附近的縣市,比如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

除了疫情困擾,東京都地區的高房價也成為留住人口的一道“攔路虎”。根據日本不動産經濟研究所(REEI)最新公布的資料,2021年東京及其周邊地區新建公寓房價創下31年新高,平均單價達6260萬日元(約54.9萬美元),超過1990年左右創下的6123萬日元的紀錄。

雙重挑戰

日媒認為,上述數據體現了當前日本所面臨的勞動力驟降與人口老齡化加速的雙重挑戰,而且雙重挑戰在疫情影響下正在不斷加劇。

二戰後,日本曾有過兩波“嬰兒潮”。第一次嬰兒潮出現在1947~1949年。其間,日本每年的出生人數為250萬人。第二次嬰兒潮出現在1971~1974年,其間每年的出生人數也超過了200萬人。之後便不斷減少,到2007年時,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了出生人數。

如今,日本第二次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也基本都已超過50歲,不再屬于生育适齡人口,所以從2000年左右開始,日本專家就預計出生人數還将繼續呈下降趨勢。

在新生兒數量不斷減少之際,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則是在不斷增長。日本總務省在去年“敬老節”公布的日本老年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640萬,較上一個統計周期(2019年9月~2020年9月)增加了22萬人。

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日本總人口數的比重達29.1%,較前次統計上升了0.3個百分點。

上述最新出爐的數據令日本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最老”國家。此前,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年度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内,日本老年人在人口中的占比分别超過排名第二的意大利(23.6%)和第三的葡萄牙(23.1%)約5個百分點。

對于曆屆日本政府而言,高齡少子化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也正是由于這一問題的日趨嚴峻,此前日本政府嘗試放寬對外籍勞工的限制,試圖通過源源不斷的外籍勞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日本的勞動力緊缺難題。日本厚生勞動省在疫情前2018年的數據顯示,外勞數量在2014~2018年的4年間增長迅速,約為108.4萬人,4年内增長了約40萬,在一定程度上着實填補了日本各行業勞動力的緊缺。2019年4月,日本進一步放寬外勞入境日本的限制。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這一情況,日本一度收緊入境限制直接導緻外國人入境數量驟降。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3月29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日外國人數為276.06萬人,較上年減少4.4%。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社會勞動力短缺是因為之前的安倍經濟學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女性勞動力有沒有充分釋放?老年人的活力有沒有進一步發揮?嬰幼兒的出生率有沒有提高?‘安倍經濟學’在這三方面的鼓勵都沒有體現。”陳子雷告訴第一财經記者,“而不涉及上述三方面的改革,都隻是改善日本勞動力結構的短期行為。”

養老金領取年齡範圍調整

在勞動力趨緊的當下,岸田政府已從3月1日起逐步調整入境政策,即放寬了旅遊簽證以外的新入境申請,同時也放寬了對外國留學生和商務人士等的入境限制。根據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發布的數據,3月入境日本的外國人有4.84萬人,比上個月增長了8倍以上。

根據簽證種類劃分,入境日本最多的是持有留學簽證的外國人,約1.48萬人;其次是持有技能實習簽證的外國人,約1.16萬人。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從今年4月起調整養老金領取年限,即從現行的60~70歲擴大至60~75歲。以仍在工作且收入達到一定标準以上的老年人為對象的養老金減額制度也被放寬。

當前在日本,養老金領取的年齡原則上為65歲。每推遲1個月,金額每月可增加0.7%。若從75歲開始領取,相比65歲開始則每月增加84%。對于早于65歲就開始領取的人,減額率則從每月0.5%縮小至0.4%。如果從60歲開始領取,與65歲開始相比則減額24%。

陳子雷表示,這些舉措都旨在讓健康的老年人回歸勞動力市場,“延長退休年齡到75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困難,但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也不可能繼續無限地推遲退休年齡。”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NipponLifeInsuranceCo)曾經進行的一份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表示,基于财務壓力,希望退休後能繼續工作。其中38.7%的受訪者希望維持現有的工作,25.3%的受訪者希望能在退休後換一份工作。在退休後繼續願意工作的群體中,40%的受訪者希望能在65~69歲間繼續工作,11.7%的受訪者希望能工作至75歲以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