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3:27:11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不僅僅是天下第一行書哦)1

提起《蘭亭集序》,幾乎所有人首先想到的是天下第一行書,能夠想到這是一篇文學傑作的恐怕不多;自然,更鮮有人會想起跟王羲之一起玩耍的那四十一人,更不清楚他們還寫了四十一首詩的事吧,這真是很有意思的哦!

先不說書法的事,按照頭條君的要求,豹眼還是直接上文章吧。

《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随化,終期于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殇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叙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緻一也。後之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名文,後世許多大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九記載:

“此文一意反複生死之事甚疾,現前好景可念,更不許順口說有妙理妙語,真古今第一情種也。”

其意是說,不是天下第一至情至性之人,不會對生死之事看得如此通達透徹哦。

浦起龍《古文眉诠》卷四十二記載:

非止序禊事也,序詩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時詩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筆情絕俗,高出選體。

雖然《蘭亭集序》是為修禊一事而作的序,記叙詩意,但卻是借一時詩意之感,而發修短生死之歎,筆情絕俗,遠超同類作品。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不僅僅是天下第一行書哦)2

《蘭亭集序》解讀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号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将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浙江紹興)蘭渚山下的蘭亭“修禊”。

修禊(xì),是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為修禊日,也稱“上巳節”。這一天,人們要到水邊洗濯、嬉遊,以祈福消災,這很類似于清明節踏青郊遊的活動。

此次與會者四十一人,其中有王羲之、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名流,也有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等九位少年才俊。流觞曲水,有二十六人共賦詩四十一首,各抒懷抱,并聚詩成集,即《蘭亭集》。

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篇序文記錄這次雅集。王羲之欣然從命,當即作成序文手稿,即《蘭亭集序》。

其意大體是說,永和九年暮春之際,為了做禊事,衆多賢才彙聚到會稽郡山陰城外的蘭亭。

這裡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修竹,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在亭子四周,流觞(shāng)曲(qū)水,其樂融融。

流觞曲水,這也是一個程式。是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流中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引杯飲酒,然後賦詩一首。

這是古人勸酒取樂的一種方式,由此看來,我們的老祖宗都忒會玩哦。

此情此景,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作詩,依然觸動了作者心思,于是生發了對于生死無常的無限感慨。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低首俯察大地上的萬物,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以滿足視聽的歡娛,實在是快樂得很哦!

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很快就是一生。有的人通過在室内面對面的交流,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得到一些感悟;有的人則在處室之外享受不受任何約束的生活,通過一些事物寄情于自己的精神情懷。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也好,躁動也罷,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無不感到自得、興奮和滿足,竟然忘乎所以,不知道衰老将要到來。

等到感覺厭倦的時候,又會随着事情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就又随之而生。過去曾經喜歡的東西,轉瞬之間,就已經成為舊迹。這麼普通的一些事尚且不能不因此引發心中的感慨,何況是壽命長短這樣人生第一要事?聽命上天造化,最後歸于終結。

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一件大事啊!”這怎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為此所發感慨的原因,如果有一點相契合,總難免不臨文而發歎息哀傷,難以纾解情懷。

其實,心裡本來也清楚生死相同的說法是荒誕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的說法也是妄造的,畢竟死生有别啊!

後人看待今人,就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樣,一定同樣悲傷痛惜啊!

因此,一個一個詳細記下此時與會的每一個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以流傳于後世。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彼此的思想情趣還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将會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是啊是啊,正如作者所言,誰看到這篇文章,又有誰不會去想象蘭亭集會的盛況,又有誰不會因之而感慨人生的情懷與短暫呢?!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不僅僅是天下第一行書哦)3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不愧是一篇千古名文,道盡了人生短暫、悲歡聚合的感慨。但真正讓它流傳于世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它非凡的文采以及抒發的情感,而是因為作者王羲之的書法。

王羲之擅長隸、草、楷、行各體,博采衆長,冶于一爐,自成一家,特别是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譽為“書聖”。

據說,當時王羲之憑着酒意,一氣呵成,草成此篇。《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

于是,王羲之就把《蘭亭集序》的草稿保存下來,作為傳家寶流傳給子孫。

此作被曆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

何延之在《蘭亭記》中曾說:唐太宗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鐘,尤其喜歡“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全天下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每得一真迹,便視若珍寶,臨摹揣度之餘便珍藏身邊,唯恐失卻。

唐太宗不僅倡導王羲之的書風,還親自為《晉書》撰寫《王羲之傳》。

盡管如此,但唐太宗還是沒有弄到《蘭亭集序》的真本,為此整日悶悶不樂。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這一神助之作,小心翼翼保管,作為傳家寶傳承,一傳二傳就到了第七代孫智永和尚手裡。

智永年百歲而終,死前将《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對書法也頗有研究,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将它珍藏在卧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内。

當李世民得知《蘭亭集序》在辯才手上時,興奮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但辯才始終推說不知真迹下落。

無奈之下,唐太宗派遣監察禦史蕭翼裝扮成書生與辯才交往,待兩人關系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辯才欣賞。

辯才不知其中有詐,看了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蕭翼揣着明白裝糊塗,詢問是啥帖子,辯才猶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迹。

欲擒故縱,蕭翼表示不信,辯才決定讓他開開眼界,于是從屋梁上取下《蘭亭集序》給蕭翼看。

蕭翼仔細觀察了半天,果真是真迹無疑,于是臉色一變,迅即将其納入袖中,同時拿出唐太宗的诏書,命其上交朝廷。

此時,辯才才得知上當受騙,但悔之晚矣。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不僅僅是天下第一行書哦)4

東西到了李世民手裡,自然是欣喜異常。為獎勵蕭翼,李世民朱筆欽點,提升蕭翼為員外郎、加五品,并賞賜銀瓶、金縷瓶、瑪瑙碗各一隻及珍珠不等,又賜給他宮内禦馬兩匹,并配有用珠寶裝飾的鞍辔,宅院與莊園各一座。

對于辯才和尚的不配合,一開始李世民還很生氣,後考慮到他年事已高,不忍處罰,不僅放過了辯才,還賞賜給他錦帛三千緞,谷三千石,下敕書讓越州都督府衙代為支付。

驚魂未定的辨才大師得到這些賞賜後,不敢歸為己有。他将其兌換成錢,造了一座三層寶塔。這座寶塔造得特别精緻華麗,直到現在還存于世。

辨才因受到驚吓與刺激積憂成疾,一年後便撒手人寰了。

李世民對《蘭亭集序》推崇備至,敕令侍奉在宮内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

當時因這種“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使得“洛陽紙貴”。

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

據說,李世民死後,将自己多年來搜集的王羲之書法真迹都帶到了自己的陵墓裡,當然也包括《蘭亭集序》真迹。

五代十國時期,有個盜墓賊溫韬,盜掘了李世民的昭陵,卻沒有發現《蘭亭集序》的蹤迹。直到現在,人們也不知道《蘭亭集序》究竟被遺落在哪裡,成為千古之謎!

至今我們看到的幾個版本,都是當時的臨摹本,其中以馮承素本最為著名。

想想看,就連王羲之自己都不能複制,誰還能再臨摹出《蘭亭集序》真迹的神韻呢?

豹眼評語

《蘭亭集序》是由于王羲之絕世的書法神品而流傳于世的,但不可否認此文的文學價值,它同時也是一篇很精彩的人生感悟之作。

豹眼認為,在欣賞《蘭亭集序》這一書法藝術珍品的同時,也應當仔細品味一下這篇文章,體會其中人生的感悟, 必定也是受益良多。

蘭亭集序為什麼是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不僅僅是天下第一行書哦)5

注:圖片及部分資料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