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用棍敲打後背

用棍敲打後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3:46:17

17世紀中葉,歐洲商人抵達中國商埠廣州和廈門。當地人以松蘿綠茶和武夷茶款待他們。武夷茶多是半發酵的烏龍茶或全發酵的紅茶。在福建方言中,武夷的發音和英文的“Bohea”相近,英國人遂以Bohea概稱所有全發酵的紅茶,後又以Bohea指稱質量較次的紅茶。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督辦薩缪爾·鮑在《中國茶的種植與制作記述》中記載:“采自武夷山區的茶葉未經處理,即以竹筐盛之,運往廣州。茶葉會在廣州烘焙、裝箱。剛運到時,茶葉有一種發熱的酸味,有的已經發黴,有的散發出肥皂似的味道。看來,茶葉已經經過了部分發酵,全發酵或許還算不上。”

就這樣,飲茶之風逐漸在西方流行。歐洲人的嗜好最終轉向了滋味更為濃酽的紅茶。為此,中國的制茶工也開始嘗試全發酵茶,茶葉最後都成了深褐色。有人認為,這也是功夫茶和小種茶稱為歐洲最常見的兩類紅茶的過程,而功夫茶和小種最初隻是武夷山的兩個品名而已。出口到英國的上品紅茶則被稱為Pekoe,這個字來自中文白毫,指芽尖和嫩葉上的一層薄薄的絨毛,與制茶過程毫無關系。後來,在印度和錫蘭(今斯裡蘭卡)精細的茶葉分級制度中,白毫成為基本詞彙。

用棍敲打後背(用食指和中指叩擊茶桌)1

除了烏龍以外,明清兩代還出現了不少别的珍惜茶種。白茶的做法是将帶有白色絨毛的芽尖嫩葉在太陽下炙烤。宋徽宗謂白茶應野外采摘,并視其為茶中極品。明朝田藝蘅《煮泉小品》記載:“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接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白茶産自福建,其上者稱白毫銀針。其餘等級高低依次為白牡丹,貢眉,壽眉。

白毫銀針最早産于福鼎,19世紀出口歐洲,當地人稱之為“銀芽白毫”。制作銀針白毫時,采用的材料是春茶嫩梢萌發時的一芽一葉。茶芽均勻地薄攤在竹篩上,勿使重疊,置陽光下晾曬,至八九成幹,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幹。茶葉溫度保持在三四十攝氏度。若火太猛而茶葉翻炒太厚,則茶葉易焦灼變紅;而火太文則茶容易炒黑。

黃茶的出現過程實屬偶然。明朝許次纾《茶疏》記載,霍山一帶茶農制茶極為粗制濫造:“霍山縣……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葉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同筍),辄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鬥。”黃茶的殺青工序和綠茶相似。采摘嫩芽和大葉後,無須萎凋,既入鍋高溫焙炒和殺青。随後的悶黃工序是制作黃茶的關鍵。

用棍敲打後背(用食指和中指叩擊茶桌)2

黃茶中的極品謂君山銀針,采自湖南洞庭湖中的小島君山。制作時,茶葉經過殺青、初烘、攤涼後,用牛皮紙包好,每包三磅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8小時,随後進一步烘幹與攤涼,再用牛皮紙包好,放置20小時後,最後一次烘幹。顔色發亮的茶葉用牛皮紙包好,貯于箱内,箱内以石膏鋪底防潮。

傳說記載,綠茶名品“吓煞人香”,拜康熙皇帝賜名“碧螺春”。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喝到了這一江南佳茗。碧螺春産自太湖的湖心小島。茶叢間桃、李、杏、橘、銀杏、石榴等林木并栽,汲取了不同樹種的花粉和芳香。制成一磅上品碧螺春,需要采摘嫩芽7萬朵。玻璃杯中倒入沸水,靜置片刻,待水溫降至85攝氏度左右,再将茶葉位于杯口上方,緩緩投入适量,謂之上投法。一邊品茗,一邊欣賞茶葉在熱水中逐漸舒展開來的曼妙身姿。

另外,康熙皇帝也愛好喝奶茶。1713年,皇帝六十壽辰,宮廷組織了千叟宴為皇上祝壽,參加壽宴的1,800名客人都喝到了宮廷奶茶。吳振棫[yù]《養吉齋叢錄》記載:舊俗尚奶茶,每供禦用乳牛,及各主供應用乳牛,皆有定數,取乳交尚茶房。

用棍敲打後背(用食指和中指叩擊茶桌)3

康熙之孫乾隆(1736-1796年在位)也是一位雅好品茗的皇帝。他用銀稱量取京城周邊的泉水煮茶,和滿族的官僚一起喝奶茶,和漢族的學士品嘗清茶,每年新年還向十八位飽學之士禦賜茶宴。

乾隆經常微服出訪,身邊隻帶一名太監随從。有傳說雲,在一次私訪中,乾隆皇帝為掩飾自己的身份,親自為太監倒茶。太監意識到這時候叩謝龍恩會洩漏乾隆的真實身份,遂用食指和中指叩擊茶桌,象征性地表示磕頭之意。這一習俗一直留了下來。直到今天,當有人為自己倒茶或酒時,我們還會用手指輕叩桌面以示謝意。

-END-

歡迎關注 飲哲紅茶經 微信公衆号 SH-YinZh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