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的順其自然?(文章3000字,8分鐘閱讀完,可以聽語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真正的順其自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文章3000字,8分鐘閱讀完,可以聽語音)
日常的生活狀态下,我們狀态大多都不是自然的。
身體上的不自然
我們的身體,很多人站姿都不是正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偏移或者扭曲,隻不過我們的身體結構,可以通過其他的扭曲來調節平衡。如果是因為腳底站立的問題,可能導緻膝蓋問題,髋關節問題,胸椎問題,頸椎問題。隻是我們不知道,沒有觀察,所以當需要回歸自然狀态下的時候,反而覺得是不自然。經常玩手機和看電腦,很多人的胸椎靈活度很差,加上後背的肌肉沒有鍛煉,導緻整體的前後力量三角有點失衡,導緻體态的不均衡和扭曲,如果沒有觀察,沒有分析力量應該承擔的重量,那麼很可能小肌肉承擔了大的重量,而大的肌肉變得沒有力量。所以,觀察自身狀态是一件相當重要的環節。健身和體态的調整不僅僅是鍛煉肌肉,更多的是需要觀察以後才知道問題的所在。不觀察就會以為沒有問題,就會認為扭曲的狀态就是自然。
順其自然是什麼
順其自然,是回歸本來應該有的狀态,而不是扭曲了還認為是自然。可見很多人對順其自然這個詞語是有深深的誤解的,導緻會認為所有一切不作為就是自然。順其自然是回歸自然狀态,是主動努力和調整之後的自然,而不是扭曲和不作為的自然。
心的不自然
身體上的不自然,相對較為好分析,因為就是身體立線下的平衡,是所有肌肉發揮各自應該有的狀态,來維持身體的生活所需。是比較容易觀察,通過學習肌肉的走向和康複訓練知識,通過鏡子就可以知道我們的發力和身體狀态。但是心的不自然卻是很難觀察的,更難調整和修複。
非視覺的觀察,需要我們用思考力的觀察,需要想象力的觀察,需要覺知力的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講下,如果觀心。當然我不是什麼佛教學者,隻是這類詞語會被認為是歸屬宗教的。近來看中西方哲學,發現,不管是宗教和哲學,在某些領域都是有共同之處的,即使是不同的宗教,也有很多相同的道理。所以,這裡讨論的是觀察自己的内心,無關宗教。大家可以看是哲學方面的思考。
觀心
觀心,首先需要知道心是什麼?我之前專門寫過相關的文章,這裡就不展開了。心是一個容器,用來容納我們信念信息的容器。信念是什麼?信念是相信什麼為真。我們相信什麼,世界就給我們什麼。這就是信念。心隻是容納信念的地方,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被信念影響,分不清,信念是信念,心是心。為什麼要分清楚呢,是因為信念是需要更新的,是需要修複的,是需要叠代的。隻有保持更新和叠代的能力,我們才能夠進步。就好像我們大腦裡面的思想,也是需要更新叠代的,這樣我們才能保持進化和進化的能力。這是一個人持續進步的關鍵。心怎麼樣才能保持容器本身的特性呢?心應該有自己固有的頻率,就是不受信念的影響,不能和信念粘合在一起。更不能随着外界境遇的變化而變化。心保持固有頻率,才能随時保持自身能量的補充。如果因為信念或者外界境遇而改變,那麼就會很容易心煩氣躁,那麼就永遠會處于被動的境遇當中。因為所有的一切外在隻是表象,既然是表象,那麼就是滞後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已經發生的事實是不可改變的,不管怎麼懊惱都是沒有用的。心是前瞻性的,是可以改變環境的,通過改變容納的信念而改變。
心随境轉
日常狀态下心就很容易随着境轉,所以會發現很多情況下,我們會希望環境或者他人改變,因為我們認為是他們在影響我們。如果他們能夠影響我們,那也是就因為我們的信念相信他們可以影響我們,是因為我們願意讓這些事情或者他人來影響我們。真正有關鍵性作用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信念,而不是外界。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最終過不好這一生,就會開始抱怨生活,埋怨命運了。這裡有一個事實存在,就是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和他人。但這裡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真理,就是我們不需要改變環境或者他人。因為我們在看似有限的認知下面,其實有很多自由的空間。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信念,來改變看待事物的方法,來改變環境對于我們的影響。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裡看起來就是不一樣的事情,有的人認為是很好的事情,而有的人認為是不好的事情。事情本身是沒有定性的,隻有自己認為是好的,認為是壞的,事情才會被定性。很多很厲害的人,最終都會告訴我們,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暫時看起來是不好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就會看起來是好的事情。而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有能力把看起來不好的事情,變成是好的事情。這就是實力,這就是個人的行動和意識,最終對于現實的影響。
淨心需要心門開
心如何才能回歸正常的自然狀态,回歸本來應該有的頻率呢?就是怎麼樣才能回歸隻是一個容器的狀态。最好的辦法就是淨心。常常不帶有任何主觀判斷地讓自己放下事情。當然,放下事情是比較難的,因為我們總是有自己喜好傾向。那麼這裡退一步,教大家另外的方法,就是常常用逆向的思考方式。什麼是逆向的思考方式呢?就是常常想,如果現在認為是錯的呢,想想對立面的觀點,想想對立面的合理性,讓自己看見其他可能,也就是讓自己接受不同可能的存在,這就是開心,打開心。心門應該是開的,不應該是關的。心關的,就容易混亂,因為沒有新的流入,就會産生渾濁。我們需要秩序,不管是生活,還是内心,還是思想。秩序化,是建立在清晰的邏輯之上的。清新邏輯的建立,需要不斷地有新的信息的納入,才能構建更為好的新的邏輯。逆向思考,還有一個角度,看看結果倒推回因,是否存在很多不充分的,沒有思考到的部分。往往會發現,我們在最初的推理過程中,因為急于得出結果,會經常出現很大的邏輯漏洞。所以,心的打開,是依賴于思考的,沒有思考能力的人,無法打開心門。回歸思考能力,那是一個人最為強大的能力所在,每天都要訓練,除了工作之外。每天都要有一整段的深入思考的時間。思考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閱讀的思考,那是對于别人思想的思考。另外的一個方面是寫作的思考,是對于自己原創思想的思考。缺一不可,必須日漸強大,日漸強大來自于每日的使用和積累。所有人生的強大能力都是用進廢退。淨心,需要心門開,心門開需要思考能力強,思考能力強,來自于别人強大思想的輸入,來自于自己思想的産出。
心門開需要有強大的思考能力
我們把心問題的根本找到了,就是需要閱讀和寫作。當然也包括日常工作當中的思考和驗證。但是真正強大的來源,來自于閱讀和寫作。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大腦本身的專注能力的培養,專注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呢?可以通過冥想。冥想是非常好地訓練專注力的方法。關于閱讀、寫作、冥想,我在過往的寫作過程中已經寫到過很多了,這裡就不特别展開了。大家可以去翻看我之前的文章,當然我有會寫書,到時候會有比較完整的歸納。寫作,我建議每天至少寫上800字吧,不然很難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很難有自己的原創思想的出現。剛開始的時候更難,我建議至少寫上2000字,然後深入思考能力才會被逐漸帶來出。閱讀的話,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和熱愛不同,選擇不同領域的書籍。但是選擇書籍至關重要,不要讓不好的書籍,把我們大腦給變得更不好了。就好像不要天天吃垃圾食品是一個道理的。垃圾食品隻是解決饑餓的問題,卻帶出來更多的問題。垃圾讀物,隻能解決閱讀的需求,但是也帶出了更多的問題。所以謹慎選擇,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必須明白的。很簡單的選擇書本的方法就是,看那些流傳久的,看那麼很厲害的大咖的作品,這首先保證不會出錯。慢慢地大腦裡面的思想架構就會搭建起來了,然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詳細情況再去做一些特殊的選擇。冥想的話,其實非常簡單的,我建議大家可以利用早晨或者晚上的時間冥想,剛開始5分鐘就可以了,等一段時間以後可以變長。對于這類積累 ,我建議是需要幾年以後再看效果的,急不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放棄。這是唯一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上,想要讓自己處于順其自然的狀态,是需要自己有閱讀能力,有寫作能力,可以自己攝入新的更好的信息來構建新的自己,也需要自己有原創思想,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保有固定的思考能力之後,然後就可以有觀察自己的能力了,就可以有保持自己本心的能力,就可以有構建新的自己能力了。
覺得我寫的話,不要吝啬打賞呀!
(關注我,日更原創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