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4 14:58:59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古至今,讀書都是天底下頭等重要的事。但為什麼有些人書讀的不少,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果真是讀得越多越好嗎?

突然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他在封建社會中過舉人,在鄉民之間可算是有文化的人,可是最後卻落魄到三餐不繼,隻會嚼着花生米,跟大家賣弄“回字有幾種寫法”的地步。讀書到底還有什麼誤區沒有被我們察覺呢?

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何時起,我們被“讀書是一件好事”這個既定概念所束縛。玩遊戲、看漫畫時總會遭到父母訓斥,而讀書就不會。相信許多人都經曆過這樣的童年時代。因為這個概念,人們都會認為:隻要讀書,就是在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說實話,我之前也是崇尚“讀書越多越好”,動不動就會炫耀一下自己已經讀了多少本。2017年記得自己讀了150多本,2018年讀了大概100本,但我發現自己進步最大的不是前兩年,而是今年,目前為止我隻讀了不到50本。讀得少反而精進,這是為什麼呢?一直沒想明白。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2

來自網絡

直到今天讀到日本作家赤羽雄二《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讀書越多越好。殊不知,當你讀書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過量反倒限制了自身的發展,讀書最重要的是不是一味地“被動輸入”,拼命地博取數量,而是有質量地“主動閱讀”學以緻用,懂得用書中的知識改變自身的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赤羽雄二,身為機械工學類碩士,在畢業後卻進入到了麥肯錫工作,成為了一名咨詢師,并在這裡工作了14年。為了勝任這份工作,他依靠讀書學習了大量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無論工作多忙,他也堅持每個月讀10本以上。因此,總結了一套能在短時間内,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這本書延續他之前出版的《零秒思考》的風格,簡潔明了,實用性極強。讀完之後,對我啟發最大的就是一句話:“讀書過量會适得其反。”下面分享一下書中精華。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3

一、每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适?

1、赤羽雄二認為:“在30歲前,應該讀到300本書,之後每年讀50本書就可以了。”還沒有達到這個數量的讀者,在完成這個閱讀量之前,應該多利用一些時間來讀書。堅持每月讀10本以上,到目前為止閱讀量已經達到1000本以上的人,如果再多花一些時間讀書的話,付出和得到的效果也會達到臨界點。收集信息的方式不僅僅限于讀書,親身實踐才能擴充書本中的知識,将其内化為能力。

2、如果有可以閱讀更多書籍的人,或是每年的閱讀量已經在50本以上的人,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 适當減少讀書時間,是否能夠做一些更重要的工作?
  • 是否還有其他方法收集信息?(網絡,學習會,與人見面)
  • 是否能參與一些豐富情感的活動?
  • 是否能讓自己的私人時間變得更加充實?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4

這幾個問題,以前我确實沒有想過。按照這個規則,我的閱讀量早就超過1000本,現在每年也在50本以上,我一味地将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卻鮮有與他人的見面交流,造成自身的知識面狹窄,信息的來源過于單調。看來以後得多與人連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啊。

3、不要單純将讀書視為目的,而應該把它視為成長的契機。“讀書是一件好事”這一價值觀依然對個人和社會有很大影響,其實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重新審視對書的态度。要想與讀書建立良好關系,就要盡量避免采取被動閱讀的方式。必須将“隻要讀書就好”這個意識,轉變為對工作和人生都有益的“戰略性主動讀書”。

主動讀書意味着做書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有所選擇地去讀書,不在無趣的書上浪費精力,同時也要節制讀書的時間,将書本與現實相結合,不斷在生活中複盤,加速成長。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5

二、書該怎樣讀才能吸收精華?

1、每次隻讀一本書

有些人喜歡同時讀幾本書,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但同時閱讀多本書,有兩個缺陷:第一,很難讀完一本書,并且很容易忘記之前讀過的内容;第二,一本書還沒讀多少,就開始閱讀第二本,感到厭煩後又開始了第三本,如此循環往複。長時間讀不完一本書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壓力,偏離了原本的目标,讀書變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我也有這樣的毛病,有時同時讀兩三本,結果一本也沒讀完,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啃一本書有收獲。

2、思考“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讀書之前問問自己:“我想從這本書裡學到什麼”“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當你明确自己的讀書目的的時候,你對書本的專注力和理解力就會上升,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引導你更高效地吃透一本書。

比如我讀這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并學會更科學的閱讀方法,同時找到不足之處。從書裡,我發現了自己掉進一個“讀書越多越好”的誤區,這點竟然以前一直深信不疑,這就是阻礙自己進步的最大原因。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6

3、不要邊讀邊做筆記,折頁劃線即可

讀書的時候,看到精彩的内容,可以做标記。赤羽雄二推薦有兩種方法:第一,用熒光筆劃線。畫下這些精彩的地方:言之有理的内容;表達出色的内容;體現作家洞察力與智慧的内容。第二種方法是折頁,一本書讀完之後,看看如果折頁的地方占了三分之一,那說明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4、讀完立即用A4紙歸納法整理思路

首先,将A4紙橫放,左上角寫主題,右上角寫日期,每頁寫4~6行,每行寫20~30個字。在一分鐘内将想到的事情全都寫在紙上,可以寫一本書的讀後感,書中打動你的句子,也可以寫讀完這本書之後設立的目标等等。根據内容不同,有的書寫個2~3頁筆記,也有的書寫7~8頁。

不需要思考内容和措辭,直接寫下來就好。然後将寫下的筆記放在文件夾裡,3個月和6個月之後再來翻看,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付諸實踐。這種方法不會導緻閱讀速度變慢,隻要在閱讀過後用幾分鐘做筆記,就能大緻整理出腦中的思路。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7

三、如何将書本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

1、限制讀書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輸出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書中内容後,就不必再花更多的時間看書,可以将時間用在知識的輸出上。赤羽雄二說,有些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好不容易逮到點業餘時間,就拼命地讀書,完全沉浸其中,其他事情就都擱置了。确實如此,我就經常幹這事,上個禮拜六本來說好要打掃衛生的,結果一讀書就耽誤,拖到周日晚上也沒幹。其實,這樣的讀書方式不可取,是很消極的,甚至是帶有逃避性質的。

利用“讀書是好事”的理由心安理得地逃避本來應該做的其他事情,這對個人來說是一種損失。既無法保持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平衡,也無法保持“從書中獲取的信息”和“和他人接觸”的平衡。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8

赤羽雄二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規劃每個月的閱讀量,超過或達到這個數量就要暫時停止讀書。同時提醒自己:已經達到了足夠的讀書量,應該停止借讀書來逃避現實。應該多花時間将書中的知識轉化成為自身的能力。

輸出書中的知識有以下幾種方式:

  • 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比如:将讀過的商務書籍中的内容實踐,提升工作效率和溝通能力
  • 寫文章,可以在各個社交平台上發表,與讀者交流,從反饋中檢驗自身知識掌握的程度。
  • 演講,将書中的觀點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傳播知識。

2、分享讀書成果,和大家一起讨論

讀完一本書之後,要盡可能地找機會與他人分享。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教别人,在講話的時候,可以參考之前A4紙歸納出的要點,按照順序組織語言來說明,盡可能地展現事物的全貌,這樣就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感想,了解自己的思維幅度,發現不足之處,不斷改進。同一本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看到的視角都不一樣,有差異的關注點碰撞出的火花,能帶給自己很多啟發。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9

3、讀完書之後問問自己該做點什麼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能将書中的内容付諸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每讀完一本書,赤羽雄二就要寫一篇“讀書檔案”。讀過每本書後自己會有哪些新發現,行動上會有哪些變化,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并确認推進到何種程度。

讀書檔案可以這樣做:閱讀此書的目的、讀書後的感受、閱讀此書後,接下來打算做些什麼、3個月後,打算做些什麼,有什麼樣改變。經常拿出來翻閱一下,加深理解,真正地将知識内化成能力。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10

來自《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書中插圖

4、讀書後立即寫文章

現在各種自媒體平台很活躍。當你将一本書的内容分享出來的時候,會收獲很多聲音,有喜歡也有反對,這些都會對你有促進作用。我現在每讀完一本書都要求自己寫一篇書評,在寫書評的過程中,自身對書籍的理解比以前光讀不寫時要深刻得多,那些知識經過梳理,牢牢地刻在了腦子裡。

5、重讀

要想将一本書的内容牢牢地記住,不再遺忘,就必須重複。重讀一本書有兩種方法:對内容十分精彩的書,從頭到尾仔細地再讀一遍;對内容一般的書,隻要重讀做标記的部分就可以。因為讀過一遍,所以再重讀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而且再讀一遍也能産生新的感悟。

一年最少要讀幾本書(每年該讀多少本書最好)11

古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确實如此。将一本好書真正地吃透比囫囵吞棗地看10本書要有效地多,當你反複揣摩,并将書中的知識内化成自身的能力,在行動中改變自己,那麼你的生活将會大放異彩。

看了今天的文章,你還認為‘讀書越多越好’嗎?現在就請放棄逃避性質的“被動閱讀”,努力地去實現“知行合一”吧,相信你一定會收獲滿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