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阮元三元及第

阮元三元及第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9:23:56

阮元三元及第?阮 元(1764~1849),字伯元、号雲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清代揚州儀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狀元,嘉慶、道光間名臣,曆任浙江巡撫、兵部侍郎、漕運總督,湖廣、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兼署都察院禦史、太傅卒谥“文達”一代大學者、文學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被尊為一代文宗主編《經籍纂诂》,校刊《十三經注疏》,彙刻《學海堂經解》,著有《疇人傳》、《淮海英靈集》、《廣陵詩事》、《揅經堂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阮元三元及第?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阮元三元及第(阮元十二月十一日)1

阮元三元及第

阮 元(1764~1849),字伯元、号雲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清代揚州儀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狀元,嘉慶、道光間名臣,曆任浙江巡撫、兵部侍郎、漕運總督,湖廣、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兼署都察院禦史、太傅。卒谥“文達”。一代大學者、文學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被尊為一代文宗。主編《經籍纂诂》,校刊《十三經注疏》,彙刻《學海堂經解》,著有《疇人傳》、《淮海英靈集》、《廣陵詩事》、《揅經堂集》。

十二月十一日,夜宿海州雲台山東海營,次日閱兵(三首)其一

清 阮元

雲台山下結軍轅,弓矢鋤犁共一屯。

田已成桑原是海,營惟種柳半成村。

潮頭沙影猶清淺,月底巒光更渾淪。

認作家山安穩住,今宵有夢到三元。

【按語】此詩選自《揅經室四集》詩卷九。

【注釋】

營惟種柳:漢周亞夫駐軍細柳營,後常把軍營叫做柳營。

渾淪:渾然一片。

家山:山名與餘字合(原詩注)。

三元:峰頂為三元宮。

【賞析】

這組詩是詩人于嘉慶壬申(1812)冬以兵部侍郎、漕運總督身份視察海州南城閱兵時所寫,詩中情景交融,不乏婉約、歡愉文情。

詩人的号為芸台,恰與雲台山名相合,“認作家山”,巡視至此,在情感上便親近了幾分。故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壯士的豪情轉化為濃濃的鄉情、家園的溫馨了。無哀怨無傷感,字裡行間既沒有表達征人的愁思,甚至沒有描寫沙場的壯烈。但卻讓人感受到号角、馬嘶之聲,這種境中取影之寫法,讓人叫絕。“弓矢鋤犁”折射兵營即家、家即兵營的現實狀況和将士的拳拳之心。而“沙影、巒光”則把月下的山光水色勾勒了出來,而後的一個“夢”字更是突現了詩人對雲台山的贊美之情。

雲台山下駐紮着軍營,兼行守備與軍墾,滄海已成桑田,軍營已成半個鄉村。月下潮頭沙影尚清晰,而山色已渾然一片。認作雲台山為家山,相信今夜一定會睡得安穩,夢到雲台山上的三元宮。

十二月十一日,夜宿海州雲台山東海營,次日閱兵(三首)其二

清 阮元

石台高處起朝暾,殘雪平分嶺脊痕。

陣合呼槍連谷響,射回卷旗帶煙翻。

休因鲸戮成京觀,遂遣鷹遊弛海門。

為語朐東諸部曲,水仙容易有孫恩。

【按語】此詩選自《揅經室四集》詩卷九。

【注釋】

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成高冢。

鷹遊:鷹遊山,即現在東西連島。詩中暗含鷹遊山有京觀狀,但作用不是炫耀戰功,而是與當年雲台山形成海防備戰的犄角。

孫恩:東晉起義軍首領,孫恩海上反亂被稱為“中原海寇之始”,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

【賞析】

這首七律奇句豪氣,風發泉湧。

如果說上一首格調近乎婉約,那麼這首就是變換角度,着重描寫軍中健兒慷慨激昂、報效國家的豪邁之情。“陣合呼槍”、"射回卷旗”生動刻畫人物的精神面貌,頸聯則用借代手法隐喻海防戰備的戰術高超,此詩當與高适的“明月羌笛戌樓間”相媲美。“成京觀”、“馳海門”又進一步遙想古今,抒發壯心激烈的情懷,用語可謂大氣磅礴,筆勢不由令人贊歎。

石台頂上有了朝陽的光輝,殘雪成了群峰之間嶺脊分開的痕迹。呼槍合陣聲響徹山谷,射擊結束回來時掀動煙塵翻滾。不要因炫耀武功而堆出敵屍高冢,于是把鷹遊山安置在入海口,形成雲台山的前哨。要說東海軍防的根由,不是水裡仙怪,而是那些海盜。

十二月十一日,夜宿海州雲台山東海營,次日閱兵(三首)其三

清 阮元

決河曾向郁州奔,碧海渾波共吐吞。

東去淮沂頻奪路,西來蒙羽尚連根。

誰分賈讓三條策,得溯張骞萬裡源。

若與黃流較原委,此山遠欲抵昆侖。

【按語】此詩選自《揅經室四集》詩卷九。

【注釋】

東海營:駐于鳳凰城即今南城。

決河:黃河決堤。見《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卷十二載。

淮沂:淮河、沂河。

蒙羽:蒙山(今山東蒙陰縣境)、羽山(今東海縣境)。

賈讓:漢哀帝建平年間,因黃河成災,诏求能浚川疏河者,賈讓提出治河上、中、下三策,得名于世。

張骞:漢武帝建元年間為郞,後通西域。

原委:即源委,事物的本末,見《禮記·學記》“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

【賞析】

這首七律,筆墨飽滿,情極恢弘,語極豪縱,極具氣勢和力量。

詩中開篇便點出黃河決堤直奔雲台山,把雲台山的地理形勢、位置渲染出來。颔、頸聯詩人以黃河水患成災,提到賈讓三策,表明詩人關切治河大計以及消除水患的責任擔當,尾聯将雲台山與昆侖山以黃河一線相連,巧妙地贊美了雲台山。

曾經黃河決堤,大水直沖雲台山,海水碧、黃水渾,碧渾相互隐顯。曆史上黃河經常奪路淮河、沂河,蒙山、羽山都遭遇沖刷,是誰讓賈讓産生治黃三策?那要追溯到張骞開通西域所帶來的啟示這一根源。如果要追溯黃河的本和末,那便是昆侖山和雲台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