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春作伴好還鄉的青春是什麼意思

青春作伴好還鄉的青春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02:32:40

來源:環球網文旅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少時讀杜甫詩的這一聯,不覺微感訝異,心想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已年過五旬,且古人壽限短晷,五十即稱知天命,何言“青春作伴”呢?後來翻閱注解,才知自己愚鈍,此處的青春,乃是春風和暖、青翠盈目的意思,戰亂已畢,詩人要攜同流寓蜀地的中原人返回家鄉,又正值萬物複蘇的時節,自然是喜動顔色。

青春作伴好還鄉的青春是什麼意思(青春作伴好還鄉)1

魅力山西 米廣弘攝

讀了陳師道的《和寇十一晚登白門》,其中有“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戶晚風長。孤臣白首逢新政,遊子青春見故鄉”兩聯,十分喜愛,以為詩人既然用“青春”對“白首”,那麼這個“青春”該是我理解的“青春”了——至少也是雙關語吧,遊子羁旅之中萌生了歸意,再見故鄉時仍當盛年,這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不料看注解還是不對,陳師道化用了杜甫的詩句,所以“青春”二字在意思上并沒有什麼不同。其他如錢謙益的“青春作伴更幾回?紫陌看花是前度”,貝青喬的“終望桑榆收晚景,青春作伴放歸航”,皆系化用杜詩,詩人賦詠之時,都已不再年輕,又叠經喪亂,所能夠盼望的,也不過是在春風和暖的時節回到家鄉罷了。

或許是第一印象太過深刻的緣故,盡管有了多次閱讀經驗,每念及“青春作伴好還鄉”這句詩,還是會在有意無意間以為其中的“青春”兼有青春年少的意思,且悠悠然覺得好似有這樣一種美妙情境:在正當少年時回到家鄉,呼朋引類,于春暖花開之日聚飲高會,渾不知地老與天荒。似乎等到人生堆疊了滄桑的時候,回家便不是那麼的輕快。然而,人總是世情濃則鄉情淡,世情淡則鄉情濃,到得老來,離這個熱辣的世界越來越遙遠,才會牽記起冥冥中的那個歸宿。

讀劉繼莊的《廣陽雜記》,有這樣一段頗令唏噓感喟:“予謂人至晚年漸歸根本,此中有至理,非粗心者所能會也。予十九歲去鄉井,寓吳下三十年,飲食起居與吳習,亦自忘其為北産矣。丙辰之秋,大病幾死,少愈,所思者皆北味,夢寐中所見境界,無非北方幼時熟遊之地,以此知漢高之思豐沛,太公之樂新豐,乃人情之至,非誣也。”劉繼莊是北京人,十九歲(康熙五年)時遷至吳縣定居,四十八歲病逝,其間雖偶爾返京,大體上還是在江南生活,如他所說,飲食起居乃至說話口音,都與吳地之人無異。他寫下這段話時,已經“寓吳下三十年”,按時間推算,應不久于人世,一個長居異鄉且已淡忘了早年生活的人,竟然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如此迫切地渴望回家!

桑梓情深,落葉歸根。如果把人的一生分成幾個階段的話,它們在記憶中的分量是不對等的,時間越是久遠,分量越是沉重,從這個意義上,才能将“青春”與“還鄉”聯系起來——誰能說還鄉夢的背後不是一種“歸來仍是少年”的情緒在作祟呢?

所謂“近鄉情怯”,于古人而言,怯的是道路梗塞,魚雁罕通,如果發生了什麼悲傷的事情,也往往隻有回家見面後才知道;于今人而言,怯的卻是世同時異,物是人非,不是故鄉變了,而是自己不複當年,仿佛一切停留原地,等着回來。官不在高,技不在多,衣錦榮歸當然令人稱羨,世人記住的隻有貢獻,流芳後世的唯有才華,不在于地位高低,而在于眼界高下,最美好的體驗便是“青春作伴好還鄉”。(作者:米廣弘,文化學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