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市共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場推進會強調,北京經開區持續打造千億級創新型産業集群,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智能制造試點示範企業。随着工信部第三批“小巨人”企業證書的發放,北京經開區目前已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家,在230個國家級經開區賽道中,其“小巨人”數量最多,位居第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台中的“一區”,北京經開區正在以創新型産業集群和城市級應用場景,承接科技成果轉化。
在近期領證書的“小巨人”企業中
既有北京經開區
從“零”孵化成長起來的企業
也有精準引進扶持的企業
一落地便紮根北京經開區,安諾優達用9年時間,從一間孵化辦公室蛻變為“小巨人”。該公司CEO李志民回憶道:“北京經開區的全産業鍊服務讓人心安,研發過程中資金投入大,一塊錢恨不能掰成兩半用,在做不常用的重組蛋白表達純化時,我們通過租用北京經開區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減輕了購買設備的負擔,促進技術轉化落地的進程。”
而被“火箭一條街”吸引落戶的星河動力,更是用4年時間,伴随着北京經開區對商業航天産業的重視而飛速壯大,實現“連續成功,一箭多星”的突破。近年來,為扶持和吸引更多像星河動力一樣的企業,北京經開區陸續成立星箭網絡産業聯盟,出台支持星箭網絡産業發展的實施辦法,最高獎勵5000萬元。星河動力創始人劉百奇感慨道:“北京經開區的扶持看得見摸得着,是真金白銀。”
本土培育的“小巨人”迅猛崛起,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的加入,博雅工道便是其中之一。“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讓我們和北京經開區結緣。”該企業市場總監付钰涵說。目前,博雅工道進入快速發展擴張階段,正在申請北京經開區的“首台套”政策。這項政策則是“科創二十條”之一,也是北京經開區以政策撬動科技創新而下的一步“先行棋”。
不過,“小巨人”實非一朝一夕長成的,“專精特新”的路上還有無數中小企業在跋涉。北京經開區持續營造完善的産業生态配套,打通供應鍊促進創新鍊,助推更多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以國家重大任務需求為導向,中科院啟動新一代FC-AE-1553高可靠通信技術的攻關,解決了傳輸速率較慢的“短闆”,國科天迅依托該技術進行成果轉化,開發出國産光纖高可靠芯片,讓速率從1MBps達到4Gbps,相當于提速4000倍,通信速率領先國際現有标準4倍。
“随着發展壯大,我們需要擴建研發中心和自建産線,北京經開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環境正好滿足需求。”國科天迅CFO兼合夥人白小楊說。2021年,國科天迅遷入北京經開區信創園,這裡聚集着涵蓋國産自主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創新型基礎硬件、集成服務四個領域的150餘家“四梁八柱”信創企業,國科天迅“如魚入海”;同時,該企業還和國創中心開展研發合作,芯片也多次委托區内企業進行生産。未來,在車載以太網領域的落地應用,國科天迅同樣能依托北京經開區的高級别自動駕駛示範區進行合作,進一步推動項目從實驗室走向城市場景。
“成果轉化落地是最好的創新。”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如是強調,“一區”要積極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其他區根據自身定位有重點地吸收“三城一區”外溢科技創新成果。推動“三城一區”協同發展,北京經開區挂牌中關村科技成果産業化先導基地,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精尖産業,已累計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500項。面對更具重要意義的發展定位與期待,扶持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向“小巨人”進階,也将成為北京經開區加速成果轉化落地的一項亮眼注腳,更好地書寫科技創新的時代答卷。
(原标題:這項指标,北京亦莊穩居國家級經開區第一)
來源:北京亦莊
流程編輯:TF02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