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

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7:30:06

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問題,也是一個從來沒人講清楚過的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天幹地支分陰陽的天文密碼)1

古代天幹地支對應的日子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問題,也是一個從來沒人講清楚過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的傳統曆法是六十甲子曆,是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固定順序依次配合,組成六十甲子曆。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排列組合,明明有120個,為什麼古人隻用60個呢?因為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單數天幹配合單數地支,雙數天幹配合雙數地支,隻有60對組合,所以甲子曆為六十年一個周期。

為什麼單數幹支為陽,雙數幹支為陰呢?根源在天文上,天為陽,單數幹支标識的是太陽南北回歸運動。地為陰,雙數幹支标識的是太陽回歸運動導緻的地球氣候變化。

地球的公轉形成了太陽的南北回歸運動,這個周期是南北東西方向的陰陽橫向運動。

地球的公轉導緻地表溫度的升降,形成了春夏秋冬的氣候周期,這個周期是上下方向陰陽豎向運動。

由于黃道和赤道的交角,以及地球自轉的原因,天地之間的陰陽周期并不是同時發生變化的,陰陽的橫向運動在前,豎向運動在後,地球公轉發生在前,氣候變化要滞後三十天左右,就是說,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對地球的影響“凡三十度而奇”。

通俗點說,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變化導緻了地球溫度的升降,三十天後,才能顯示出效果。所以王冰注《素問》說:“氣之初,天用事。天用事,則地氣上騰于太虛之内。氣之中,地氣主之。地氣主之,則天氣下降于有質之中。”

所以夏至并不是最熱的時候,要等到大暑以後,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要等到一個月後的大寒,才是最冷的時候。

太陽為陽,運動時間在前,所以用單數天幹地支标識。地球為陰,氣候變化時間在後,所以用雙數天幹地支标識。這也是“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由來。

這好比點火燒水,水燒開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用單數幹支标志“點火加熱”過程,用雙數幹支标志“水開”狀态。

這種分類方法也體現在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朔望月包含一節一氣。“節”是地球公轉的時間節點,可以理解為氣候周期的時間起始點,“氣”表示地球公轉帶來的氣溫風雨的周期狀态,可以理解為“氣候”。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才顯示出效果。如立春是節,雨水是氣,立夏是節,小滿是氣。是故一月有一節一氣,十二月有二十四節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