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立春剛過三天,冷空氣抓心撓肝的親吻人們的臉。今年,哈爾濱的氣候有些反常,一個冬天氣溫都是很溫柔的,這幾天,突然變了臉,氣溫下降,讓人一時半會兒感覺很不适應。外地人說:這才是哈爾濱天氣啊!
家家戶戶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裡,街裡的人不多,小商小販都回家過年了,吆喝聲少了許多,發小廣告也寥寥無幾,公交車很松快。我挎着照相機,撘上去道外的車,要再一次走一走中華巴洛克街區,接受一次曆史文化洗禮,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春節。
哈爾濱市道外區是哈爾濱的發源地,這裡最靓麗的一道風景線就是中華巴洛克建築區。中華巴洛克建築區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勳街,面積達53.11公頃,這個街區已被劃定為“哈爾濱道外傳統商市曆史文化街區”。在這個街區上沿街而立的斑駁的巴洛克風格建築身後,是中國257個傳統院落中,目前全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
“巴洛克”是17世紀意大利興起的建築藝術風格,它的建築特點是豪華而富有激情,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其色彩濃烈,裝修富麗,雕刻細膩,被公認為是歐洲最偉大的建築風格之一。 而“中華巴洛克”建築,實際上就是“中國式西洋建築”,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藝術。在20世紀初期,哈爾濱有一批精明幹練、有頭腦、有膽識的民族工商業人士,率先在道外區的南二道街開商鋪、辦實業,置地蓋房。在蓋樓時時候,中國的工匠們紛紛效仿道裡、南崗的“洋房”,同時采用中國的建築手法,清水磚牆,白灰勾縫,磚木結構,雕花圍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樓”——“歐式立面、中式院落”。後來,這種風格被專家學者在 “巴洛克”的前面加上中華兩個字,就變成了“中華巴洛克”名字。
這些建築在外牆的立面風格上,極盡了巴洛克的建設之風,而在裝飾和雕花的紋樣卻全部取材于中國傳統民俗,用蝙蝠、牡丹、如意和銅錢等民間文化元素,傳達出中國的福、祿、吉祥等之意。在酷似歐式樓宇的庭院裡,院子的内部空間是中國傳統的四合院,而且是雙層、或者三層的四合院,這種院落就是老哈爾濱人所稱的“圈樓”。“圈樓”裡有天橋、天井和回廊,四面圍合,隻有靠街的一面開有通街之門。每一個院落的外牆高,單面坡,此風格傳達着中國民居民俗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用意。這種令人驚奇的樓外院内的“表裡不一”,卻出乎預料地完美契合,不僅是哈爾濱的一道特色風景,在全國也是鮮見的。
來到了中華巴洛克建築區,就立刻感覺時光穿回百年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群落。這些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裝飾上大緻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國建築的鬥拱、台階和欄杆與西方建築的柱式、山花等構件交織在一起。在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國的鬥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變形處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裝飾是中國的,這在西洋建築上都是沒有的。其二,浮雕裝飾采用植物花卉,表達吉祥富貴,多子多孫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多孫,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貴吉祥,裝有多種植物的大花籃象征五谷豐登。有一處中華巴洛克式建築甚至在牆體浮雕中采用一個樹根長出兩枝樹枝,一邊結石榴,一邊結桃,這充分反映當時老百姓希望家裡多子多孫、人丁興旺和延年益壽的樸實願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祿壽喜的動物圖案,如蝙蝠、鹿和仙鶴等。目光所及之處,我看到一處女兒牆牆垛上的浮雕圖案便是一隻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樹下,這象征着富祿延年。此外,有些裝飾甚至直接用銅錢,表達出建築主人期盼财源滾滾的心願。另一方面,在結構上,這些中華巴洛克式建築在西洋建築立面背後,幾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幾座建築構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落有門洞,或一進,或二進,穿越門洞,便進入豁然開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欄杆、雕刻精美的楣子,這些中國傳統裝飾給人别有洞天的感覺。多組院落常在一起構成一個街坊。
在中華巴洛克建築的街區裡,不僅要欣賞建築藝術,還可以去建築群裡消費娛樂,這裡有洗浴、客棧、戲園子、電影院、山東會館、小吃城、古玩交易場所等。除酒吧,演藝歌廳外,全部彰顯出老道外原汁原味的風情,客人在仿舊環境裡,在優雅的現代客房中,開窗俯視樓下,邊聽戲邊品嘗美食,一飽東北特有的曆史地方特色。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曆史留下的老建築就是一首老歌。哈爾濱的中華巴洛克建築就是一首洋為中用老歌,它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這些老建築曾經在曆史的舞台上光彩奪目過,如今,雖然風燭殘年,尊重和保護曆史文化的哈爾濱人民,又讓它們煥發了青春和活力,它曆史沉積的厚重文化,為哈爾濱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更增添了濃厚的色彩。
再見,老道外,哈爾濱成長的搖籃!
再見,中華巴洛克建築,春暖花開之時我再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