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陽了是不是會失眠

陽了是不是會失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5 23:25:35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熊細嬌 實習生羅心悅 蔡新鳳報道:新十條頒布,行程碼下線,很多群衆感覺到了無比的焦慮。“江西抗疫求助平台”上線以來,有許多群衆求助,面對環境的不确定性,我們如何緩解心理焦慮呢?為此,大江新聞記者專門采訪江西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江西師大心理學博士、副教授鄭治國為大家支招。

科學看待防疫變化與理性看待新冠感染

大江新聞:各地出台優化措施,在回歸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出現了短期不适應的心理。我們怎麼理解當下新出現的一些心理狀況?

鄭教授:“新十條”防疫優化政策發布以後,各地迅速出台落地措施,我們回歸日常生活又跨出一大步,同時對人們的心理也造成較大的沖擊。

首先,環境的變化通常需要時間适應,優化措施力出台後,社會、家庭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難免産生心理困擾,不知所措。

第二,人們對新冠病毒早期毒株的毒性仍心有餘悸。這次優化措施力度較大,人們對目前流行毒株的毒性有疑慮,對“後遺症”有擔心,害怕感染是在所難免的。

第三,自我責任導緻壓力增加。三年來國家很好地保護了我們,現在自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壓力肯定會增加,尤其有老人的家庭,擔心感染後基礎病對老人生命健康造成威脅,還擔心大規模感染後出現醫療擠對,耽誤老人救治。

随着人們對疫情不斷深入地了解,對防疫大環境逐步适應,絕大部分人能夠通過自我調節達到心理平衡。适應時間因人而異,通常不超過6個月,不過還和疫情的變化有關。

自我調适與尋求幫助相結合

大江新聞:什麼樣的人群更容易感到焦慮?

鄭教授:情緒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容易焦慮的人各有原因。

首先是脆弱人群,比如老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新冠對有基礎疾病的人威脅要大一些。因此他們更擔心被感染。

其次是易感人群,比如醫療工作者、藥店工作人員,新冠畢竟可能引起高燒、疼痛等不适,而且會重複感染,因此他們的焦慮水平可能更高。

第三是基層防疫人員,比如網絡管理員、志願者、學校等特殊單位的工作者。他們要持續并迅速普及新環境下的防疫知識,協調醫療資源,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防疫優化後人們感染的風險更大,他們承受的來自群衆的壓力更大。

第四是易焦慮人群,意思是性格本身容易焦慮的人,心理學上叫“特質性焦慮”,當遇到焦慮情境時,這類人更容易焦慮。

大江新聞:對于更容易焦慮的人群,在心理上,他們應該如何自我調适?

鄭教授:我們可以從認知、情緒、行為三個方面進行自我調适。

認知層面,要主動了解疫情動态,了解病毒的毒性、傳染性,防治辦法等。未知在很大程度上制造焦慮。不過我們還要注意,信息過載也會造成焦慮,建議關注權威信息,減少信息幹擾。

情緒層面,要有适度宣洩情緒,向他人傾訴心中的擔心、憤怒、自責等負面情緒,避免獨自默默承受。負面情緒就如充氣的氣球,适度宣洩才能避免突然爆發。

行為層面,要主動采取調節措施,比如适度的運動,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正常的飲食;還可以采取漸進性放松訓練,相關的媒體資源網上很多;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坦然接受事實與積極解決問題

大江新聞:如果自己确診了新冠,如何應對心理上的變化?

鄭教授:确診新冠後,人們主要是害怕被人排擠、感染他人和後遺症。被人排擠一般不是否定被感染的人,而是害怕被感染。

我們還得避免“破罐子破摔”心理,因為自己陽了,覺得沒有防護的必要的。這種心理和行為會導緻人際關系緊張,而且影響是長期的。不論自己有沒有确診,該做的防護措施不能少,每個人承擔自己的責任。

不排除确診了新冠陽性後出現心理應激反應,出現恐懼、失眠、思維混亂、情緒不穩定等,若出現這一類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陽了是不是會失眠(一說陽了)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