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新華社電 “相親失敗?形象欠佳?你離成功就差一個發際線!”“上午植發,下午上班”“一次植發,終身受益”……地鐵、公交、電梯裡,大幅搶眼的植發廣告不斷占領公共空間。誇張的廣告語吸引了不少為容貌焦慮、試圖拯救發際線的年輕人。
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我國植發行業的市場規模從57億元躍升至192.2億元。
大大小小的植發機構遍地開花,植發技術花樣百出,動辄收費上萬元。還有專門的培訓機構聲稱“3天包教包會”,從業者可自己開店、月入百萬元。
手術花費動辄上萬元
據了解,所謂植發手術,就是将毛發較多部位的毛囊移植到秃發或毛發稀疏的部位,移植後成活的毛囊可以繼續生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苗勇介紹,過去,毛發移植主要針對的是脫發或秃發患者。近年來,植發範圍越來越廣,增加了發際線調整、鬓角種植、胡須種植、眉毛種植等新項目。做毛發移植的人中,一多半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記者在廣州走訪多家植發機構發現,植發價格高低不一,一個毛囊單位價格多在10元到20元。如果一次植發數量達到3000個毛囊單位,則意味着花費在3萬元到6萬元。
雖然價格高昂,植發效果卻不一定盡如人意。在網絡社交媒體上,有不少植發失敗的網友吐槽。
“90後”美妝博主“薏薏”不滿意自己的額頭太高,在上海一家植發機構花了3萬多元做了植發際線手術。手術後卻追悔莫及——移植了2500個毛囊單位,結果存活不到一半,植發的部位頭發稀疏,反而大不如從前。
“植發在醫療行業中風險相對較小,需求大、盈利多,市場擴張得很快。”苗勇說。
“速成醫生”“影子醫生”埋下安全隐患
在龐大需求的刺激之下,不少機構紛紛湧入植發市場掘金。目前,民營連鎖植發機構市場份額最大;其次是民營非連鎖植發機構和民營醫美整形機構的植發科室;公立醫院的植發科室占比最小。此外,不乏一些無資質的小診所、美容院暗中從事植發業務,亂象叢生。
“照騙”誤導消費者。一些植發機構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布客戶植發前後的對比照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不少照片都是手術結束後不久照的,難以說明真正的效果。
包裝技術擡高收費。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民營植發機構将植發的不同方法包裝成看起來神秘、高端的技術,借此擡高要價。
被民營植發機構包裝出來的“微針”技術,給人一種比毛囊鑽取創傷小的印象。但苗勇認為,所謂的微針其實就是毛囊鑽取針和種植器械,針的大小要根據患者頭發毛囊的直徑和毛囊單位中含有的毛發根數來判斷,并非越細越好。此外,打着3D、納米旗号的植發技術也多是營銷噱頭。
“速成醫生”“影子醫生”埋下安全隐患。過度包裝的植發技術看似神乎其神,但諷刺的是,網上大量的植發培訓廣告卻宣稱“隻需3天即可學會”。記者聯系到位于深圳的麥子植發培訓學院,一名自稱學院老師的人員告訴記者,隻要膽大、耐心、眼力好,3天就能學會所有植發技術,包教包會,“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也可以學”。
當記者問及學員培訓後的去向,該工作人員稱,學員培訓結束後能拿到學院的畢業證,有的會去民營植發機構,但多數都會自己開店,或者與美容美發店合作,成功者能月入百萬。
“2021年整形行業最火爆的莫過于植發。植發一次成本隻有200元到500元,收入1萬元到8萬元,并且零風險。”該工作人員說,“來找我們培訓的有從事美容美發的,也有網紅主播,大家都是看中這個行業能掙錢。”
當記者問到資質、風險等敏感問題時,這名工作人員不耐煩地說:“哪來那麼多風險?大不了把錢退給他就可以了,這是最壞的打算。”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植發機構都聲稱毛囊存活率可達90%到95%,但不少消費者反映,毛囊存活率達不到機構承諾的數量,但由于鑒定難、舉證難,隻能吃“啞巴虧”。
業内人士建議,應盡快完善行業标準,加強跨部門聯動執法,嚴禁無資質的機構和人員從事植發業務,對造成人身傷害的從嚴懲處。同時,對手術過程進行錄像監控,并完善監督機制。
來源: 鄭州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