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在形容光陰可貴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和作者。
“一寸光陰一寸金”最早出自晚唐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是他在白鹿洞讀書期間的感悟,原詩全文是: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此詩大意是:讀書時太過專心緻志,不知不覺間春天已深,原來一寸光陰就像黃金那麼珍貴;如果不是路人來引我發笑,我正在深入鑽研周公、孔子的思想呢。
後來,有人在“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後面再加了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讓這句話變得更為精煉,黃金可以失而複得,而光陰真的是一寸不複返,光陰當然比黃金更珍貴。
《禦溝水》
一帶禦溝水,綠槐相蔭清。
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
鳥道來雖險,龍池到自平。
朝宗本心切,願向急流傾。
寫完之後,王貞白頗為得意,特意拿給著名詩僧貫休看。貫休看了之後,直言不諱的說:“有一字不妥。”王貞白氣得拂袖而去。
貫休笑着對旁人說:“此人聰敏,過不了多久就會明白的。”并且在自己手中寫了一個字。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王貞白又回來了,對貫休深深施禮:“我想把‘此波涵帝澤’改成‘此中涵帝澤’,您覺得如何呢?”貫休伸開手掌,原來也是一個“中”字。
王貞白不禁對貫休心服口服,感歎道:“大和尚真乃小生的一字之師。”自此之後,兩人成了極為要好的詩友,常在一起切磋詩藝。
讓王貞白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寫了一輩子詩,最為後人所認可的竟然是年輕時的一首信筆之作。由此可見,詩歌創作來不得半點勉強,越是脫口而出越有可能成為經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