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上汽國産最新消息

上汽國産最新消息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9-07 23:23:33

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記者劉夢羽) 臨近年關,國内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的日子很不好過——根據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汽集團”)發布的産銷快報,其銷售業績距離目标還有136萬輛的缺口。這背後折射了“合資之王”上汽集團近年陷入的一系列困境。

新戰事:合資品牌紛紛失手

曾幾何時,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上汽一直“獨霸武林”。不過今天,這隻巨獸,有點兒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

在7月公布的《财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上,上汽的排名從2020年的第7位跌至第12位,盡管仍居上榜車企的第一名,但身位的下滑足以讓這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顔面盡失。

此事之前早有征兆。

進入2020年,作為上汽集團銷冠的上汽大衆便“跌跌不休”,全年銷量僅150.55萬輛,與2019年銷售200萬輛相比,下跌近四分之一。另一合資品牌上汽通用2020年銷量近146.74萬輛,雖然與2019年持平,但較2018年的197.01萬輛也下滑近四分之一。最賺錢的兩張“王牌”均出現負增長,已成為上汽最不願外界提起的軟肋。

為了挽回一點兒顔面,上汽集團又在“統計口徑”上做了不少“功課”。

按照官方宣傳,上汽集團2020年560萬的銷量中,自主品牌銷量達到了260萬輛,占據近半壁江山。但實際上,這裡所說的自主品牌,除了榮威、名爵、大通,還包括了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是由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廣西汽車集團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如果減去上汽通用五菱160萬的銷量,上汽集團2020年銷量實為400萬輛,自主品牌銷量為100萬輛,占比僅25%。這意味着,上汽集團的75%的銷量都是靠合資品牌撐起來的。難怪網友評論,上汽的“親兒子”,除了合資,還是合資。

銷售乏力,利潤也不好看。2018年-2020年,上汽集團淨利潤分别為360億元、256億元、204億元,實現了業績“三連跌”。對于上汽集團來說,還有比這更緻命的。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2021年11月12日消息,上汽大衆召回部分2017-2020年款途昂530 V6汽車,共計18659輛。召回原因是發動機控制單元軟件匹配,車輛處在經濟模式(ECO)下滑行時,發動機轉速可能産生波動,極端情況下可能熄火,存在安全隐患。

上汽國産最新消息(上汽陷負增長泥潭)1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央廣網發)

時至今日,大家依然對上汽大衆在碰撞測試中的表現記憶猶新。

2019年12月中保研碰撞測試中,上汽大衆生産的途觀L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A柱折斷程度接近90度,獲得P(較差)評級。2019款帕薩特280TSI商務版車型在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也取得最低的P評級。

一代“神車”大衆帕薩特神話不再。

據媒體報道,截止到2021年12月份,帕薩特從B級轎車市場月銷2萬輛的主力車型,下滑到月銷量僅11901輛。最近,上汽大衆為了年底沖量,又對帕薩特大幅降價,但今天的消費者還會僅僅為了便宜買單嗎?

新品牌:“亂拳”打死老師傅

在新能源賽道上,上汽集團“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09-2015年間,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方面投入近60億元,還在2018年推出了号稱要走高端路線的純電動SUV MARVEL X,然而,MARVEL X銷量數據十分難看,上汽集團又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R,MARVEL X則升級成了MARVEL R。

2020年新能源汽車集體狂歡,上汽集團也按耐不住多年的壓抑。

2020年底,上汽集團揭開了神秘的IM智己汽車的面紗,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浦東新區完成注冊。2021年1月,智己汽車首次亮相,4月上海車展期間,40.88萬的智己L7天使輪版上市,12月26日,官方宣布,智己L7 Beta體驗版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

盡管動作十分密集,但在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的夾擊下,上汽智己已不可能占得先機。

回過頭來看,目前在新能源賽道,上汽集團最拿得出手仍然隻有合資的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7月上市的車型宏光MINI EV已成為上汽集團的銷量“新王牌”,但其單價隻有某些新造車品牌的1/10,其入門級市場/微型車市場的品牌定位,也很難成為上汽集團下一個“現金奶牛”。

2021年11月5日,上汽集團宣布,新增一則對外增資,投資企業為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凡汽車”),注冊資本為70億元。從榮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到與榮威并肩,再到“改頭換面”為飛凡汽車……上汽集團定位中高端電動市場的“R品牌”存在感不強,如今隻得再換一個新故事來包裝。

智己汽車和飛凡汽車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王曉秋,同時也是上汽集團總裁,曾因打造了上汽旗下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名噪江湖。由此看來,上汽集團将“智己”和“飛凡”變成下一個爆款的野心不可謂不明顯。不過,業内人士的看法卻十分冷淡,“上汽新能源布局挺多,但多品牌較為分散,存在技術無法集中的缺陷”。

這一點,上汽的領導人不會沒有察覺,但是,留給上汽集團放手一搏的機會,确實不多了。

新“合資”:市場主導新一輪整合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換技術”的汽車合資模式是主流模式,曾經為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傳統模式下,中方開放市場,外放輸出技術和車型,合資車企需要完成的隻是将成熟的車型國産化。

但這一模式也暴露出明顯弊端。

比如,通過高額的技術轉讓費、關鍵零部件、品牌溢價等方式來賺取更多利潤份額,對比同級車型的國産車,合資車在價格上的劣勢凸顯,汽車維修時的費用也明顯高于國産車。

在中國自主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新“合資”時代到來,市場主導的新一輪整合已經開啟。

首先是政策上的進一步開放。2018年,我國放開新能源合資車企的股比限制,以當年取消新能源汽車股比限制為起點,直至2022年,中國将全面放開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

市場也給予積極回應。比如在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長城和寶馬、吉利、戴姆勒的合作,中方已經進入車輛設計研發制造,甚至核心零部件的環節中。雖然合資股比和傳統合資車企股權結構沒有區别,但合作的邏輯已經發生根本變化。

在汽車産業新“合資”的過程中,中方的角色不再被動,而是在身份平等、合作對等的基礎上,展開的純粹市場化的優勢互補和利益置換,擁有成熟的量産技術以及較高的生産效率的車企,也成為更受歡迎的合資夥伴。

一邊是新勢力與外資的“蜜月期”,一邊是傳統車企和外資的“分手季”。

2021年,繼東風裕隆、東風雷諾後,東風集團再失去一合資品牌——東風悅達起亞。據消息人士稱,結束和東風、華晨的合作之後,于2020年4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雷諾,轉而選擇了與吉利汽車組建合資公司。

“起步過多依賴于合資,造成水土不服。做法上采取跟随策略,對創新的關注度低于跟随關注度。比如在對市場的預判方面,我們過多的相信自己對行業的判斷,認為小型SUV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SUV。”在2015年上汽集團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陳虹曾經坦陳,“市場的力量遠遠強大于企業對行業的判斷。”

如今,6年多過去了,上汽集團依賴合資闆塊坐擁汽車冠軍的“躺赢時代”正在加速瓦解。時至今日,上汽是否還能通過市場再次證明自己的判斷和實力?

“合資之王”接下來的路,依然充滿未知挑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