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切開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切口需要接近病變部位,最好能直接到達手術區;
2、切口在體側、頸側以垂直地面或斜行切口為好,體背、頸背和腹下以靠近正中線的矢狀切口比較合理;
3、切口應避免損傷大血管、神經和腺體的輸出管,以免影響術部組織或器官機能;
4、切口的大小必須适當;
5、手術刀應與皮膚、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同一平面上切割,切口必須整齊,力求一次切開;
6、切口應利于創液的排出,特别是膿汁的排出;
7、二次手術時,應該避免在疤痕上切開;
8、切開時需要按解剖層次分層進行,并注意保持切口從外到内的大小相同;
9、深部筋膜切開時,為了預防深層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可先切一小切口,用止血鉗分離張開,然後再剪開;
10、切開肌肉時,要沿肌纖維方向用刀柄或手指分離,少作切斷,以減少損傷,影響愈合;
11、切割骨組織時,先要切割分離骨膜,盡可能地保存其健康部分,以利于骨組織愈合。
12、分離的範圍,應根據手術的需要确定,按照正常組織間隙的解剖平面進行分離。故需要在術前熟悉正常部位的局部解剖,掌握血管、神經和較重要器官的走向和解剖關系。
具體方法
1、組織切開
根據組織性質不同,組織切開分為軟組織(皮膚、筋膜、肌肉、腱)和硬組織(軟骨、骨、骨質)切開。
1)皮膚切開法
切皮時術者右手持刀,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固定切口上下端(或由助手固定切開上端),使切口兩側的皮膚繃緊,執刀與皮膚呈垂直切開,适當用力一刀切開皮膚全層,避免多次切割,不可使皮膚随刀移動。
2)緊張切開法
由術者與助手用手在切口兩旁或上、下将皮膚展開固定,或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兩旁将皮膚撐緊并固定,刀刃與皮膚垂直,用力均勻地一刀切開所需長度和深度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切口,必要時也可補充運刀。
但要避免多次切割,重複刀痕,以免切口邊緣參差不齊,出現鋸齒狀的切口,影響創緣對合和愈合。
3)皺襞切開法
切口下有大血管、神經、分泌管和重要器官,而皮下組織甚為疏松時适用。術者和助手應在預定切線的兩側,用鑷子提拉皮膚呈垂直皺襞,并進行垂直切開。
切開一小口後,将食指或中指或用探針伸入創口,張開并提起皮膚,再用手術刀或直手術剪進行擴創。
在切開皮膚時,刀片鋒應與皮膚垂直接觸,以10号刀片切割時,刀柄需與皮膚有30~40度的夾角;如果操作時為了避免影響術者的視野,還可以采用刀柄與皮膚90°夾角的垂直方式進行切割。
皮膚的切開以最少的損傷為原則。當皮膚的活動性比較大,切開時易造成皮膚和皮下組織切口不一緻,常采用緊張切開法;而當皮下組織較為疏松,且在切口的下面可能有大血管、大神經、分泌管和重要器官,常采用皺襞切開法。
皮膚緊張切開法
皮膚皺襞切開法
刀柄的長軸與皮膚呈30°~40°角或與皮膚切口線垂直
2、皮下組織和筋膜的分離
組織分離按照器械的不同、分離的操作方法分為兩種:
1)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分離
皮下結締組織内分布有許多小血管,故多用鈍性分離。方法:先将組織刺破,再用手術刀柄、止血鉗或手指進行剝離。
2)筋膜和腱膜的分離
用刀在其中央做一小切口,然後用彎止血鉗在此切口上、下将筋膜下組織與筋膜分開,沿分開線剪開筋膜。筋膜的切口應與皮膚切口等長。
若筋膜下有神經、血管,則用手術鑷将筋膜提起,用反挑式執刀法做一小孔,插入鑷子,在其引導下切開。
3)皮下囊狀物的分離
對未機化的粘連可用手指或刀柄直接剝離;對已機化的緻密組織,可先用手術刀切一小口,再用鈍性剝離。
剝離時手的主要動作應是前後方向或略施加壓力于一側,使較疏松或粘連最小部分自行分離,然後将手指伸入組織間隙,再逐步深入。
在深部非直視下,應避免手指左右大幅度的剝離動作,否則易導緻組織及髒器的嚴重撕裂或大出血。
4)肌肉的切開
一般是沿肌纖維方向做鈍性分離,順着肌纖維方向用刀柄、止血鉗或手指剝離,擴大到所需要的長度。
但在緊急情況下,或肌肉較厚并含有大量腱質時,為了暴露手術通路和排液方便也可橫斷切開。橫過切口的血管可用止血鉗鉗夾,或用細縫線從兩端結紮後,從中間将血管切斷。
肌肉的鈍性分離
5)骨組織的切開
分離骨膜時,先用手術刀切開骨膜(切成“十”字形或“工”字形),然後用骨膜分離器分離骨膜。
骨組織的切開一般是用骨剪剪斷或骨鋸鋸斷,當鋸(剪)斷骨組織時,不應損傷骨膜。為了防止骨的斷端損傷軟組織,應使用骨锉锉平斷端銳緣,并清除骨片,以免遺留在手術創内引起不良反應和愈合障礙。
來源:好醫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