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規定: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可以辦理退休手續,全國各省市地區都執行這個标準。但如果繳費隻滿足最低年限15年,每月能領取多少養老金呢?
養老金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儲存額、退休時上年度在崗人員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
企業職工養老金計算方法如下:
養老金計算公式:
退休時月基本養老金即每月到手的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
實際上,養老金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我們下面把公式分解,并舉出實例分析一下
一、月基礎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1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2×繳費年限×1%
我們來分解一下月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從公式來看,決定基礎養老金多少的因素包括三個:一是退休當年養老金的計發基數;二是個人平均繳費基數;三是繳費年限,這三個因素都跟基礎養老金是成正比關系。也就是說,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越高,基礎養老金越多。
什麼是退休當年養老金的計發基數?其實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
什麼是個人平均繳費基數?這是指參保人曆年的繳費基數占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比值的平均值,代表着個人繳費水平的高低,個人平均繳費基數一般是在0.6-3之間,因為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就是6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上限就是30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什麼是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就是參保繳費的工作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要想計算基礎養老金,需要知道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養老金計發基數因省份、年份的不同會不一樣。所以,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的基礎養老金也不一樣,養老金計發基數高的省份,比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退休年份越晚,基礎養老金越高。
很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繳費都是按照60%最低基數繳納的,這樣計算出他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繳費年限15年,基礎養老金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二、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餘額:我們每月的養老保險費分兩塊,一是企業繳納部分,一是個人繳納部分。個人繳納部分為個人社保繳費基數×8%,這部分錢會被存入我們的社保賬戶,作為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利息。
計發月數:按我們退休時的年齡計算,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三、過渡性養老金
1992年之前的工齡算作視同繳費年限,計入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視同繳費年限×1.4%過渡性養老金,僅對1996年前參保人員有效。
過渡性養老金适用于在當地建立統賬結合制度以前參加工作,此後退休的人,他們的社保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不适用于在當地建立統賬結合制度以後參加工作,此後退休的人,他們的社保繳費年限等同于實際繳費年限。
過渡性養老金隻适用于一小部分人,我們暫時先忽落不計。
我們按照上面的公式實際計算一下:第一種情況: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相同、退休年齡是60歲,個人賬戶養老金餘額相同,繳費年限都是15年的這幾個前提相同的條件下,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的差距。
月基礎養老金=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1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2×繳費年限×1%
我們直接舉個例子,假如職工老張在60歲時退休,交了15年社保,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繳費基準為3000元。
基礎養老金
當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的時候,基礎養老金=5000*(1 0.6)/2*15*1%=600元
當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的時候,基礎養老金=5000*(1 1)/2*15*1%=750元
當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的時候,基礎養老金=5000*(1 3)/2*15*1%=1500元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餘額÷計發月數
3000*8%*12*15/139=310元
所以老張最低可以領600 310=910(元),最高可以領1500 310=1810(元),兩者相差900元!
一些管理規範的公司按照員工實際工資繳納養老保險,員工的社保繳費基數比較高,員工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就高。很多不規範的民營、私營企業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故意鑽空子,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給員工上社保,那麼員工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自然就低。
按照《社會保險法》,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為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因此個人平均繳費基數在0.6-3之間,但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公司都是按照最低繳費标準來給員工繳納社保。是否按照員工實際工資繳納社保,體現了一個公司的社會責任感,是否從員工角度出發,真正保護員工的利益。
第二種情況:養老保險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相同、退休年齡是60歲,個人賬戶養老金餘額相同,繳費年限都是15年的這幾個前提下,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同,養老金産生的差異。
我們直接舉個例子,假如職工老張在60歲時退休,交了15年的社保,個人平均繳費基數是1,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繳費基準為3000元。
假如職工老李在60歲時退休,交了15年社保,個人平均繳費基數是1,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000元,繳費基準為3000元。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時,基礎養老金=5000*(1 1)/2*15*1%=750元
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000元時,基礎養老金=8000*(1 1)/2*15*1%=1200元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的餘額÷計發月數
3000*8%*12*15/139=310元
所以老張可以領750 310=1060(元),老李可以領1200 310=1510(元)。兩者相差450元。
從上面的試算實例可以看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相同,個人平均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存儲餘額越高,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越高,養老金越高。
寫在最後養老保險隻繳15年,隻能夠享受一份微薄的養老金待遇,基本上也就是剛剛超過低保水平,還是繳費時間更長,養老金待遇更高,也就是長繳多得的原則。繳納社保是最合适的養老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的壽命也在逐年增加,長壽老人越來越多。大家有條件的話,還是多繳納、長繳納,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多一份安心保障。把錢給自己繳納養老保險,比将錢存在銀行或者買個人理财更安心、可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