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慢紀硬核說
編輯 | 慢紀硬核說
“鬥越多,越能升官發财?”
再聽到這樣的說法,可千萬别迷信了。
不少中國人從小就聽說,鬥紋越多的人越有出息。可是,光從一個指紋就能看出富貴這樣的說法真的可靠嗎?
縱觀中國古代曆史,像是康熙爺、趙匡胤,他們不也是十指全是“簸箕”。
可是偏有人不信邪,直到中科院的專家發現了隐藏在人體指紋裡的神奇奧秘。
其實指紋的鬥、箕與個人未來是否富貴的聯系是有不少反例存在的。
曆史上有很多出色的掌權者是十指全箕紋的人。比如隋炀帝、武則天、康熙等。他們雖然指紋不符合多鬥富貴的特性,但卻在史書上留下豐厚的一筆。
此外指紋往往不止分為鬥紋與箕紋兩種。
指紋的基本類型大體分為4種除去我們熟知的鬥形紋、簸箕形紋外,還有弓形紋和混合型紋。
鬥形紋就是大家都清楚的圓形圖案,依方向形狀不同還有許多區分,如環形鬥紋,箕形鬥紋等。
而箕形紋則是呈條狀、帶狀分布,在方向上還有不同的朝向。
不過在箕紋朝向上一般也沒有什麼特别說法。
弓形紋是常被國人忽略的一種指紋紋路。
它的形狀像一把向上彎起的弓,由指節下向上逐漸過渡呈凸起狀。
這種指紋在國人的手指上并不常見,大家最經常看到的還是鬥紋與箕紋。
還有比較特殊的是複雜形狀的紋路。
這種紋路并不屬于上面三種的任意一種,但是它又常常包含有其中任意兩種指紋。
這兩種指紋交錯并存于同一個指紋上,每個人的形狀都不同,沒有規律。
指紋可以有特點,也可以雜亂無序,那可不可以沒有指紋呢?
事實上還真有人沒有指紋。
在國外,有一家家族内除去偶有幾個人不同外,幾乎全部都是沒有指紋的人。
可以發現這種無指紋現象很可能是某種基因遺傳的結果,屬于先天問題。
不過後天影響也是會讓人出現指紋消失的情況的。
如果出生長大後曾長時間從事某些勞動摩擦手指,其實也會有指紋消失的情況。
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在停止摩擦行為一段時間後就會很快恢複。
又或者是患上某種皮膚疾病,也會影響到指紋變得不清晰。不過還達不到完全沒有指紋的地步。
所以由此看,指紋若真的和人未來是否能通達有關,那弓形紋或無指紋的人豈不是要沒處說理去。
指紋真要和個人發展聯系起來,其實更可能是聯系到了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問題。
自古以來我國就一直有運用指紋這種個人印記做各種用途。
但更有科學實用性的指紋運用其實是在刑事偵案與多方證明上。
比如我國古代就有專業的指紋甄别官員,雖然不及現代科學技術,但卻有許多古代審案案例證明指紋的可靠性。
又或者是在一些契約、證明方面,指紋是大家留下自己名号的認證符号之一,許多不識字的百姓也有留腳紋這種方式。
而碰上古人預測占蔔這方面,指紋更多的則是被玄學玄理打上了标簽。
我國古代認為天圓地方,圓形圖案更契合天人合一的境界,意味着圓滿如意。
鬥紋由内而外延展出的圓形紋很自然被賦予身份顯貴、前途可期的寓意。
到了現代的生物學原理上,指紋的“寓意”很可能被再次挖掘出來。
指紋長于皮膚表層,但它的起源卻比上皮層還要深入。
當人們的手指表皮發生磕破,傷口恢複後依然不會改變指紋的形狀
而上皮表層下是人體的真皮組織。
這兩層之間留有許多高低不平的褶皺,它們就是指紋最底層的來源。
随着上皮的覆蓋,褶皺痕迹慢慢變淺,到了表面人們觀察到的就是指紋了。
通過看自己的手指也能發現,我們的指紋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且在不同手指上它的明顯度也不一樣。
褶皺生長的随機性造就了每個人的獨特身份。
不過雖說是随機的,但指紋卻可以被歸類劃分,找到生長規律。
這其中是不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長出的指紋在生物意義上一般被認為是在契合人類對手指的應用要求。
從猿類到直立行走,人類的手開始由簡單地抓取、攀爬改為做更精細的工作。
在用手指進行摸、攆、拿取等動作時,指紋輔助完成的感知力起到很大作用。
而觸感是人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方向,不知道在很久以前人們的指紋會不會曾有被淘汰掉的類型。
另外已有的科學實驗中曾發現,指紋确實和人體的某些疾病之間有不可知的關聯。
在上世紀時期,曾有生物病理相關的研究者調研白血病患者的某些特征。
結果發現這些人中的指紋竟有很多是鬥紋偏多的類型。
類似的還有曾調查唐氏綜合征患者的實驗,他們中帶有弓狀球形的指紋偏多。
指紋看通達看不出來,倒是看出了疾病。
這其中的具體成因一直為被人所知,所幸有科學研究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2022年年初,國際前沿性醫學雜志《細胞》中刊登出一篇關于指紋新發現的文章。
文章表明指紋的生長很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
這篇文章起源于我國中科院牽手國際相關領域的十多所研究機構。
一開始中科院的學者們好奇指紋的圖案中會不會存在一些遺傳作用。
于是他們着手建立研究團隊,并做了一次目前最大的指紋與基因關聯性研究實驗。
研究者們面向全球範圍采集了超過2.3萬人次的指紋與基因組進行分析。
最後如願發現存在有基因座對指紋的生長形狀有決定性作用。
而與上文白血病互相佐證的一個發現是,提取的基因座中有一個就與白血病的患病風險有關。
此外他們還發現,提取到的這些關鍵基因座還有一個共性。
影響指紋形狀的基因,與決定人體胚胎肢體發育的相關基因有關,并不是影響皮膚發育的基因。
這是一個很重大的發現,科學家趕忙用更多的實驗加以驗證。
最後發現,在人體胚胎的發育過程中,影響相關基因表達的細胞是間充質細胞。
間充質細胞的作用是幫助肢體發育生長,如四肢的發育、起作用等。
而影響皮膚發育的主要細胞卻是上皮細胞。
那既然是和肢體發育有關,指紋的形狀會不會與人體手腳的某些性狀有關聯呢?
事實确實如此。已有的發現裡,研究人員得出指紋花紋的形狀會和手的長短有相關規律。
鬥紋越多的人,手掌一般偏短,而相應的小指占手的比例越長。
箕紋越多的人,食指指尖的那一節往往更長,比如歐洲人的手指表現就和這一點同理。
不過到現在為止,大家依然未知基因是如何決定指紋圖案的。
唯一有些确定的是指紋的花紋會被手掌掌墊的生長力量影響。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指紋紋路會發生變化。
也許不同人的掌墊生長力不同,最終導向的指紋圖案也不同。
科學家針對最新的發現正在繼續深入,他們期望未來可以通過指紋預判有關疾病。
與指紋生長圖案有關的基因,同時也與一些難治愈的疾病有關聯。
那麼指紋的圖案是否可以變成一個解鎖疾病潛伏期的密碼呢?
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從已有的發現來看,指紋的生長很大概率上與某些疾病有潛在的關聯。
比如上文中提及的唐氏綜合征患者,雖然通過患病兒童的指紋已經可以提早預判。
但如果能将這個時間提前,對于患者來說治療結果會更好。
目前唐氏綜合征患兒在長大後大多沒有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需要人終生照料。
若能在胚胎期就及時發現并幹預,也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通過指紋看先天性疾病,實現逆天改命,這無疑是醫學史上的一大進步。
指紋生長與個人發達其實沒有什麼太多聯系,也許它代表的是每個人的個人狀态。
畢竟通達顯貴的生活本身也需要一副好身體去打拼。
如果用鬥紋或箕紋去評判每個人,這樣的标準未免過于單一,而且不合邏輯。
每個人的成功不能隻被世俗所定義,與其關注指紋的預示,不如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态。
基因影響指紋生長的發現是人體科學領域的一大進步。
它為指紋在未來醫學領域的應用性開拓了新道路。
同時也是相關研究分支上的一大進步。
相信未來對指紋的研究可以應用到複雜的醫療技術上,為人類的先天性疾病解決難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