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馥李
2023年2月21日,《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2》(下稱《指數》)在京發布。《指數》顯示,從總體趨勢上看,全國城市健康水平穩步提升;中小城市組城市健康水平增速較快,與大城市組差距逐漸減小。在核心格局方面,大城市組京、滬、杭、甯、深引領全國;中小城市組湖州、衢州、威海、黃山、本溪位列前五名。
圍繞“健康中國2030”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目标要求,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聯合發起“清華城市健康指數”這一城市健康水平第三方評價工作。自2020年3月工作啟動以來,已連續三年發布多期成果報告,課題組利用時空大數據挖掘技術,完成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健康畫像”,并在2022年首次實現對中國296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全覆蓋。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院長姜勝耀在發言時說,該報告是基于2021年數據開展的中國城市健康水平綜合評價,《指數》課題成果可協助各級政府在健康問題上研判發展趨勢、塑造獨特優勢、提升治理效能,為健康城市建設的“中國方案”提供智力支撐。
《指數》顯示,2021年全國城市健康水平穩步提升,及格線以上城市從四成增長到七成,中小城市健康水平增速較快,與大城市差距逐漸減小,健康環境獨具優勢。同時《指數》體現了新冠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的戶外運動水平明顯下降。
大城市強者恒強,中小城市中尚無尖子生
此次《指數》以城區人口規模為依據,将城市分為大城市組、中小城市組分别解讀評價結果,在對大城市組的評價中,《指數》顯示超過三成的大城市為引領級和優質級城市,且無追趕級城市。從城市排名來看,城市健康水平領先城市多為東部或中心城市,東部地區大城市平均分數第一,為64.78分;東北地區大城市的三年增速第一,達2.63%。
“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2年評價結果 - 大城市組健康水平分值
而在中小城市組的評價中,僅6%的中小城市為優質級城市,無引領級城市。從城市排名來看,城市健康水平領先城市多為東部城市,湖州、衢州、威海、黃山、本溪位列中小城市前五名。從地理分區來看,東部地區中小城市平均分數第一,為62.65分,且增速第一,達3.06%。
中小城市健康服務水平、健康設施處于良好及以上的比例分别為:21.43%、17.62%。健康服務指标主要取城市中每千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作為參數,在這方面也不乏表現良好的西部城市,例如林芝和銅川。而健康服務水平落後的地區,卻多分布在華中和華南地區。
在主要由空氣質量決定的健康環境這一指标中,優秀的城市有三亞、景德鎮、林芝、龍岩和防城港,總體上呈現“南高北低”的特征,華北和西北的一些城市健康環境亟待改善。
在健康效用指數這一指标中,以居民體質水平為主要參考,則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湖州、榆林、克拉瑪依和安康表現優異,其他良好水平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中,華中和華南區域的城市水平較差。
總體來看,中小城市缺乏健康産業、健康行為水平表現優秀的頭部城市。大部分中小城市健康産業、健康行為處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在健康産業方面,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健康産業水平相對落後。在健康行為方面,表現較好的中小城市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城市群,大部分中小城市運動習慣水平表現較差。
“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2年評價結果 - 中小城市組健康水平分值
大健康産業穩步提升,養老設施仍是主要短闆
《指數》顯示,從2018年以來,大健康産業企業數占比逐年增長,且增速加快。大健康産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課題組梳理識别了 19 個産業鍊、60 餘萬家大健康企業,顯示大健康産業投資規模正穩步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從大健康企業主體數與增速來看,優勢産業主要有醫藥、醫美、醫療、園林綠化等,部分基數低增速高的方向也值得重點關注。
課題組認為,社區周邊1公裡内覆蓋四類關鍵健康設施(醫療、養老、體育、公園),則該社區的健康設施完整性為達标。以此标準來看,中國58%的社區存在“最後一公裡”問題,養老設施是主要短闆。健康設施不完整的社區中,94.7%的社區是因缺乏養老設施所緻,社區周邊養老設施不足依然是主要問題,而且近五年來無明顯改進。在健康設施方面,東北地區大部分中小城市健康設施水平相對較好,西南地區部分中小城市相對落後,差異主因在社區健康設施建設。
在所有指标方面,近八成的三級指數水平呈現增長,但仍有6項指數水平出現下降。其中,基本醫保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重污染天數防治等三級指數提升明顯,而戶外運動時長和距離、人均體育運動設施數、社區健康設施完整性等指标則有所下降。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專員李棟認為,中國城市健康狀況面臨環境變化、城市服務、人群生活行為、城市交通安全等内外部多種沖擊和挑戰,需要更加系統性的視角進行整體應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