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醬鴨]:冬日用肥鴨,以好醬油浸透風幹,與火腿同。吳門陸稿存醬鴨出名,然以醬為之,終不及自制者也。
淸 袁枚 夏曾傅《随園食單補證》羽族單
時值冬至,這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來,冬至這天開始的數九,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冬至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詩雲“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在江南在冬至節前後就開始制做各種冬令腌臘醬菜,這類菜在随園食單中叫三冬菜,如醬肉、糟肉、腌冬菜等,今天咱就聊聊醬鴨。
冬季六節氣,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天的江南是離不開醬貨,其中又以醬鴨最為百姓津津樂道。屈指算來醬鴨應屬杭州特色,袁枚是武林人,食單收錄此菜是在正常不過的了。杭嘉湖與甯紹平原,水網交錯,河湖密布,泥螺、魚、蝦等資源豐富,有着飼養鴨群的優越自然條件。紹興麻鴨和體壯肥嫩的北京白鴨,遍及浙江全省。冬至前後天氣好,太陽大,風也大,是制醬鴨最好的季節,看到各家各戶窗前挂着一溜绛紅色的醬鴨,這時,離“年”也就不遠了。
說起醬鴨,在蘇州有家叫陸稿薦的店,此店始于清康熙二年名揚姑蘇,他家的醬鴨特有名。陸稿薦初創,當時是一家普通的肉鋪,店主陸某将店設在蘇州東中市崇真宮橋,關于如何會取名"陸稿薦",其中還有一段頗為神奇的傳說。相傳某年四月十四日"軋神仙"前夕,有個衣衫褴褛、背一條破草薦,就是用稻草或麥稭編成的墊子,手捧兩隻疊在一起的舊陶缽的乞丐,走進肉店求宿。陸老闆見其可憐,遂發善心允他在竈門空地上蜷宿一宵。那乞丐把草薦鋪在地上,兩隻陶缽合疊當枕,呼呼入睡。次日淩晨那乞丐不辭而别。等到燒火夥計燒肉時發現竈前有條破草薦,于是随手撕碎往竈堂一塞付之一炬。不料一陣異香散發開來,店裡人都驚呼"香得來、香得來"。陸老闆知後覺得奇怪,暗忖昨日那乞丐莫非是仙人化身,那兩隻陶缽合疊恰是個呂字(疊口為呂)。悟到此,陸老闆連忙把未曾燒掉的破草薦留下來,每天抽出一根放在竈内,燒出來的肉異香撲鼻,附近中市街、下塘一帶都聞到陣陣肉香。一傳十、十傳百,頓時生意興隆。
陸老闆靈機一動,幹脆将肉店的牌号改名為"陸稿薦",稿同蒿,幹的禾草。還将呂純陽化身乞丐借宿留草薦的事大肆渲染。從此,這家陸稿薦肉店長盛不衰。陸稿薦借此精心研制醬鴨、醬肉、醬汁肉、豬頭肉等的配料方法。不斷改進,技藝精益求精,燒出的醬肉具有皮薄而呈麥黃色、膘白、肉紅,食之滿口香酥。醬鴨皮紅帶甜,肥嫩可口,色、香、味俱佳,《醇華館飲食脞志》載:"蘇州從前有陸蹄、趙鴨、方羊肉之稱。陸蹄謂陸稿薦之醬蹄。熟肉店以陸稿薦、三珍齋兩家最為馳名。其出品以醬鴨、蓮蓬蹄為上,醬蹄筋、醬肉次之。熟肉之最佳者,莫如觀東之者陸稿薦。
蘇州醬鴨,鴨子選用婁門大鴨或太湖鴨為宜,将鴨宰殺洗幹淨,然後薄薄地在鴨身上塗一點鹽,自然風幹一兩小時。将醬油塗抹在鴨表面,再腌鴨子半日。把桂皮、小茴香、草果、肉蔻等一些香料包入茶包内。鍋中放料酒,把香料包放入,同時還放入姜、蔥。加入老湯,用中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鴨肉可以入口了,就先關掉火,把鴨子撈出。然後把煮鴨的湯汁過濾,再重新倒回鍋裡,鴨子也重新放回鍋裡,并加一碗冰糖。然後,就開始重新開火收汁。一邊中小火收汁,一邊用勺子把汁往鴨子身上澆。這樣可以保證鴨子的每個部分都是一樣的紅亮,如果覺得湯汁的顔色淡,也可以再倒些老抽。待鴨子的顔色都亮亮紅紅了,湯汁也粘稠了,就大火收下汁就行了。取出鴨子,自然晾涼後再切塊啊。鍋裡醬鴨的湯汁也别丢掉呀,裝盤的時候,記得把這點湯汁澆到鴨肉上,一般來講,一家館子能做好醬鴨,其他菜都問題不大了。但袁枚不以為然,認為吳門陸稿存的醬鴨雖然很出名,但是醬而成的,終不及杭州家中自制的好吃也。
杭州的醬鴨由來已久,在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記載:“醬鴨一味,以杭城紹酒店所制者為佳。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多者數百,少者亦百餘。” 醬鴨是道時令菜,幾乎成為杭州冬天到來的最重要标志,入冬後從“小雪”節起,老杭州人都開始買鴨腌制晾挂了。杭州醬鴨對溫度的要求很嚴,最好在5℃左右(溫度太高容易變味),0℃最好,而且還要天氣晴朗,陽光充足。将鴨用醬油鹵水淋至暗紅色時撈出瀝幹,在日光下曬二三天。杭州醬鴨要用麻鴨,用杭州老話叫“崗吊頭”,要選現殺活宰的鴨子,冰凍過的鴨子不好腌,口感不佳。醬油要用湖羊醬油,腌的時間不能太長,鴨子要完全沒在醬油裡,有人喜歡把鴨子腌上好幾天,這樣味道肯定會鹹,先将拌料在鴨身外均勻地擦一遍,再在鴨嘴、宰殺開口處内各塞入5克拌料,将鴨頭扭向胸前夾入右腋下,平整地放入缸内,上面用竹架架住,大石塊壓實,在0度左右的氣溫下腌24小時即出缸,倒盡肚内的鹵水。時間長鴨肉裡醬油味太重。
将鴨放入缸内,加入醬油以浸入為度,再放上竹架,用大石塊壓實,在氣溫0度左右浸24小時将鴨翻身,再過24小時出缸。然後在鴨鼻孔内穿細麻繩一根,兩頭打結,再用50厘米長的竹子一根,彎成弧形,從腹部刀口處放入肚内,使鴨腔向兩側撐開。然後将腌過的醬油加水50%放入鍋中煮沸,去掉浮沫,将鴨放入,用手勺将鹵水不斷澆淋鴨身,至鴨成醬紅色時澇出瀝幹,腌好的醬鴨一定要放在太陽底下曬,在日光下曬兩至七天,這七天是累計的,碰上陰天雨天,時間就得後延,直到下一回太陽出來,再續上。要盡量挂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不要塞進冰箱,不然香味全沒了,烘爐烘出的醬鴨不香。腌之前最好噴點白酒,除腥、提味、不容易腐敗。這一點很多老杭州都知道,但也有不少人不知。酒沒必要用好酒,幾塊錢一瓶就行。食用前先将鴨身放入大盤内(不要加水),淋上紹酒,撒上白糖、蔥、姜,上籠用旺火蒸至鴨翅上有 細裂縫時即成,倒入腹内的鹵水,冷卻後切塊裝盤。
下面制做随園菜醬鴨,醬鴨好不好吃,關鍵是兩點,一個是腌得好不好,一個是曬得足不足。制作醬鴨的鴨子必須選用當年飼養的成熟鴨子,而且以紹興麻鴨為上品,做醬鴨的方法很簡單,就兩個步驟:第一,鴨子殺好,去毛,去腸,處理幹淨後,将鴨子身上的血水晾幹(最好是風幹、陰幹)。第二,将風幹後的鴨子浸泡在醬油中,泡三四天,如果喜歡鹹一點,可以泡一星期。再拿出來風幹,醬鴨就做好了。也沒什麼獨門訣竅,隻要在泡的時候,讓醬油沒過整隻鴨子就行。如大量腌醬鴨子,為了便于入味,應在腌制中間将鴨子上下互換位置;制作醬鴨對天氣的溫度要求十分高,一般均在冬季攝氏5℃以下來制作,氣溫一高容易變質;隻要最普通的醬油、鴨子,就行了。當然,在醬油裡加一小顆冰糖能提鮮,香料以适量的花椒和生姜為主,配以少量的桂皮香葉和八角;經過先腌後醬精心制作而成,醬鴨皮黑肉嫩、醇厚不膩、香鮮美味,芳香油潤,鹹中帶鮮,富有回味,是一道傳統的風味佐酒佳肴。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