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17:21:42

簡短回答:

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如何快速地知道自己缺點。

1、要快。

需要三五十年才能深入了解自我的方法,不适用;

2、知道就行。

至于知道以後,是“下決心要改、怎麼改“或者“希望不要改、如何保留幾分個性“,就是後續的問題了。現在的目标,僅僅是先“知道”。

這有點兒像全身體檢:争取一早上把常規的項目檢查一遍,快速找出基本問題。

至于進一步、針對性的檢查,以及之後采取的治療方案,就不在讨論範圍了。

我認為,快速知道自己的缺點:

方法是:不帶偏見的觀察,盡可能靠近“如實觀照”。

先争取看到,才有機會看懂。

觀察的方向,大體有四個:

1、觀自然

2、觀己身

3、觀他者

4、觀話語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1

在泰國,出租車司機對路怒的中國人,悠閑地說出一句評價--中國人最着急。電影《泰囧》劇照。

完整回答:

日常生活中,想知道一件衣服是否适合自己,我們可以穿上它,對着鏡子、試一試。試穿多了,就慢慢總結出自己的穿衣風格;

想知道一道菜是否合我們的口味,我們要親自嘗一嘗,看是否吃得爽、易于消化。吃得花樣多了,也就逐漸了解到自己的味蕾偏好。

這是在說:用适當的方法、合适的材料,我們才能喚醒自己的覺察、覺知。

那麼了解自身的缺點,需要什麼方法和材料?

在自我認知層面,最好的方法是“觀察”。

觀察不是發呆等待,不是主觀臆測,不是急于評論;

觀察的心态是盡可能地放下主觀的情緒和陳見,僅僅是專注眼前、就事論事。盡可能靠近“如實觀照”的狀态。

這種不戴“有色眼鏡“的觀察,眼底自然清澈如鏡,看事情才能看得通透,看懂完整。

這種純淨的觀察,會讓我們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現象和變化,覺察力自然猛增。

至于觀察對象,也就是使用的材料,我們可以分四大類, 16個要點。

具體如下: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2

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呢?我的生活出了什麼問題呢?電影《黃海》劇照。主演河正宇。

一、觀自然:

1、看現狀

我們在重意識形态,而不重數據和實際情況的環境中長大,并接受教育、投入工作。

每個人都不免染上一些注重“立場“、關注“怎麼說”,而忽視“論證”、回避“實際情況”的思維傾向。

在個人層面,看現狀意味着:放下主觀的“添油加醋“,把自己當下扮演的社會角色做個客觀評估,看自己的實際表現如何。

操作上,可以把自己角色的基本功能和要求列出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社會的基本期待,看看自己是否接受自己的表現。

舉例而言:

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你這學期的具體成績怎麼樣?專業知識掌握是否吃透了?

如果你腦子裡冒出的是如下想法:

“相比國外,國内的教材太落伍了”

“相比TED演講,我們學校老師講得太差勁了”

“大環境下不好,畢業了也不好找工作”

那麼,你的意識中,對自己表現不好的理由更熟悉,而無意識地、拒絕去看個人真實的現狀:

如,在現有的條件下,你并沒有盡力學習;

整體氛圍不佳,但總有學生抱怨得更少,而學得更多一些;

在找工作同樣内卷的情況下,那些能從自身找原因的同學,更有市場競争力。

工作晉升、戀愛結婚、照顧孩子等各種生活挑戰,發現缺點的方法類似:多看實際情況,暫時放下理由。

2、看結果

看結果,指的是:處理問題時,不能隻看做事者的初衷是否良善、積極,而要從看主觀态度的強調,逐漸過渡到對客觀結果的審視。

我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刻,往往難以區分“願望”和“結果”。

比如,在上小學的孩子,因為貪玩而不做作業。父母沖着他摔書本、拍桌子,喊聲越來越尖厲:

“我們不都是為了你好!?我們賺錢供你上學,那是給别人做牛做馬,我們從早忙到晚,我們容易嗎?!”

小孩剛開始沉默,繼而哇哇大哭,最後,眼睛腫得寫不了作業,隻好早點睡了。

但是第二天,孩子下學,繼續玩得很晚,沒做作業。

這時候,我們得看到:

原來大聲喊叫、血淚控訴、道德綁架,都不起效。我們得換個方式溝通了。

隻談願望,卻不談實際結果,這是“願望思維”在自欺欺人。

3、看失敗

學校的書本教育,基本上隻教“怎樣做正确的事”。

很多考試高手,在有标準答案的情況下,很會避免犯錯,拿到高分。

實際的生活中,如戀愛、開會、上下級溝通等,雖然也有基本的規則和流程,但并不存在一套标準答案,滿足所有人的提升需求。

别人的生活經驗、廣泛的社會調查,僅僅提供參照,怎麼解決自己具體的問題,必須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

成功的經曆,當然可以複盤。但更重要的,從失敗中學習。

如果我們并不知道敗在哪裡,何談具體、有效的提升呢?

所以,屏住呼吸,好好觀想一下自己最近幾次的失敗經曆,找到其中反複在犯的毛病。

看到什麼打敗了自己,争取“不貳過”,也算是收下了失敗“贈送“的禮物。

4、看規律

看規律,是撇開個人的情緒,從事情相關的因素中,分析和總結出,某件事與哪些元素有正/負相關關系,某件事大體分為幾個階段等等。

佛語雲: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我們凡人,總是在抗拒最後的結果,覺得“這結果是自己不想要的“;而菩薩,對一些事情的起因更為謹慎。因為一旦種下了因,自然會有果的出現;

如果此時,我們抗拒“果”,我們這個“抗拒“的動作,就成了新的“因”,在未來成就新的“惡果”。

所以,能看懂規律的人,對事件的結果,無論好壞,都會更欣然地接受。因為事情相關的起因,早就種下了,客觀規律使然,會瓜熟蒂落,非人力可違抗。

從煩亂的個人生活中,看到規律,就仿佛看到了“一雙無形的手”,會如何影響你。

具體可以觀想,自己在衣食住行、社交做事中,有哪些重複性出現的事情。

那些總能得到好結果的習慣,經由反思,可以把未覺察的想法納入意識範圍;

那些總是帶來糟糕結果的習慣,經由總結,就成為下次有意識地去改善的指引。

哪怕看到的是,“個人在時代的巨輪下,影響極為有限",那麼也會放下過度的負擔:不是他人心存惡意,不是自己不夠努力,可能僅僅是客觀條件不具備,換成誰也無法成事。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3

主持人玉樹臨風,風流倜傥的形象,讓人覺得他一表人才。電影《恐怖直播》劇照。主演:河正宇。

二、觀己身:

5、看形象、禮儀

當下快節奏的社會裡,衣着是否得體、有品味,不隻是影響别人對我們的評價,也影響自己對自己的态度。

同一個人,穿着不一樣品質的衣着,給人的印象,真有雲泥之别(參看韓國電影《黃海》和《恐怖直播》中的河正宇)。

自尊、價值感、市場競争力、自我效能感等等,這些詞兒都有些虛,要想知道自己哪兒做的不到位,可以從衣着打扮開始反省。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你的禮儀價值百萬》,參照這種“外貌協會"的标準看一看自己現在衣着風格,拍個視頻看一看自己的禮儀、形态。

也許你不經意間,已經"虧了"兩百萬。

6、看認知

心理咨詢中,我時常給來訪者的建議是:要寫情感日記,或者做事日志。

不愛做筆記、不寫日記的人,往往直到看到糟糕的結果,才感慨:“我真笨呀!我真傻!我光知道……卻不知道……我真笨呀!我真傻!”

但是每次做事之前,他們對自己的思緒、認知,缺少覺察和審視

比如,要做生活重大選擇前:

我本來有什麼打算、有什麼目的;

我如何得到信息、如何處理信息、自己做過什麼假設;

我如何梳理邏輯、是否想過會有什麼代價,自己是否能夠承受;

如果執行理想方案(A計劃)出現意外事件,我有什麼備選或次優方案(B計劃)。

這些想法如果在做事之前,不去厘清和書寫,沒有留下做事的痕迹。那麼想讓心理咨詢師,或自己的朋友幫忙,那麼幫助者也覺得千頭萬緒,不知道如何下手。

相對而言,愛動筆寫下思考、在日記中留下思路的人,也會犯錯、也會偶爾栽跟頭。但是,因為留下了思維痕迹,隻要找出相關的記錄,一對照、一反思,很快就能發現:

哪些信息需要更新、

哪些假設不成立、

哪些判斷太激進/太保守

等等。

假如之前沒有這個習慣,那麼當下也可以試一試:

寫一寫,這周對社會、對家庭、對自我有什麼想法,怎麼評價。

隔一周、半個月,回來再看看,就能發現: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我們當時以為确定、肯定的想法,其實隻是一時的想法,即使别人和世界沒有改變,我們自己也還在改變。

所以,給自己的認知“客觀化"的機會。這是寄希望于:未來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冷靜、考慮更全面、見解更高明。給發掘自己現階段的錯誤,留下忠實的線索。

7、看情緒、情感

看情緒、情感,是指對情緒、情感的覺察和理解能力。

情緒覺察是指,覺知到有什麼情緒,強度有多高;這是感性思維;

情緒理解是指,思考這種情緒與什麼情景、什麼事情有關;這是理性思維;

情感是一段時間内,穩定出現的情緒體驗。

日常生活中,缺少情緒觀察能力的人是:

在快樂的時候,隻顧着四處嗨皮,沒心情去反思和觀察内心的變化;

在痛苦的時候,隻忙着抗拒痛苦,試圖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幸,反而更心酸、委屈。

比較理想的狀态,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既能體驗其中的感受,又保持理性的觀察和理解。

比如:

快樂的時候,去覺察情緒吧,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快樂,也接納快樂會過去;

痛苦的時候,去覺察情緒吧,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痛苦,也相信痛苦會過去。

如果觀察到你對某些情緒,要麼隻有理解,缺乏體驗;要麼隻有情緒,難以反思,那意味着,你發現了情緒、情感上的軟肋,乃至情結。

8、看目的和行動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目的,如果你自己沒有清晰的目标,那麼你就會為他人的夢想作嫁衣裳。

當自己有近期和長遠的目标,那麼遇到具體情景、采取特定的行動時,心理也就不那麼糾結。

比如,職業演員平時當然希望身材勻稱、看起來健康有活力。但是為了某一部戲,也許需要增重或者減肥。

近期的體重起伏,看起來不健康、不舒服,但這是為了特定目标服務的,所以既有意義,也可以被接納。

等拍戲結束後,在做調整體脂嘛。

能理解什麼是“目的“,什麼是“手段“。這才能成就終生的演員大夢。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4

沒錯,這幾張照片中都是克裡斯蒂安·貝爾,體重劇烈起伏,都是為了更好的“演戲”。

而生活中,職業生涯、親密關系的困擾,很多來自:

分不清目的和手段;

當下的行動,隻是圖一時的省事兒,而不是為了明确的、有意義的目的。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5

學藝不如偷藝。從他人的做事、行動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很多。

三、觀他者:

9、看他人的做法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當代心理動力學認為:認同是伴随終身的心理任務。

比如,小時候,向三好學生學習,這是社會化認同;

青春期向歌星、影星、球星學習,這是向理想客體認同;

工作了,向行業前輩學習,這是職業性認同;

自己當領導/老師了,想想自己的領導/老師當年如何教導自己,這是向師傅/前體認同。

自己老了,要面對衰老與死亡了,也會回想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如何面對衰老與死亡,來平衡内心的孤獨和無助,這是向家庭無意識的認同。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當我們環視四周,你看看你的朋友圈,竟然沒什麼值得學習,那麼,要麼你可能太自傲自滿了,看不見自己的不足;

要麼你的圈子中,你就是“個兒“最大的那個,你得拓展一些更高大的人了。不然隻能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

10、看和他人的差距

攀比吃穿享受、旅遊消費上的差距,這類“炫富曬幸福”沒什麼意義;

和博爾特比跑得快,和王思聰比來錢快,這些“盲目攀比”也不具備自我提升的意義。

建設性比較,是看和自己同出身、同基礎的人相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兒。

比如,身材橫向發展的朋友們,也不是都懶散、笨拙,去球場看看,總能發現靈活死胖子。我們先不和那些四肢修長、人高馬大的比較,就看看和自己同樣腰圍的人,為什麼他們能那麼能跑帶跳、身輕如燕;

再如,同樣是草根出生、學曆不高,也不都是躺平、窮忙,去大街上轉轉,總能發現大熱天也西裝革履、激情滿滿做銷售的年輕人。我們沒有富二代的命,就好好專研怎麼就能成為創業的富一代。

本來起點就比我們高很多的人,沒什麼可比性,他們也提供不了我們自我提升和完善時所需要的經驗。

和天資水平、物質條件類似的人比較,更容易發現:我們哪裡還有可以改善的空間。

隻要你坦誠的看看這些差距,立馬發現自身一籮筐的缺點。

11、看他人的局限

看他人的局限,是指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的困境和“不得已“。

想象一下:假如我是他,在那種局面下,我能否做得更好。

用這種“做思想實驗"的方法,讓我們提前對更複雜的系統、更艱難的生活選擇,有學識和判斷力上的準備。而不是什麼都“到時候再說”“跟着感覺走”。

當然,享受沖動、率性而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上所言,我們需要考慮到:這種生活的代價,我們是否承受得起?事後也盡力不再後悔?

如果,我們希望走向有意義的未來,哪怕過着表面有些呆闆重複的生活,那麼管理住一時的沖動,提高自己做複雜決策的水平,也就有了意義。

比如,魯迅和許廣平的關系,被很多人诟病。

當時魯迅先生的原配妻子和母親魯瑞住在一起。原配朱安辛苦多年,給周老夫人養老送終。

那麼,如果我們站在魯迅的位置上,我們會怎麼處理個人快樂、家庭生活和社會的矛盾?我們能否比他處理得更妥當?

如果隻有簡單的一句否定判斷:“無論如何,也不能那麼做“,自己卻沒有肯定句的回答,“我覺得可以這麼做,也許效果更好”,那麼,我們還沒有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難處,也沒有處理家庭倫理、内心糾結的能力。

因而,很多人墨守成規,過着被動的生活,卻不敢主動規劃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談承擔做決策的責任。

12、看他人的毛病

當我們剛認識某個人時,常見的兩種心态是:過度理想化過度貶低

随着深入的觀察和了解:

前者如果能導入适度理想化,見賢思齊,就走向了向理想客體認同,幫助我們進步;

後者如果能逐漸能看到自己的投射,回收自身不能容忍的情緒和願望,就走向了陰影的整合。

看他人眼中有刺容易,看自己眼中的梁木很難。

我們面對他人的毛病、缺點、劣迹時,如果有強烈的負面情緒,往往是自身缺陷的投射。

比如,我們去新西蘭旅遊,看到當地毛利人,衣冠不整、吃飯聲音很大,我們覺得相對能接受,因為與己無關,他們屬于不同的文化;

可如果是我們和家人、朋友吃飯時,他們衣着邋遢,吃東西啼哩吐噜作響,我們就很反感,覺得他們很不文明、很low。

這時,強烈的負面體驗,折射的是我們對自身不夠優雅、生活邋遢的恐懼與排斥。心理學術語是“投射“。

所以,我們可以看一看,自己現在從周圍的人群中,能發現多少讓你很不爽的事情。

佛語雲:看别人不順眼,是自己修行不夠。

所謂“修行不夠”,指的:一是沒覺察自己的投射;二是缺少容忍、接納、慈悲的心胸。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6

老三為人孝順而老實,遇到不懂的事情,謙遜地向老師傅、八爺請教。電影《破曉時分》劇照。(注:這是大導演李翰祥,于1968年拍攝的老電影。中文字幕需從右向左念,英文字幕是從左往右念。)

四、觀話語:

13、看實話和虛話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一個事情,在不同的人眼裡,看到不同的意義。每一種意義都在折射着這個人的心态、認知、格局和人品。

但是,怎麼審視一個人辦事是否靠譜呢?

也許最簡單的是,看一個人怎麼說話:是實話、具體的表達,還是虛話、含混的表達。

比如,辦公室開月度會,讓A和B兩個員工彙報下個月的工作計劃:

A說:這個月,甲項目會結束,我會在下月第一周寫兩萬字左右的項目總結;

乙項目還需要和銷售部開會讨論項目構成和報價,争取第二周内完成;

丙項目還在準備,我争取這個月底前寫出方案第一稿,提交項目部讨論。

B說:上個月在X主任的英明領導下,在各位同事們的堅定支持下,在我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我始終堅持“四個原則不動搖,及時有效加油幹“的實幹作風。終于,我出色而完滿地完成了基本工作。

新的一個月,是新的起點,也是新的考驗。我們要堅定争取利潤的路線不動搖,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繼續貫徹X主任的銷售思路,堅定不移、多快好省、不怕困難、敢于鬥争地完成銷售任務。争取交給主任和公司一份滿意的答卷。

僅僅觀察我們講的是實詞真話,還是虛詞套話,我們就能發現:我們是在踏實做事、有效努力,還是在吹牛扯皮、裝模作樣。

14、看說話态度

看人說話的态度,大體就能知道這個人未來的發展。

秘訣在于:說話态度中,展現的是開放性頭腦還是封閉性頭腦。

開放性頭腦,展現的是智識上的謙遜、樂于聽到不同意見、假設不同意見者也有其合理性;

封閉性頭腦,展現的是語氣上的傲慢、唯我獨尊不容置疑、假設不同意見者都是腦殘、啥彼。

前者遇到難題、困境,會心想:“哎,跟我想得不一樣呀/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看看我該怎麼調整,還得更新哪方面的知識?”;

後者遇到挫折、失敗,會大喊:“憑什麼呢?!/我媽、我爸不是這麼告訴我的/怎麼沒人告訴我一聲呢?!/我不管,就是我說的對!堅決執行!”

說話的信息和技巧,很容易學,看看書、聽聽課,就能提升;

但是說話的态度,卻不好隐藏。尤其是遇到意外事件時,多看看自己的第一反應,這無法自欺--自己的鞋,舒不舒服,自己的腳最知道。

15、看說話邏輯

臨床心理學視角下,人類會使用兩種邏輯:情感邏輯和現實邏輯

情感邏輯使用的是初級思維,靠近情緒、感受、直覺、主觀夢境,表達起來無邊無沿,自由散漫,沒什麼目的,也不解決問題。但是感受自由流動的時候,人的情緒感受很放松、自在;

現實邏輯使用的是次級思維,靠近理性、判斷、思考、客觀數據,表達起來思維聚焦、目的明确、隻針對特定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現實邏輯的内容常常挺枯燥,但是能解決實際問題。

當我們的情感邏輯和現實邏輯,能基于場合靈活切換時,這個人的适應性很高:上學、工作時,很有效率;戀愛、社交時,很有人情味。

但是,如果隻擅長其中一種,或兩種邏輯使用場合不當。就會給生活帶來巨大的麻煩。很多人際溝通、辦事兒不順,都與邏輯使用不當有關。

比如,領導質問女員工的工作進度時,女生嬌滴滴、可憐楚楚地說:

“X總,您看天氣好熱好熱呀,工作起來多不容易。我冒着上火、中暑的風險,還盡量寫完三頁PPT,這多麼不容易呀!我們在家裡,可從來吃過這個苦的。我媽要是知道了,肯定得心疼的掉眼淚。您就别着急了,等我的身子緩過勁兒來,我就趕緊再寫幾頁。”

反之,當女生工作不順、心情不好時,男友寫完代碼,下班來找她。女生默不作聲兩行淚,男友說:

“啊,你心情不好啊!我看《抑郁情緒調節手冊》上說:情緒不好,往往是非理性信念幹擾了你的認知系統,你需要:

第一,把“自動思維”寫下來;

第二,對着認知歪曲列表,逐條審查;

第三,用健康信念,重新理解你的情景。就能改善你認知行動層面的困擾了。

我很棒吧!?我厲害不厲害!?”

觀想一下,自己最近與人交流不暢,工作不順的時候,是不是用錯了邏輯。

16、看自我評價和歸因方式

最後,是反觀自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世界和自己的關系

先看自我評價:

整體是積極評價自己,覺得有希望;還是整體消極評價自己,覺得命不好。

前者是更有自我效能感,樂于适度挑戰困難,也有較高的自尊和價值感;

後者是容易自我否認,在困難面前退縮、逃避,往往有低自尊和低價值感。

再看歸因方式:

外歸因,覺得都是環境的影響,大環境在起作用;

内歸因,覺得都是個人的原因,主觀能動性決定一切。

内、外歸因這兩種傾向,可以和成功與失敗這兩種結果,組成四種歸因風格,即:

1)成功時,内歸因;失敗時,外歸因--這是大多數人,比較平庸;

2)成功時,外歸因;失敗時,内歸因--這種人對自己較為嚴苛,但是自我會不斷提升;

3)成功和失敗,都是外歸因--環境依賴者(又叫場依賴者),容易認命,進取心不大;

4)成功和失敗,都是内歸因--環境獨立者(又叫場獨立者),理想主義,容易走極端,我命由我不由天!

最後,總結一下:

觀自然、觀己身、觀他者、觀話語,在這四個方面,盡可能如實觀照,我們會發現自身各種缺點、不足和小毛病。

持續地觀察這四個方向,也是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修煉之途。

如何找出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先拆分一下這個問題)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