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老之女 王玉芳先生公布《大成拳譜》實乃武林幸事,該譜揭示芗老拳學之真谛。下面筆者根據多年修煉中會武道,解讀其點滴,以飨同道。
芗老在《大成拳譜》中說:“大成拳試力的動作,講究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蠕動,蠕動即是姑榮、鼓蠕)。鼓蠕的動作雖微不可見,卻是全身皆動。大成拳的要求就是要一鼓蠕就能把力發出去。此種蠕動正是功夫到了體成一塊的整勁之動。蠕,是一種爬行的軟體肉蟲,它的動作很微小,但一動則全身皆動,這是它特有的本能。我原意是說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蠕動。可能是由于不理解或理解得不深,有人卻把我的話說成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請問,不動怎麼能打人呢?這也可能是因為不理解,也可能因為蠕動二字與不動的讀音易混吧。”
動是絕對的,不動是相對的。有不少大成拳求學者不明白“不動”其實是“蠕動”。“ 蠕動”十分準确形象地描繪了大成拳站樁、試力的肌肉運動模式。由于肌肉的粘滞性和肌肉連結“體成一塊”的整體性,決定了隻能是“蠕動”,而不可能是簡單的伸縮和明顯的位移運動。這種不顯眼甚至看不見的“蠕動”形式正是中華武術獨有的,絕非簡單的移動運動。
試力要緩、勻,運勁如抽絲。肌肉呈“蠕動”狀态,在外形的微動“蠕動”中能更好地保持運動的六面整體力。那種明顯的“推拉”試力、“伸縮”試力是根本試不出六面整體力的。當試力功深後,“小動 ”也可,“大動”也可,但不論怎樣,内部的肌肉“蠕動”是不變的。不論怎樣進行試力,都要柔若無骨,每個關節、肌肉都要松開“蠕動”,像槐蟲一樣。可以說,沒有整體肌肉的連結“蠕動”,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試力。
“蠕動”表現在站樁上就是一種外形未見其動,内在卻生生不已的“蠕動”。此時的“ 蠕動”顯得更加微妙。所以說,站樁絕非“不動”,而是“不動之動”,即“蠕動”。正如吾師楊鴻塵先生在其著名的《王芗齋拳學》中所說:“站樁并不是呆闆地站在那裡,而是在找動,也就是松緊貫穿站樁始終,功力越大肌肉本體感覺越大。站樁時要在不動中求微動。”這是對“蠕動”的科學解釋。
現在,許多大成拳愛好者六樁多年而毫無所得,就是因為他們死站樁、站死樁,站在那裡不動地進行所謂的“意念”訓練,而肌肉根本沒有得到“蠕動”的鍛煉。
芗老的“蠕動”之說,一語道破大成拳之天機。為了準确地表達不動之動,芗老用了“蠕動”。内家武學六大層次一易筋易筋訓練的目的是在鍛煉中,使自身十二條膘骨筋及周身肌纖維的彈性及韌性得到加強,使整體連通,形成無堅不摧的整體勁力。其竅要是形整,意整,勁整,神圓!在蓄力狀态中,即可封住對手上中下三盤,左中右三面的進攻(無論虛實)根本無須有意防守,無論對手擊中自身間架的任何部位,都會被彈起,且來力越大,反彈力越大。這不在于練功時間的長短,關鍵是練功時是否有時時處處圓滿完整的感受。凡進展緩慢者,皆因沒掌握要領之故。得真傳者,三至五月即可成功。
二縮筋。縮筋大法,是為了使周身原已挑起的大筋,下陷貼骨,使周身肌肉用力不斷勻化,不斷緩解工作肌用力強度加強休息肌的用力強度,使屈肌伸肌都起主動作用,将周身零散的内力聚于總重心(丹田),此時人體的内力與外力達到了統一,人體的消耗降到最低,自身的功力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此時,已步入武學高手的行列。能夠高度自如的控制身體,周身筋肉内陷,已沒有局部肌肉緊張用力,猶如斂氣入骨,骨骼出鋒,清逸潇灑,武人現文相,氣質亦随之變化,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
三抟氣。抟氣大法是内家拳學秘功,凡内家高手無不深暗此功,其目的是為聚斂真氣,抟聚成團,并打通十二正經,使自身産生強大的抗擊打能力,且力大無窮!并能寒暑不侵!
四易骨。易骨訓練,是繼易筋訓練,縮筋訓練,抟氣訓練之後,由肌肉表層深入骨骼的練法。易骨的實質為脫骨。此功在太極,八卦,形意,大成門内曆代秘傳,是利用地心引力練功的秘法,古譜中“玉樹挂寶衣”即是指此,它利用整體骨架的有序組合,重新建立一種在關節螺旋運動中的整體骨架運動,從而形成用骨頭打人的強勁重效爆發功能。
易骨大法達标的體現是:
1、斂氣入骨,此階段身體素質已産生質變,骨密質加厚,骨骼變得粗壯,而骨面肌肉松軟下垂,骨小梁根據張力和壓力的變化,變得更加整齊和規律,新陳代洩加強,骨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其抗壓,抗變等機械性能加強,真正如棉裡裹鐵。在練功中感受到周身骨骼發熱發脹,意注之關節時而吱吱作響,不僅能感覺悟到,手亦可摸到。渾身似有一股内在的雄渾勁力在洶湧鼓蕩,精神稍一振作,周身毛發即有伸長直豎之勢。古譜中“毛發如戟生鈎,氣血鼓蕩能聞”即指此也。
2,骨肉脫離:從生理學而言,骨與肉是不可能脫離的,但習者在練功中确有骨肉脫離之感,這是由于整體拉伸量的增大,肌纖維随之放長并且與骨架的螺旋滾動産生磨擦,形成肌肉對骨骼制約,牽制作用的減少,而最終形成骨肉近乎脫離的狀态。随着功力的加深,周身各部肌肉日益松垂,如同挂在衣服架上。江南第一妙手解鐵夫謂之“玉樹挂寶衣”,此時已真正形成“肌肉若一,整體如鑄,身如鉛灌,毛發如戟,擡手鋒棱起,身動如挾浪,腰脊闆似牛”此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在刹那間,通過某一接觸點發出威力無比的整體勁力,武林人士夢寐以求的“脫身幻影”即由此獲得!且由于脫骨力的形成,骨骼不再受肌肉動力的牽引,将能進行各種動态模式,從而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和有利于貯藏營養。人體骨髓功能的改變,會使人體的生理機能獲得極大的改善,這就獲得了實戰所需要的最根本的條件。
3,徹底解決,因練習各種拳法不當,而産生的一切不良後果(如世界各國體壇名将,退役後皆有傷病在身,連拳王阿裡也沒能幸免)。且功至晚年威力不減。這是西洋拳法訓練,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這也是中華武學精髓之一。
五騰膜。騰膜訓練,是内家拳學之精髓,從不輕易傳人;更是從古至今武功修練的至上大法,可以說曆代武學宗師沒有一個不曾修練過此功。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因對本功的實踐,而使其自身的拳學造詣達到同時代的頂峰!通過本功的鍛練,可震開修練者的奇經八脈,并使内髒器官得到錘練使周身氣血鼓蕩,筋膜騰起,周身俱能産生反彈力(比“易筋”周身間架彈力更勝一籌)受力越大,反彈力越大。意拳宗師王芗齋接點發力的功夫,皆獲益于此。武林秘傳------“ 沾衣十八跌”(令對手沾身即跌)亦由此獲得!
六易髓。易髓訓練,是傳統武學的最高階段,也是武學丹法(以武演道)入門必修之法。在騰膜訓練時,兩眉間會有白光閃現,這就是性光。大家都知道性光易得,命火難求。而命火(命門之火)的起動,正是易髓訓練的不傳之秘,通過以上功法訓練,使之氣血旺盛,陰平陽秘,五髒六腑氣血通調之後,進一步向骨骼縫隙之中進軍,清除潛伏流竄病邪。
大家都知道髓在機體内的重要,髓盈則骨壯,髓竭則骨枯,腦為髓之海,髓充足則腦健壯,髓藏于骨内,少有活動之機會,易髓大法就是關節螺旋運動中的整體骨架運動,帶動周身氣血沿正确的軌迹運行,使全身關節無一處不旋轉,無一處得不到洗刷之機會,并利用特殊的呼吸秘法,調動腹腔内的細胞開合運動産生能量,并源源不斷地向大腦補充。利用特殊的手段導引能量從尾椎骨下的兩個小孔進入骨髓,能量由弱到強,沖擊着髒腑乃至全身,并鼓蕩推動着,這些氣機生理的變化作用,将導緻人體回歸到有序化排列,能量行走的路線和胚胎生長的順序相同,這就把人們在後天生活中,因七情六欲而打亂的生理秩序重新修正,恢複到最自然的秩序。随着功力的增加,多餘的能量會自然補充已有的損耗,把形成的已有之病和未成的隐患全部趕出體外。元氣的産生使人體組織,細胞的分裂,複制永遠處于旺盛狀态,所以能夠從根本上強健人的身體,以利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身體素質的脫胎換骨,必将導緻武學境界的飛躍。
内家拳要訣神凝意靜。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貫。一氣呵成。滔滔不絕。長如江流。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論練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會全失靈氣。練拳難得宏驗。打手肇失敗之機。皆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為第一條件第一原則。
深意。意靜。頭腦冷靜。不可心浮氣急。若此。必緻四肢失靈。反應失常。伏失敗之朕兆。切切當心在意。置敵人于己意之完全監視中。才能置敵于己控制中。
沉穩。沉穩雖為輕快相對之詞。如欲能輕快。但必從沉穩中下過功夫。否則不能至輕靈之境。所謂輕快乃謂臨敵每覺遊刃有餘的輕靈。而不是燥急而言。這兩者是顯然有别的。要求神凝意靜。必當在沉穩中見得功夫。萬不可浮燥。而這個緩字。不要當作慢得錯過機會講。乃是在緩中以求發現機會。自然可免緩不濟急之弊。
松靜。因有沉緩之教。則易導緻凝滞不活之失。務求每一關節。每一肌肉。都能松透。以精神照顧原則。如湯潑雪。須毫無拙力之渣滓存在。能緻此。方能關節靈活。反應靈敏。不呆不滞。關防的緊。間隙全無。不予敵人可乘之機。反能在敵身信手拈來妙招即得。若非松淨之妙。則何能麓恕不僵。内家練法要求意靜而沉穩。但不可故作僵屍跳舞之狀。此弊也。以緻不能達靈活松透之妙。舉凡虛實不分。開合不明。向背不知。皆有此病。其間大病。端在身手有無靈氣耳。
不拙。拙的病。因其用力。所以見拙了。要知内家拳跟一般拳術大相徑庭。不懂内家才妄自用力。用力便是等于離棄内家了。内家拳所用之力。不是普通拙力。而是用經過琢磨教育的純勁。若開始入門便師心自用。不肯抛下笨力。豈能夠把内家拳學好。
自然。活動要領。務求适應身體之自然。以腰脊為發動全身的樞紐。凡是不根據自然原則之拳法。直如譴人背負牛轭。徒施折磨。徒增勞苦。内家拳雖是以全身運動與技擊為目的的一種活動。然其開合進退。升降浮沉。都是力求謀合自然原則。求身心能力的再發展。
合度。諺語說。失之毫厘。差之千裡。練拳的效果問題。都受諺語支配的。練拳的效果問題。乃是遵守原則的準确性的問題。而交手的勝負。乃是接勁取招的精确程度。這兩者必求合度。此也是拳術精奇的核心。餘足難足與論。較手本是一件非常直接的競争活動。生物論之法則。曰。最适者生存。文明社會不以戰鬥為生存手段。然縮小範圍。勝敗問題既合度問題。适者恒操勝算。因為搏鬥運動中的技巧問題。實際上就等于從事者的身軀手足之位置。用勁的大小。取法的上下。等等的求适問題。平時練拳。須不斷的校正自己。明顯地為這個目的而預備。就在這個适字上下功夫。要問勝不勝。先問自己合不合。故應在合度的原則下求磨練。相續勿斷。後四句訣曰。首尾一貫。一氣呵成。滔滔不絕。長如江流。可納之于一連相續勿斷四字。
初習拳時。須一筆一劃。一呼一吸。一招一式。厘然分明。不宜有絲毫不明之處。不得有絲毫不勻之處。然而習拳久久。一筆一劃的妙處。均已講究到了。已能百骸皆松。透體的玲珑。此際要求。内須内勁貫穿。外須首尾一貫。銜接完善。如環無端。一套拳乃是一個動作。以達化生莫測。運用靈妙之效。端在能輕靈柔順。始能相續勿斷。故平時下功夫。能作到相續勿斷。乃能施之于人。一招不靈。既換他招。招招相續。滾滾而去。右實左已沓。左實右已沓。有上便有下。有下便有上。處處是引招。處處是實招。處處不見真力。處處是羅敵陷阱。皆依敵而為。毫不須自作主張。更用不着絲毫拙力。此長拳所以為長拳也。
昔年劉草堂先生之藝甚得真傳。戚繼光聞其名。效劉備三故茅廬故事。請之入幕。後劉草堂先生感其誠意。在戚之舟山公署盤恒數日。教以拳法。并授以訣曰。不犯招架。一動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草堂先生晚年自課其弟子。則喜用。長拳一上便沒有停。以逸待勞。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無打有。力求不頂。力求不丢。欲丢先頂。欲頂先丢。吞吐為術。消化為能。極虛至靜。所向無敵。
接近。拳到面前。自當謀求應敵之道。求退求逃是退不了也逃不了。要取勝。先須把人站定。要讨巧。便當在敵人身體與用力的死角中讨巧。此為最安全。最舒服之處。亦既為打擊敵人至便捷之處。若依我内家拳法。必須近身。以我身手與敵身手相接相粘中。找出奧妙來。因為必籍近身。方法了解敵來力的順逆。而捕捉利用之。通常應敵,未接敵時須用眼耳照顧全局。既以接敵不等眼耳之作用。而靈感。曰聽勁。知敵虛實。測敵順背。随聽随用。大見威能。故近身為打法原則之始。
粘貼。凡相搏。必籍手足功能為主。外家出手。急進速退。招來定必險。但是懼畏不得。不論對方為何等功夫。一經我粘住。上則随之上。則下進。下則随之下。則上取。左随則右出。右随則左攻。形成一道攻守兼備的機動的牆。不論敵人多狠。均難得逞。以手化敵乃是我第一道門戶。手化不得幹淨。敵力及身。乃講究身法。随腰走化。此乃第二層化護功夫。有此二道。方保萬全。然皆是粘貼功夫。非強接硬頂。故遇敵來時。我接之以身手。皆不可硬。初需延長時間空間。然後主宰之。故首先需能接住敵勁。敵發勁如擲球。我接勁如接球。我如硬接。敵力強必傷我。
雙力相等必相傷。我何能利用。不可失之先。不可失之後。此乃時間之恰當。不可失之粗。不可偏之細。此乃用勁之恰當。不可失之上。不可失之下。此乃位置之恰當。有此三者之講究。至為精密。方臻準确有效。此乃窮年累月之功夫。不可以一日得之者。故粘貼原則。不僅消極地聽敵之盈虛消息。實際上既聽既用。既化既發。均在此原則中要求得之。
不丢。接近者。粘貼者。不丢者。皆是同一原則之多方面之說明與引伸。句句皆有價值。毋得忽視。不論何等強敵。一經粘上。既入我控制圈内。如蜻蜓投蛛網。愈掙紮愈不得逞。故既經我粘上。既不可再丢掉。我欲圖還擊方始不用遠求。近取既得。最易丢之時。乃敵突然退縮。或敵猛力将我推出。或我自己松懈戰态。這樣。必與敵形成攻擊機會。敵既離身。我之識力識機之特長。較難發揮。前輩教人有。逢丢必打之戒。意既敵欲進不得。必作他圖。其之縮回。我當緊随敵打。可收借勢之效。與同時摧毀欲圖振作之攻勢。前輩人所謂。吾藝勝敵功夫。全在不丢上做來。
不頂。敵之力來。我以力抗。我力強。敵力弱。則敵力潰敗。如敵力強。我力弱。則我力潰敗。此乃二牛角力也。不關技巧。吾藝所謂乃以小力勝大力。以少動勝多動。以沉細之妙用。其中要領。首戒有絲毫頂抗之意。若有頂抗之意存在。又何能達消化吞吐之妙用。能吞然後能化于無形。能吞後方能吐遠。先吞進。或順勢後化。先吞進後吐出。二種效應。總在吞字上得來。吞既不頂。頂了便在口牙之外。便無從吞起。乃真是自破機關。好頂之徒。皆未識吾藝之奇也。不能柔化自身之勁。皆不足言内家。丢頂互用。先己有不頂不丢之教。莫将其變成死的要術。欲丢先頂。欲頂先丢。此乃黃金不賣之口訣。此為虛實變化之法也。引敵之妙訣。令敵無法捉摸我真力。虛虛實實。必待功夫純熟。方能運用的妙。
因敵成勢。吾藝應敵。不在乎我身上有多少必勝條件。而在乎我應敵中捕捉敵自已形成之敗象而擴大其效果。故内家拳善者。往往不見其身體特長。而竟能勝人。其原因在此。豈是本身獨立情況下的優異。而是敵我消融的綜合因素。因敵如何我如何。而非我如何敵如何。也就是說我心中不可先立個如何打人的主意。其妙其奇。全在因敵制敵。以逸待勞。此乃體力經濟原則之運用。不善敵者。咬牙切齒。劍拔弩張。發豎須翹。蹬腳攢拳。未及應敵。其緊張程度足以消殆其體力。以逸待勞者。我必當蓄養間逸冷靜之氣。此既謂安靜之精神狀态。達于四表。無肌肉之緊張。而後因敵施為。方得有濟。
以靜制動。以戰略言。以靜制動為守勢。在戰術手段上講。一方面乃是力的經濟原則的另一說明。一方面是前述的因敵成勢原則的運用法則。且須注意我藝在未動時以靜制動。在已動以後則以少動制多動。乃非死寂的不動。而講求動得當。如動不當。不如無動。因之我能靜。愈能誘敵欺來。我不論何境。均須從容沉靜。敵欲動。我欲須靜。敵愈急我愈須沉。敵愈力猛。而我勁愈須柔。能以忽絲毫厘之時間與空間之延長。以盡消敵力。我勝算愈堅。
以柔克剛。若明以靜制動之理。便不難了解柔克剛宗旨。我既有不頂原則。複有靜制動法。當可産生以柔克剛效果。剛的功境。其境界極為有限。人之勁力不剛。且能勝過機械。昔者機械之用。以濟剛之不足。希圖剛則有以過之。可見過人之剛者。物也。而非人之自化物焉。昔年人之練各種功夫。欲圖化身為物之剛。則失人之本旨矣。而柔則可以無限。其境甚高。達至最後。其精神詣天地之容物。其大莫能侮矣。恒見多年練功之輩。一把天生拙力總不肯抛下。不信無力打有力之教。總不能升堂入室。緻柔之法。乃在抛下天然拙力。如此鍛煉陶鑄。方能登堂真正無上利器。君不見水之柔下手。手腳踐之搏之。未曾見抗。待其聚集成勢。足以蕩屋宇。倒城坦。柔之用。隻待形成傾勢。何力不屈服于我。然柔之功夫甚深。非苦學思之士。不能得其深诠。吾人生活于宇宙。宇宙亦積聚而成。消暴力于無形。至大而無朋。未曾見其形也。
以無打有。無本不能打有。但無能化有。此有乃新生成之有。非本有之有。敵之有。及固有之有。為實有。我本無有。借敵而有。當我接敵之際。我所有者神也。而不以有力。我無。則敵落空。且無法知我。我能知敵。敵謂神龍出沒。其蹤難測。此精妙。不可不深思詳究。尚精神不能尚體。相打拉下架子。乃中西傳統成法。本來無可怪言。因為畜生打架。都是先拉架式。人本從畜生中來。自難免怒形于色。力形于身。圖恐吓敵人。或自鼓其勇耳。然皆不符合内家本旨。内家主張随手採招。信手拈來。無迹象中取人。此藝中之上藝也。吾内家教人。以原則至上。所謂拳藝乃是意。
學拳習藝。根本實務。乃透澈原則。伺明原理也。而後乃能從中演繹基本動作法出來。所謂基本動作。既運用手足于身體各處之基本要求。能此得全宗旨。吾内家拳不以形象為重。所重者為何。乃在人身發力之知識。術語謂。識力知機。這是一個基點。懂勁之焉學。無以言語相授。事關力學體驗。慧心敏思。所向無敵。此語莫作整體打法的效果解。乃訣中之要也。無敵雲者。乃敵人之真虛之處。我之無人之境也。可以長驅直入。前言不頂者,不打敵之有也。今言所向無敵者。以禅語曰。主人翁不在家也。亦既敵之意與力空出。此我當用力之處。不須猶豫。勿失良機。若無理解。則不能握其機巧。若無功夫。理解必成空疏。必待身授,可始親切。
内家拳訓誡内家拳本意内家拳之為者。本以柔勝剛之謂也。則雖赤手空拳。而無剛不摧。敵雖有大力。無不披靡。精研斯術。不僅為備非常。應急變。更以強健身心。益壽延年。為人生切身學問。日久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勝強敵之道遇任何強悍狂妄之人。勿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亂。乃能舉動得當。氣定神全。于此既先勝一着。于平時。便需時時靜觀默察。以參證原則。若能融彙要訣。通解其義。則寡可勝衆。弱能勝強。比如泛舟于海。乘者雖多。唯司舵駕船者一人。以足可定全船之方向。吾之精詳技藝。猶司舵操縱船隻。成竹在胸。此豈多寡數量上之比較。單寡勝衆。以弱制強。乃存乎此。
藝無止境。我技雖佳。然必有勝我之人。高于我者。當以師禮事之。取其所長。補吾所短。于是我技益進。豈足為貶。傳之後進。吾道益宏。既或造詣獨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滿。藝無止境。學問無涯。豈可自堵前程。
柔靜為先。習藝之時。必宜潛心體會。若行蠻力。絕不得竅訣。而須心如垂柳。意随流水。四肢輕靈。中節作主。若能如此。則能捕捉好機。刹那發勁。捷如閃電。雖四兩之力。亦可撥倒千斤。
神氣布滿。人之能者。諺稱三頭六臂。然必須一心作主。若心有所偏。則此手動而餘手皆弛。手多亦或無用。我如神氣布滿身。全身靈勁。毫無間隙。人發而不能制我。我發而既能制人。皆賴神氣布滿之功。流行勿斷氣與體中有陰陽。其動曰陽,其靜曰陰。内家拳雖專重氣之使用。然為無形物。無迹象可尋。實則存我體中。氣之既分陰陽。若養之不當。便生弛撓之憾。平常安坐時之心氣。漫漫然為鎮定無事之态。動時若神志升奪。損其平常鎮靜安養之氣。此未得藝也。昔日先輩教人。務先使養自己方寸之氣。使外物不能動其心。有此不拔之根基。則任何活動元氣充足。無缺損之處。起居動靜。真氣沛然。至此方是真傳。
身神統一。設眼前有某物。欲取之主意一起。手乃前出。是既意通于氣。故欲使用此物。又須力焉。力之所出。乃氣之所集。氣之所通。亦力之所集。氣力非二物也。由意集氣使力者。方得順遂稱心。若力先出。便是颠倒主奴。為害甚多。故吾平日。務當舍棄其力,而練其氣。隻求氣之使用順遂得體。則任何人固有之力。得應其事而随其量出焉。
無我之心。敵欲攻我。任其用何種進攻之勢與恐吓。我心仍木然無所動。一若無與人争勝者。其心既正大光明。其氣亦整暇不迫。從容得體。故恒占勝。不動心所謂不動心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右而目不瞬之謂也。心有所而不移。則真氣充塞全身。視白刃而不見。聞槍炮而不撼。外物勿擾。獨立不懼。以如斯之心膽。運用所學。若行所無事。大敵當前。亦不見怯返顧。斯真能不動心者也。平日多近白刃。使之熟稔無畏。并卧于中野。宿于深山。人迹罕至之地。潛居修煉。其所成就。必能宏遠博大。豈流俗可比。近世之治術者,多以手足為藝。徒取眩目。無複精蘊。我齊當矯其弊。必求入于不動心之境。勿徒尚空義。方謂得術之奧藝。
有膽始有力。凡武術以膽為第一。無膽力既無克敵緻勝之心。恐怖既充于中。肢體便滞于外。為敵制造優勢焉。故膽力強者。恒操勝算。自來成例較多。當宜練膽。
沉着虛靜。武術一道。心急者敗。誠能不動心。則敵之進攻。我靜以待之。若心急氣浮。則不但難以破敵。且反足緻敗。身以機敏為第一。心以沉着為主。持此自修。雖不籍器械。而敵以武器攻擊。我亦心守沉靜而巧勝敵械。是皆沉着虛靜之效也。
養我靈覺。凡眼耳之活動。根于心之發動。故觀物應聽而心動。此人之常也。吾人之遭遇危險。不能預知。故平時步行時。當注意前後左右。不可疏忽。蓋不幸受人阻擊。不特受害負傷。而多年之練習。悉付諸逝水也。且應敵之時。因眼之活動。而神勇自滿。動作亦速。敵人圖我之意時。先已了然于胸。察敵眼光之所注。與吾身相觸之靈覺。敵方意向。我無不知。我得而從之制也。
威吓應用。發聲則氣能專一。力自舒遠。而聲必起自丹田。動作得勢。是因氣之相應。勇氣自增。而敵氣敗餒矣。然發聲若不得體。任意喧嘩。既損禮體。并傷我威。反招善叫貓兒不善捕鼠之譏。不如保持甯靜心氣。
殘敵之心。若無殘敵之心。一不能敵衆。二不能了事。諺謂交手不留情留情便失手。殘敵心者。敵敗後。切莫不可以假之以還手之機。着須一心注釋敵人。不令其有任何再生動作。如若有我為敵所敗。際此瞬間。既須振作監視故心中另一意念。
俾揉應敵之道。皆間不容發。防護周全。多求練曆修習武技。當求練曆故對練之事為習武要事。切勿自以為技術未精而氣餒。務于對練中鍛煉技巧。娴熟技巧。領會要訣。與固定養氣定心各要則。如此身體力行。學會破敵功夫。而後百戰不殆。對練時。若心存畏懼。便已輸了七分。往往見技術過人者。竟意外大負。是必心中懷懼故也。過後方悔敵技平常。已無及矣。故對練時。不宜輕敵。但亦不妨放膽引敵。一着未善。既當變化。力求得勢。自信力自然而生。恐懼便消。籍此努力修煉。不厭不倦。練習既多。境界自高。
練武者之惡德。夫治學者。專心治學。神不外鹜。唯教誨之是尊。造詣必可緻遠。武藝亦學問一端。若自恃身體之強壯。膂力之方剛。或恃藝之初成。而夷視一切者,真木偶之猙獰。無複竿頭之日進。蓋武技要求。不再有一欣昂之軀。血氣之勇。此皆未經琢磨之粗坯下料。無足敖視。乃淺器易盈爾。注重對練當求與多數人對練。廣得經驗。若拒與新人對練。最阻進步。勿挑選對手。好挑選者。必自是而輕人。若遇是輩。先觀其破綻而敗之。彼屢次敗破。最後必示好意相與。可成拳友矣。對于較弱于己者。勿視為無益于己。而敷衍從事。此種根性至劣。故對後進。必當親切叮咛。教導不倦。是亦樂事也。遇他人練。宜靜觀其得失。取其所長。矯其所短。善弈者不必自弈。閱其勝者敗者機微。得矣。自與人教試。宜以禮待之。勿舉動輕慢。若為人所負。切不可存報複之心。蓋勝敗常也。唯緻力于學。乃可收之于桑隅。
料敵之法。夫敵有陰敵陽敵二種。其形狀不易判别。升觀以弱。或為勁敵。外觀極盛而或為易與。内家拳法。常使一身鎮靜而變化無方。存心料敵。雖不能燭照計數。亦可臨時察言辨色得之。敵顔色赤。則性氣向上。性氣外發。心必急。已失勝利之機。敵顔色青白者。心必怯。怯則身體枕顫。方法不能活用。故吾人較勝。宜不怯不急。
心壯魄強。心魄既吾人精神力之謂也。為人心之基。有強有弱。有精力者有氣有勢。見敵而起制勝之心。則勢滿也。此為心魄之作用。由心生膽。由膽生力。力以身體為基礎。身體虛弱。雖有此心。亦屬白運心魄。無效也。身體強壯。方能不為物動。基礎方立。故練身亦是要事。有心。有體。既當習氣。呼吸皆自心中所起。切勿使氣息閉止。便不持久。故求運氣調息。而後心自靜。魄自堅。強壯毅。
機智勝膂力。力有時而窮。巧有時不濟。一智可勝千軍。以智就事。安渡窘境。豈獨賴拳勇技擊乎。
破勢收勢。内家決無先動手打人之理。如對方一出手。既是破勢。我得有隙可乘。是所謂隙開進莫遲也。但須明虛實。不貪不求。方是高手。如敵不破勢。可以用引。用引之要。在引出敵隙。非露己隙與人也。且當引誘。皆不可不知。收勢須能一發既有一收。方能力之可生生不竭也。不可舊力已失。新力未生。既強作妄焉。雖銳無用。我能蓄勢常新。新力不斷。此須于平日練拳時成。取敵要妙取敵之道。在乎敵身。不在乎我。敵弱于我。拿而制之。敵強于我。徑取其穴。敵合于我勁。提而放之。敵力道多變。我當制機之宜。大凡高來低取。尚嫌太疏。随來随往。因敵施為。方是識症設治之良醫。法尚幹淨利落。道道地地。純在人身上做功夫。我身上不可有絲毫之擺設。否則技藝總不高。
練氣歸根。技擊之道。有形态之強非真強。此蓋氣散于外。未能歸藏也。無形态上之強而堪以為強者。乃是真強。蓋已練氣歸根者。不見形态之壯。不見顔色之威。氣不驚。心不驚。但見柔弱。此得内家之正。斷人功夫高下。可以望而知之。蓋不在其形。而在其氣。此亦在己學之精深也。俗人求于皮相。俗人無學而淺學也。古來精于此道者。以練氣為根本。此内家真傳正學也。
内家拳行拳,步迹法意不動,既是太極始象,動既具九宮八卦作用。内方外圓,内剛外柔。處處可定中,處處須照顧得八方。一用既寓八變,死中須求活法。八卦當作平的看,既是不高。起手既八面威風[有多面應敵意],但既是含收意[待變,故用勁用神不可大至占煞] 要輕靈不要快,輕靈既是快,但也就是慢,快則非慢,既滞一方。用意須沉不要剛,沉既是剛,卻也是柔,剛則非柔,亦滞一方。從起手,勢式須合九宮八卦總意,不合既不是的,故出不滞一方,随生随變,以至于複靜歸根。起手至終須是式式自成,又求式式連貫,若求式式連貫,既當先在用勁上自求,所謂要有有到不可占煞,要無無到不可丢卻,故能善應。若不單式練不知一式有一式之用,若不單式練則不知式之可變,若不合拳練則不知勢勢式式貫串之妙,全拳隻是一氣鼓蕩。窮年累月終不出此九宮八卦之理,得者謂舉手既是,不得者覓反不得。
此拳所以行太極九宮八卦之道,數載窮究身心性命無不包藏此中。此拳是煉精氣神之至寶,精之密在腹,氣之密在背,神之密在目,此萬金不傳。
此拳亦可入詩畫字,頭頭是道頭頭合道,化凡骨為金丹。
内家拳十要。一要心思冷靜意緻寒凝。二要百骸松透節節輕靈。三要氣流遍體毫無停滞。四要自頂下踵喉頭勿抛。五要柔若垂柳不頂不抗。六要進退開合主宰在腰。七要用勁有主難避難逃。八要既靜且細曲折入微。九要自身滑利勁不得沾。十要化借吞吐謹勁至上。
内家拳之價值。健康上的價值。内家拳之健康價值乃在促進血液循環,加強神經的韌性,鞏固内髒的機能,使精神健壯。誠如古訣所謂“調合百脈,以期難老”。全套拳法效果,純在氣血二字上着眼。氣血二字,乃古人術語,泛指人身生态機能狀态。古人稱無病曰:“氣血順遂”。某處病曰:“某處氣血不遂”。見之曉義,可見此二物之重要。古人發現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動存舍藏的道理,成了内家拳根本理論。于此而确定人體預防疾病的方法。對一般病之已發,藥物無效之慢性疑難疾病,尤能表現其優越療效。
自衛上的價值。就武技觀點上,内家拳其戰略思想與思想及戰鬥技巧完全是“以靜制動,寓攻于防”,也就是說自衛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在人犯我之際而制之,所謂犯者立仆的原則,即是防禦者布好了力的陷阱,使侵犯者自投羅網。因為内家拳的本始要求,就是對付一般暴力的侵擾。也就是知識分子,學道修行的人,與有德之士之自衛術。自來内家高手,對于不自動之頑石,仍是不能讨巧的。而對于一般所稱之力士或拳師,能夠應付自如,其故乃因人之輕動,而構成可借勁之機。蓋内家拳以識力知機為要妙,敵愈孟浪,我愈得心應手,毫不費功夫。自來内家高手,不勝枚舉,若陳州同父子、張松溪、張翠山、葉繼泉、葉繼美、單思南、王征南、甘鳳池、呂四娘諸祖師,無一不是内家中之千古奇人,所以内家拳在自衛上的價值,與在武技上的價值是十分牢固的。
性理上的價值。内家拳乃承自古之道家。得據唐初蔺道人,串鈴行醫四方,因過山西,得石鼓,上刻圖形,潛心得法之後,始以先天拳授徒,以此為先天運化之大道。次及于徒手搏鬥之技藝。古遺文獻:“先天奧義歌,先天真義歌”,皆可見内家拳出于性理修養之本源。習拳者,可由拳入道。或謂早自魏晉,而隋唐,道中人互相傳授,及至宋初,陳搏先生以授張三豐以太極功。初,未始不以為乃入道之基,藉身神合一的修煉,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後三豐祖師人老,名始聞于徽宗,亦不因其拳術,而因其性理大道,與居武當所采集之上品藥材,古人信其可服之而輕身延年不老者。及其受召,途中陷賊,即由匪類偷觎藥材而起。不意之間,奮身抵抗,而創下内家拳萬世不移之威名。凡此,雖皆一家說法,然其性理方面之傳統,實無意義。且讀陳搏先生之遺教,堪追蹤迹。“太極之先,本是無極,鴻潆一炁,渾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
學者須于動靜中,尋求太極之理,于八卦五行中,求生克之變。太極功在調和陰陽,交合神氣,定靜即為第一步下手功夫,能使内髒清虛,不着渣滓,則神斂氣聚,其息自調,進而吐納,陰陽交感,渾成太極之真氣,冥心兀立,息思慮,絕性欲,守真元,此太極心功也。太極本從無極中生,無極又從何處生耶無極隻是個無,萬物皆有無中生有,生生而有,此生生即是太極。故修太極之道,必從此處入手,無處立根,從有乃入物道,從無乃入天道。所謂逆運先天也。能無,方能緻廣大入精微;能無,方能禦萬物而不拘役于物,此乃晉道之要妙,凡修太極,而不知此物無字訣者,實未得吾傳。” 學者,可于以古人遺雙字片語中,得知内家拳性理上之境界之高占并可知修習内家可以兼獲健身、自衛與修性之益,所謂性命雙修,于此可至,誠是人生莫大快樂之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