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隋鴻錦教授為總顧問與作者王曉民等共同完成的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科普項目。主要走進遼甯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江蘇周莊生命奧秘博物館和四川成都生命奧秘博物館,通過生物塑化标本介紹生命科學知識,保護野生動物常識的系列科學博物館公益課。
05
野生動物保護—河馬
河馬是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最大型的雜食性哺乳類動物。它們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性溫順,懼冷喜暖,善歡遊泳。河馬主要生活于非洲熱帶水草豐盛的地區,平均壽命30~40年。
這是一頭河馬做成的4件的塑化标本,可以呈現内髒、骨骼、肌肉和皮膚的展示,這套展品被稱為“河馬四件套”。
河馬的保護
"河馬(Hippopotamus)"一詞的意思是指"河中之馬",這是希臘人對河馬的稱呼,古埃及人的則稱它為"河中之豬"。 曆史上,河馬在非洲幾乎所有的河流與湖泊中都生活過,河馬因為長牙價值不菲,正是因為為了獵肉和牙齒而進行的非法和無限制的狩獵,及栖息地喪這是導緻河馬迅速減少的部分原因。其分布地區不斷減少,訖今,隻有在北緯17°以南才能覓到河馬的蹤迹。河馬已經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2年哺乳綱紅色名錄--易危(VU)。
河馬是陸地上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哺乳動物,身軀龐大而且笨拙, 河馬平日裡是一種非常溫順的動物,但是一旦發起怒來就會瞬間張開血盆大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