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頭山懷古

龍頭山懷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2:41:14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北方的春天,總是感覺短暫而無奈。從立春開始,漸漸冰雪融化,春回大地,小草從土地裡偷偷鑽出來,樹木開始吐綠開花,然而氣溫總是在乍暖還寒,忽冷忽熱之中徘徊,讓人連衣服也不知道怎麼穿才好。可也就在這冷冷熱熱當中,春天就不經意的過去了。

今天已是春意闌珊将盡,酷熱難耐,忽然有一種“人間四月芳菲盡”的莫名感傷,人生四季豈不也是如此短暫而已,想到此又來了一陣莫名的感傷。

此時一陣電話鈴急促響起,原來是老友說我們今天去圓一個約了好久的約定,去蕭城遺址看看那個“千年土堆”,此時千年前戰場上的厮殺鏖戰場景浮現于眼前,似乎看到了将領和士兵或勝或敗的喜悅和懊惱,再想想早已被雨打風吹去的繁華似錦和隻留下來的破壁殘垣在彰顯着曆史的遺痕。真是又一陣莫名的傷感!

好的,我們去!去看“千年土堆”感受曆史的滄桑,于是踏上行程,在路上我努力的想象遺址的景象,因為我毫無概念,路上也一直在開玩笑說着“看土堆”故事,因為多少輝煌的曆史,多少豪華奢靡的宮殿,多少英雄豪傑都已變成了“土堆”甚至連個土堆都沒有留下,就消失在滾滾紅塵之中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3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4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5

蕭城到了,“土堆”真的也浮現在眼前,我們先看到了幾個石碑矗立在眼前,碑上镌刻的文字訴說着蕭城的曆史,原來這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6

據記載,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國雄才大略的蕭太後攝政,揮兵南指,牧馬中原,為了和兵臨澶淵的宋軍對峙,在故道邊築土城以屯大兵。相傳此城是遼兵用頭盔裝土,一夜夯成,故俗稱“盔安城”。城内挖出七十二眼“飲馬井”,築起東西兩座點将台。但在交戰中,遼軍先鋒大将,蕭太後之弟蕭撻被宋軍用“床子弩”射死,銳氣大挫。蕭太後見取勝無望,便和宋訂立了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約定兩國君主“兄弟相稱”,永不再戰,最後結束了宋遼之間的長期戰争,遼軍班師,蕭城遂廢。

清代康熙年間的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書的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歇馬城在縣東南七裡,相傳宋景德初,契丹軍至澶淵,其母蕭太後嘗引軍駐此城,因以名。又縣有蕭城,相傳亦契丹蕭後所築。“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考察隊來蕭城,進行了兩個月的勘探發掘,取得了一批成果。專家們評價:“蕭城遺址”“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長城以南,首屈一指”。

文物遺存

雖曆經千年滄桑,仍保存有比較明顯的城牆輪廓,夯層仍然清晰可辨,是現存不多的遼代城池,城中還有多處曆史古迹,因而有着很高的考古與研究價值。蕭城南與黃河故道毗鄰,北距舊館陶縣城(現北陶鎮)二點五公裡,西臨彰衛河,東與清淵故城(現清鎮)相望。

古城址遺迹尚存點将台、箭樓、城門樓、磨盤洞、烽火台、飲馬井及蕭太後殺降斬俘的“萬人坑”遺址等,是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重要曆史見證。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蕭城呈正方形,周長為10華裡,總面積169萬平方米;城牆土築夯砸,每層厚十三公分,四角和城門有箭樓及城門樓。“蕭城曉煙”為舊時館陶縣八景之一。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6

四郎探母故事

幽州戰役,楊家諸子在楊業的率領下赴金沙灘談判,結果被遼兵包圍。楊家軍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大郎延平被亂槍挑死、二郎延定血戰殉國、三郎延光亂馬踏死。

四郎延輝與部下沖出重圍,卻又遭遇遼将韓延壽、耶律奇率精兵四下圍繞,部下全部陣亡,四郎隻身被捕。

四郎被遼将獻于蕭太後請功,四郎甯死不屈,慷慨陳詞,大罵太後,但是未表明身份。蕭太後很喜愛楊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見得楊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四郎。

四郎為報金沙灘血債,忍辱負重,隐瞞身份,将“楊”字一分為二,化名“木昜”。蕭太後大喜,招為附馬,将瓊娥公主許配給四郎。

後來,佘太君挂帥征遼,延輝思母落淚,公主發現,追究情由,四郎實言相告,并請公主幫助出關探母,言明一夜即返。

公主從蕭太後處騙來令箭,延輝即赴宋營,與弟弟延昭,母親佘太君及其發妻相會。時将天明,延輝恐誤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堅決回至遼國。

蕭太後得知驸馬乃楊家人,欲斬之,公主苦苦哀求,乃赦延輝。後助六郎打敗遼國,返回汴京,在天波府郁郁而終。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6

我們順勢往南北望去“千年土城牆”綿延不絕,古樹桑林攀附纏繞,似乎一眼望不到邊,此時我已被古人的偉大折服,如此浩大土牆,僅憑人力而建,需要耗費多少人工,多少時日,真不可想象。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9

高聳的土牆上,有一羊腸小道蜿蜒而去,我們走在上邊感覺雙腳下踩着的是如此厚重的曆史,向兩邊極目遠眺,看到麥浪滾滾,阡陌田園,盡收眼底。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0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1

遙想千年之前,土牆城内,将士威武,戰鼓齊鳴,蕭太後運籌帷幄,何等英姿飒爽,何等威武壯觀,而如今曆史已被雨打風吹去,風吹麥浪,一片和諧豐收之景象呈現眼前。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2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3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4

荒草和野樹相映成趣,占領了千年古牆,枝葉相連似乎在談論着春秋的過往,也在用年輪書寫着厚重的曆史。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5

東南西北四座城門,甕形輪廓尚在,遙相呼應,一 一相對, 彰顯了中華文化對稱之美。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6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7

千年前的故事讓這片土地變成了有故事的土地。讓這些“土堆”變成了曆史的符号。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8

這裡我們遇到了“千年老坯”雖幾經風雨,斯人已去,但土坯尚在,各色人等已随曆史而去,然土坯實現了穿越,千年修煉,不知是否已有了靈氣。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19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0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1

“點将台”一塊殘石講着蕭太後戰前點将的故事。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2

古牆外,一條護城河繞城而去,如今已看不到吊橋馬索,隻剩下了綠樹成蔭,還有用來澆灌良田的潺潺流水。

偶遇一維護古迹的老者,滔滔不絕的講者“千年古牆”的千年故事。

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一次懷古就是一場修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長城今猶在,不見秦始皇”。人生短暫,當倍加珍惜,既要隻争朝夕,又要久久為功。可是人世間又有如麻之事,貪欲執念,虛榮之心,不覺間把生命之幸福竊之而去。

唯有胸裝一腔善念,攜一顆無我之心,立下度衆生之志,幹一件為民之事,方坦蕩無拘,養出浩然之氣。

沿着古城牆而行,或登牆遠眺,或尋羊腸小道蜿蜒而行,或行走于平坦大道,一匝下來,早已是汗流浃背,雖以走到盡頭,但心思仍神遊于古戰場之上,編纂着蕭太後的故事。

“千年土堆”看完了,曆史已經變成了曆史,但曆史的車輪依然在滾滾前行,我們雖是滾滾紅塵中的一顆塵埃,但是依然要經曆人生的四季,依然要拼出人生的精彩,然後待塵埃落定,為生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

最後還是用這首結束我們的行程,踏上自己向前的路!

千百年後誰還記得誰韓磊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3

《千百年後誰還記得誰》

當時你給我一個笑臉

讓我心跳一輩子

使我的目光永遠

融進了你的背影

歲月老去 我已不能愛

轉過身 往事突然清晰

重複你的目光

再也難串起我的記憶

夜深深 夢纏綿 人沉醉

既然離别難免 今生何必相會

今生何必相會

流星閃過 莫須傷悲

千百年之後 誰又還記得誰

誰又還記得誰 記得誰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4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4

龍頭山懷古(看古牆悠悠聽戰鼓雷鳴)26

耕耘教育 傳播文明

面向全國 服務曲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