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是何意思?酒桌上的講究嗎?
農村地區因為以前人口流動相對較少,很多人都是祖祖輩輩住在一個村子裡,有的村子有成百上千年的曆史,因此,繼承了很多老輩的東西。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流動性大大增強了,各個地方的人相互融合交流,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時候人們會發現同樣的形式,每個地方的選擇都會有差異,就像結婚吃宴席,有的地方就是中午,有的地方就是晚上。當然也有很多習俗會比較類似,今天說的這句農村的諺語就是比較容易被人們理解接受的。
“父子不同席”,大家從小長到大,肯定參加過不少婚宴,婚宴的座位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每個家庭的掌櫃坐在一起,婦女和兒童坐在一起,當然婦女和兒童也可以分開坐,這個就遵循的父子不同席的道理。一般正式的場合裡,人們座位都講究次序,長幼有序、尊卑有别,古代男人作為一家之主,地位最高,所以會讓各個家的負責人坐在一起,也方便他們之間的交流。兒童們算是同一輩的,而且小孩們比較容易熟悉,所以他們做一塊也很高興,如果讓他們和長輩坐在一起反而會拘謹,小心翼翼這樣反而不能夠盡興。大人也一樣,在孩子面前為了顯示威嚴也必須把架子拿起來,這樣實際上大家都吃不好。所以,父子不同席就是不同輩分的人不要坐在一起,而是按照輩分分列而坐。這句是比較有道理的,很多地方也是這麼做的。
“叔侄不對飲”,叔叔和侄子屬于不同輩的人,這兩個人對飲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一般正常的随飲不會出現什麼狀況,其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喝酒我們都知道,喝高興了量就不好控制了,喝高了之後人的思維就會變得遲鈍,直來直去,這時候,小輩不是小輩,長輩不是長輩,都是酒友,話就說的随意了,有的會像難兄難弟一樣互訴哀愁,有的會把平時積攢的不滿和怨恨發洩出來。我們也都聽到過很多人酒後犯錯甚至犯罪的案例。因此,這句話雖然不是很常用,但他的背後卻也包含了一定的意義。
酒桌估計是中國人最長去的地方,尤其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放下手中的事物,三五成群的約出來喝酒,暢快的聊天吃飯,和許久不見的親人訴說思念,說一說自己在外面的經曆,聊一聊一年增長的見識。酒桌上的規矩很多,但是現在的家庭單位越來越小,親人也都屈指可數,因此,很多以前在大家族中出現的訓誡可能現在已經不那麼流行了。
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習慣,有的和前面說的一樣,有的不一樣,也沒有人說非得這麼來。父親也有關愛兒女的時候,叔侄也有近乎兄弟的情況。人們現在親近的人越來越少,希望大家都珍惜相聚的時光吧。大家說小編說的對不對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