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着孩子大喊大叫,在孩子面前唠來叨去,都不是與孩子溝通的好辦法。你應該知道,當你唠叨、大喊大叫時,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你已經失控了。一旦他們覺察到這一點,就會不再尊重你,你将無法讓他們好好表現,或者讓他們做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你的失控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越來越糟。
我一直感到很吃驚,竟然有父母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你知道你讓我心情多不好嗎?”
“滾開,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你真會激怒人!你真……讨人煩!”
“我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給我閉上嘴巴!”
“從這裡滾出去!回到你的房間,給我乖乖待着!”
如果你想把孩子批得體無完膚,如果你想讓孩子覺得自己渺小、摧毀他的自尊,你算是找對路了。有些父母為自己從不動手打孩子而引以為傲,卻毫不遲疑地用惡毒的語言傷害孩子,這簡直就是虐待。
那麼,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說話呢?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尊重他們,要關愛他們,要清楚明白,要理解他們,要心平氣和。
在孩子難過、渴望理解或情緒無法平靜下來時,該如何和孩子談話呢?用心傾聽就好,不要打斷他們,不要叫他們住口,也不要對他們置之不理。認可他們的感受,對他們予以指導,而不要貿然下結論或者馬上告訴他們答案。有時候你可能發現,孩子提出的問題,你沒有能力立即解決。面對此類問題,父母常常表現出恐慌、沮喪或焦慮。此時的你要保持冷靜。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呢?”給他指導,鼓勵他自己思考問題。讓他知道你對問題有了總體的把握,即使眼下還沒有具體的解決辦法。你的反應方式對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會産生重要的影響。
你應該這樣和孩子說話。不同的語氣,效果迥然不同。我一直以為,父母和孩子們說話,至少應該有三種不同的語氣。
★ 日常語氣 這種平穩的語氣應該用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如果你用嚴厲、大聲的語調對孩子發号施令或命令他們幹這幹那,你向孩子們傳遞了這樣一個事實:你期望孩子們不要去做讓他們做的事情。如果你聽起來焦慮不安、一籌莫展,也會導緻同樣的後果。當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時,語氣要有禮貌。如果你對孩子沒有禮貌,就别指望孩子會有禮貌。“請你先洗手再吃飯。”“請你把自己的房間收拾一下,好嗎?”說話聲音要平穩、理智,不要使用抱歉或乞求的口吻。
★ 威嚴的語氣 如果孩子做錯事了或者沒有完成你讓他做的事情,必須使用威嚴的語氣。不要隔着半間屋子沖他喊,也不要把他批得體無完膚。走到他面前,蹲到和他同樣的高度,和他進行直接的眼神交流。如果他試圖把臉轉開或跑掉,請抓住他的胳膊,對他說:“請看着我,我在和你說話。”用低沉、堅定的威嚴語氣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什麼。“我說過讓你收拾房間,現在就請你動手去做。”不要理會孩子的回嘴、争辯或讨價還價。把孩子與其行為分開:你并不是在指責孩子,你是想讓他知道,在你看來,他的行為是無法接受的。
假如孩子仍然拒絕去做讓他做的事情,你應該用威嚴的語氣警告他——如果他不服從,就會受到處罰。(你可以運用的處罰技巧,見第168頁“頑皮階梯技巧及其他”)。非常重要的是,處罰之前隻給他一次警告,之後就采取行動。如果你警告他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他就知道,你不過是在虛張聲勢地威脅他。
★ 贊賞的語氣 這種語氣聲音高,透出興奮,傳達的是喜悅之情。用這種語氣對孩子的良好行為予以表揚——特别是孩子在大人沒有要求、自己正确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時候。“謝謝你清理桌子,幹得好!”對待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要多加注意,不要在他們面前擺出高人一等的派頭來。如果孩子做了錯事你就把他們批得目瞪口呆,當他們表現好時你卻不表揚他們,他們就會把表現不好作為獲得你的關注和不健康的愛的唯一途徑。
許多人發現很難平靜地表達自己的威嚴,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失控了。一些家長必須在脾氣爆發時才覺得自己可以表達自己的威嚴或者找到表達自己的勇氣。觀察孩子的行為,找到是什麼導緻你産生了不友好的反應。學習以冷靜、直接和威嚴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反應,而不要亂發脾氣。
如果父母覺得很難在孩子面前堅持自己的立場,我通常讓他們面對鏡子練習,直到他們能夠自在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比如,在柯林家,媽媽不太自信,被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弄得不知如何是好,甚至站在鏡子前都會讓她感到尴尬,因而從不敢直視自己。(我稱之為戴安娜式表情。你知道這種表情——打量人時總是羞答答的,很不自信的樣子)。我跟她解釋,她得先看得起自己,之後孩子們才會尊重她。
在我服務過的庫克家中,母親德尼絲和大女兒梅根的關系很差。九歲大的梅根個性很強,而且非常固執。對付梅根的行為——粗魯、咬人、打人——耗盡了德尼絲的精力,德尼絲覺得自己在哪個方面都力不從心。有了這樣的想法,德尼絲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罰自己的女兒,使得梅根變得更加對抗。在德尼絲看來,懲罰就像拳擊吊袋。當母女兩人争吵時,兩個人都想勝過對方。發人深省的是,當她們互相沖着對方大喊大叫時,梅根的語氣和她母親一模一樣。“不,事實上是這樣的!”“事實上不是這樣的,而是那樣的!”她們都在激怒對方。
德尼絲花了好長時間才認識到,自己必須為孩子樹立榜樣,而不能把自己降格到女兒的層次。如果你做出改變,周圍的人就會跟着改變,正是改變讓梅根感覺受到了威脅。當德尼絲學會了如何在不失去理智的情況下處罰自己的女兒,梅根開始學會承受自己的行為後果,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以上内容編譯自《超級保姆的育兒問答》,喬·弗洛斯特著,田科武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