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曆代皇帝當中,隋炀帝楊廣,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存在。
一方面,在民間的很多演義小說裡,隋炀帝一直是以一個暴君的形象出現。正是因為楊廣的窮兵黩武、勞民傷财和橫征暴斂,才導緻隋朝最終二世而亡,自己也被麾下的禁軍給勒死。
另一方面,楊廣同樣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突出的貢獻。比如,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科舉考試,就是由楊廣首先創立的。由他挖掘貫通的京杭大運河,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用。對後世而言,楊廣似乎又沒那麼壞。
對于這樣一個皇帝,我們似乎很難用好或者壞這樣單純的詞來形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暴君這個詞,應該是最适合楊廣的。
楊廣殘暴,但是卻不昏庸。
那麼,這位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到底做錯了哪些事情,才最終使得隋朝步上了當年秦朝的老路,二世而亡呢?
1.修建大運河對于楊廣和當時的隋朝人來說,修造大運河這件事,可謂是功在千秋,禍在當代。
這條大運河,自修成之日起,便成了南北交通的重要道路。京杭大運河共分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這條大運河修成後,江南的各種物資和糧食,便能夠通過河運,直接運送到北方的幽燕之地,也可以運送到關中地區。
這在隋朝的時候,意義實在太重大了。
一方面,隋朝上接南北朝時期。在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經曆了數百年的割據戰亂,已經沒有了統一的意識。而這條運河的出現,可以将幾大水域連通起來,讓交通變得更加便捷,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另一方面,古代的時候,可沒有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鐵路或者飛機之類的玩意。水運這種方式,是最快也是最便捷的運輸方式。在沒有水運的情況下,從江南運送糧食到關中,再到北方前線,路上消耗的糧食,恐怕會是最後運達數量的十倍。而這條運河一修成,交通損耗瞬間下降了數倍!從長遠來看,對于經濟的好處,是無法估量的。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原因,當時的楊廣,才會力主修建大運河。而後來的曆史證明,楊廣這個瘋狂的舉動,确實給後世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但問題在于,楊廣隻看到了修造這條大運河的好處,卻忽視了這項工程給國家帶來的負擔。
要知道,整個大運河,全長近一千八百公裡!就算是今天,想要修造一條這種規模的運河,都需要動員整個國家的力量,才能勉強完成。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沒有挖掘機和鏟車這類東西,隻有靠人們一鍬一鏟去挖掘。這個工程量,無疑是個天方夜譚!
當時的楊廣,為了修造這條大運河,耗費了太多的底層人力。再加上幾次征讨高麗,又對原本已是難以為繼的國力,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在這種負擔下,普通百姓根本無法生存。走投無路的百姓,最終自然也就隻能走上起義的道路。
而底層百姓們的起義,最終也成為了隋朝覆滅的直接原因。
2.創立科舉制科舉制這件事,對于不同的時期來說,意義其實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今天的曆史書上,科舉制往往和八股文劃上了等号。于是,在很多人眼中,科舉制就成了阻礙人們思想進步的萬惡之源,是古代文化的糟粕。
這種說法,倒也不能算是錯的。因為在清朝末年,情況的确是這個樣子。但是如果把時間往前推移上千年的話,在隋朝那個時候,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你知道,科舉制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有多麼重要的意義嗎?
在楊廣提出科舉制之前,當時的國家,選才做官主要是通過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在這種制度當中,人才需要地方上的一些大家族舉薦,然後才能入朝為官。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家族還以舉賢為主。但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其實是個鞏固家族勢力最好的手段。因為那些底層寒庶出身的人才,為了入朝為官,便不得不依附這些世家存在。于是,從漢朝一直到隋朝,中原一直是世家林立。這些世家,往往都傳承千年,比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時間還要長很多。
而楊廣提出的科舉制,則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局面。
不管你有沒有推薦,不管你是什麼出身,反正隻要你能通過國家組織的考試就行了。
而科舉制的出現,也加強的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畢竟在科舉考試當中,大家考的就是對皇權的尊重。所以在科舉制出現以後,中國後面的曆史,便開始以大一統王朝為主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舉制對維護我們這個國家的統一,是有着突出貢獻的!
但同時,科舉制的出現,也徹底打破了那些門閥家族,對于世人晉身道路的把持。相比财富、田地甚至官位,這個舉薦的權力,其實才是那些大世家最根本的立身之本。
而楊廣提出了科舉制以後,就等于是動搖了這些大世家存在的根本,自然不可能在得到這些世家的支持,反倒是會讓他們厭惡憎恨了。
3.遷都當年隋文帝逼迫北周皇帝禅位,建立隋朝的時候,其實是定都長安。但是楊廣登基之後,先是把都城遷到了洛陽,後來又想遷到江都。
楊廣遷都的原因,可以寫出一個十萬字的論文。但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無疑是為了擺脫傳統關隴貴族對于皇權的限制。
要說起這件事,就得說說隋朝開國之前的一段曆史了。
大家都知道,當年南北朝時期,有一段時間,北方是被北魏所統治的。後來,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西魏這邊,皇帝為了感謝幾個擁立他的功臣,封他們做了上柱國。因為當時一共封了八個人,所以後世也稱之為八柱國。
随着這八個人被封,在他們下面,還有一大堆人,也陸續加官進爵。這批人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基本上家都在關隴地區。所以,這些人的後代,便被稱之為關隴貴族集團。
後來西魏被北周篡位,北周又被隋朝篡位。雖然從明面上來看,已經換了三個姓氏。但實際上,處于權力最高層的,始終是這群關隴世家。到了隋朝的時候,雖然皇帝換成了楊家,但下面的大臣集團,其實和北周的時候,沒有太大區别。後來隋朝雖然統一了天下,所轄範圍不僅隻局限于關中,但這些人,依然在隋朝高層,占據絕對的優勢。
所以,楊廣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他的決定,仍然要受到這些關隴世家們的掣肘。畢竟,他手下的大臣們,大多是這些人。而楊廣想要遷都洛陽,乃至江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關隴世家,基本上全都身處關中,隻要楊廣把都城遷出關中,這些世家對他的掣肘,自然就會變小了。
但是,楊廣能夠看到這一點,那些關隴世家也不是傻子,自然也能看到這一點。
既然楊廣想要遷都,勢必就會失去這些關隴世家的支持。于是,在隋朝末年,李淵自太原起兵後,這些關隴世家開始紛紛轉而支持李淵。這也是為什麼李淵自太原起兵後,能夠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迅速統一關中地區的原因。
修大運河、遠征高麗,徹底耗盡了隋朝的國力,得罪了底層百姓;開創科舉制,得罪了那些千年世家;遷都洛陽,得罪了傳統的關隴軍事貴族。楊廣做了這三件事之後,相當于是将所有人都得罪了個遍,再無人會真心支持他。這時的楊廣,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隋朝自他滅亡,自然也就毫不奇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