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是桑梓情

什麼是桑梓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5:11:27

什麼是桑梓情(解惑桑梓之情從何而來)1

有一個成語叫“恭桑敬梓”,意思是對桑樹和梓樹要心懷敬意。在《詩經》的時代,也就是先秦時期,這種約定俗成的意識行為規範就形成了。《詩·小雅·小牟》記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這幾句詩的意思是,看見桑樹和梓樹,要心懷恭敬之情站立,因為它們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

《詩經》把桑樹和梓樹視作父母與當時的生産方式有關。在農業社會,人們常常在房屋周圍種植桑樹和梓樹,因為桑樹可以養蠶,進而織布穿衣,梓樹可以食用,也可入藥治病。桑樹和梓樹是與人們關系最親密的兩種樹。而這些樹往往是我們的父母、祖父母種植的,我們的父母、祖父母養育了我們,他們種植的桑梓也為我們提供衣食材料。所以,看見桑梓,就想起父母的養育之情,想起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們就要恭敬的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和對物力的珍視。

由于這兩種樹生長速度快、生命力極強,人們也往往在墓地周圍種植這兩種樹,作為生命再生的象征。于是,不僅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所滿是桑梓,死後安葬的地方也全是桑樹和梓樹。自然而然,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代稱,後來又成為故鄉人或同族人的代稱。唐代大詩人柳宗元《聞黃骊詩》中就有“鄉禽何事亦來此,今我生心憶桑梓”的詩句, 明代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中有:“公(袁可立子)蓋深悲故裡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近代沈從文《王謝子弟》中說:“七爺回信表示農會當然願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這些都是把桑梓作為故鄉、故鄉人的代稱。

“恭桑敬梓”體現的是中國人落葉歸根和不敢忘本的觀念。在我們的意識中,人生于故鄉,最終要回到故鄉,那裡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生命最初發源的地方。即便我們離開故鄉了,也不能忘記故鄉,不能忘記故鄉的父老,如果故鄉需要我們做一些事情,我們必然會竭盡全力去做。正是這種鄉土情結使得我們的國人格外有凝聚力與責任心。推而廣之,祖國就是我們的大故鄉,是我們的大桑梓,是我們心心念念眷戀的根系。一旦祖國有需求,我們中華兒女必然挺身而出,為我們的祖國奉獻一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古至今湧現出這麼多愛國英雄的原因,桑梓之情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作為一種民族精神代代不絕地傳承下去。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