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專業搞保險測評的豆沙~
很多人第一次買保險都會顯得手足無措。
這麼多保險該買哪些?重疾險?醫療險?
條款這麼複雜該怎麼看?哪個更适合自己?
實際上,保險規劃有迹可循。
買保險的目的是轉移風險,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各種不确定。
因此第一次買保險,可以根據我們所面臨的風險來規劃。
1、咱們都面臨哪些風險?疾病風險
疾病風險大概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要面臨的最大風險。
一旦生病,我們可能什麼都做不了,必須盡快花錢治療。
(來源:pexels)
這個時候需要醫療保險解決我們治療費用的問題。
醫療保險通常會分為兩類:
一個是針對門診、小額費用的小額門診醫療險。
類似日常的發燒、感冒,都可以報銷。
但相對而言,因為這些費用我們能夠承受,所以它的重要性靠後。
一個是針對住院,大額費用的百萬醫療險。
重大疾病需要的高額費用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而百萬醫療險的保額上百萬,能解決絕大部分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這恰恰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收入損失風險
前面說到,一旦生病我們可能什麼都沒法做,需要盡快治療。
而另一方面,因為什麼都沒法做,我們也失去了維持基本生活的工作收入。
(來源:pexels)
醫療險解決的是治病的經濟風險,而生活的經濟風險需要提供定額給付的重疾險。
重疾險的作用是确診或滿足合同條件時,立即一次性支付保險金額。
這筆錢不限用途,因此可以彌補收入損失。
意外風險
誰也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會來?
解決意外風險的保險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外險。
它的作用是在各種意外發生時,提供一定的醫療補助,以及一筆錢解決受害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問題。
身故風險
身故風險大概是這幾個裡最容易被忽視的風險。
既然人都沒了,那風險不就沒了。
實際上,身故風險指的是家庭經濟支柱身故時,給家庭其他成員留下的債務和生存風險。
即,賺錢的人沒了,剩下的人怎麼解決債務和生存問題?
而定期壽險保身故/全殘,能在被保人身故時留下一筆錢幫助家人度過難關。
以上四大風險,基本上就是我們面臨的常見風險。
而要轉移這些風險,起碼需要4大保險:
到了這一步,我們來聊聊怎麼挑的問題?
2、每一個保險該怎麼挑?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解決住院相關的治療費用,不限疾病、意外,保障範圍廣,可以說是四大險種中最基礎的那個,配合上醫保,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絕大多數治療費用問題。
挑選百萬醫療險,主要看四點↓
一個比較正經的百萬醫療險基本保障包括:住院醫療、特殊門診、住院前後門急診、門診手術。
通常來說,這四個都會有,但要避免某些産品偷工減料。
除此之外,如果還能保外購藥和質子重離子就更優秀了。
免賠額相當于百萬醫療險的起付線,免賠額越底,獲賠的機會越高,因此越小越好。
市場上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基本是1萬起,差别不大。
關鍵是看産品會不會給到一些變相降低免賠額的方式,比如:
家庭成員共享免賠額,3個人共享1萬免賠額
在無理賠的情況下,逐年降低免賠額度
由于百萬醫療險比較看重健康告知,如果理賠之後不能續保,那以後就沒保障了。
所以最好挑選能保證續保時間長的産品,即使出險或者健康狀況發生變化,也能續保。
增值服務雖然屬于額外保障,但有些時候卻能救命,比如重疾綠通。
可以縮短某些緊急情況下的治療時間,得到緊急救治。
除此之外,像費用墊付或藥品直付,也是很加分的增值服務。
百萬醫療險在個人和家庭保障中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買好了百萬醫療險,可以說一大部分保障問題就解決了,因此上面四點可别漏了。
重疾險
重疾險保障的是合同約定的疾病,确診或滿足約定條件就能直接拿到保險公司賠的一筆錢。
不過重疾險也是四大險種中價格最貴,保障責任相對複雜的。
但搞懂四大基本盤,其他花裡胡哨的東西就難不倒你。
既然相對于百萬醫療險來說,重疾險的主要目的是彌補收入損失,那自然是越多越多。
一線城市建議50萬起,其他城市起碼30萬,如果預算不足,就先選擇保定期。
重疾險保障範圍是合同約定的疾病,所以關注是否涵蓋高發的輕重症很重要。
賠付比例越高意味着出險時,相對賠付的更多。
注意兩個比例:
一輕中症的的基礎賠付比例,越高越好
因為重疾的基礎賠付都是100%,所以要看輕中症的基礎賠付是否夠高。
二是輕中重症的額外賠付比例,時間範圍越長越好,比例越高越好
除了基礎比例,現在市場主流的賠付還會有在限制時間内的額外賠付。
比如:60歲前出險重疾,可以額外賠付80%基本保額,變相提高了保障額度。
癌症在重疾裡最高發(約四分之三),還特别容易複發,轉移,因此附加一個癌症二次賠付也挺有必要。
至于重疾多次賠,給大家說件事。
一是患了重疾之後,身體免疫機能下降,再患病的概率高。
二是重疾患病率出現年輕化趨勢,患病越早,後續時間再患病概率也高。
所以重疾多次賠也可以選上。
有朋友可能覺得,百萬醫療險跟重疾險有些重複,但由于其不同于百萬醫療險的給付形式。
重疾險賠的錢能解決很多問題,想想看:
百萬醫療險是你得去治療,花了錢才能保險,并且報銷的錢肯定不會超過花的錢,這理賠隻能用作治療。
重疾險是不管你花多少錢,反正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錢,怎麼用随你,哪裡缺錢補哪裡!
不過因為重疾險價格比較貴,挑選的時候務必按四大基本盤多留些心眼,畢竟退保可就有損失了。
意外險
意外險的保障比較簡單,專門針對意外這個場景導緻的身故/傷殘,以及意外傷害醫療。
不過需要注意,意外需要滿足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四個基本要求。
意外險雖然比較便宜,但也有一些坑,比如有些看似保額幾百萬的意外險,實際上隻針對航空等特定場景意外。
所以意外險挑選要重點注意兩點:
一般意外就是針對各種場景下的意外都能保障,車禍、航空意外等等,這個保額越高越好
日常的意外達不到身故和傷殘的程度,需要用意外醫療保險。
而這個保障範圍最好不限社保用藥,同時,賠付比例越高越高。
雖然很多人覺得意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正如那句話: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一年花個一兩百,不安心多了!
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保障的是身故或全殘,解決的是家庭成員的債務和生存問題,因此要重點關注2點↓
保障時間是否能涵蓋被保人的主要經濟貢獻周期,建議保到退休為止。
保障額度是否能涵蓋相關債務和5-10年生活費用。
在以上2點的基礎上挑選時,可重點關注性價比。
即,相同保障時間和額度下,價格是否足夠便宜?
有人可能覺得意外險跟定期壽險都保身故,是不是隻買一個就行了。
但是意外險場景單一,達不到風險覆蓋的要求。
而定期壽險不限制死亡原因,無論是病死、意外死還是猝死,隻要不觸犯免責條款,都能賠。
所以定期壽險能更好解決身故風險。
3、需要謹記的四個問題雖然已經詳細介紹過各個險種的挑選細則,但把各個險種組合在一起,或者給家庭成員一起做放方案,那問題又多了。
所以這裡再給大家說明要解決的4個問題:
①應該花多少錢買?
預算問題會貫穿整個方案規劃的始終,錢不夠買啥都費勁。
但切記,買保險也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切不可為了買保險而增加生活負擔。
一般來說,一年花在保險上的錢在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當然這個比例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②應該優先買哪幾個?
由于預算有限,所以在能買的險種上就存在一定的取舍。
建議的順序是: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因為很便宜)>重疾險>定期壽險。
在确定都能購買的情況下,涉及的一些保障細節預算問題↓
重疾險:優先搞定基本保障,重疾/中症/輕症的保額,然後是保障時間,然後是癌症多次賠
定期壽險:優先保額,然後保障時間
③應該給哪些人買?
同樣是預算問題,一家人的保障做下來,可能會預算超支。
因為愛,有人會選擇先給孩子買。
但孩子是依附父母生存,父母如果發生意外,孩子生存也會寸步難行。
因此一個負責任的父母應該先給自己做好保障,然後再考慮孩子。
當然,實際而言既然都已經決定投保,也不會父母買了,缺了孩子。
隻是會在具體的保障上做一些取舍,比如父母的保額買高一點,孩子的可以先買少一點。
④先搞定保障,再考慮理财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前面都沒有介紹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一類帶财富管理屬性的保險。
從風險角度說,年金險保的是“老了以後沒錢花”的風險,但如果基本的疾病意外都沒解決,活不到退休,也休談養老問題了。
因此,基本疾病意外身故才是根基,在此之外還有錢,再慢慢考慮養老。
今天的内容有點多,建議各位朋友收藏後慢慢消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