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會識線譜或簡譜的人說:“我不懂樂理”。其實,這句話應該直接說;“我不識譜”。因為不識譜确實屬于不懂樂理,但僅能識譜也不一定懂樂理。
系統學習過樂理的人都知道;基本樂理分三大部分,一是記譜法、二是音程與和弦、三是調式與調性。很明顯,識譜問題僅僅是記譜法的一小部分。翻開有關記譜法的幾個單元,音值組合法、自然/變化半音、全音、等音、基本音級/變化音級等等,内容不僅局限于(音符高低、時值長短、附點休止等)記譜、讀譜方面的東西。識譜問題;僅僅局限于認譜子,并不是研究樂理,所以說;“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難事。
再談線譜與簡譜:
有些人認為;“五線譜比簡譜難學難認”,實際上并不見得。要我說;五線譜首先比簡譜科學。如五線譜無論用固定調讀譜法,還是首調讀譜法,都能夠直接看出這個音的具體音高位置。也就是說;在五線譜的那條線或那一間裡的音符,永遠與音符在鍵盤上的固定位置相對應。這個特點,對學習演奏鍵盤樂器來說非常方便,看到音符符頭寫在那個音位,就去按鍵盤上那個鍵子就行了。但是,作為中老年學習鍵盤樂器來說,會帶來一個使人困惑的問題;除了C大調a小調的音符與腦子裡的旋律能對應起來之外,其它調的歌曲,譜子上寫的(dao、rai、mi、fa、sao、la、xi)音符,與耳朵聽到的聲音感覺不一緻。如;演奏F調的樂曲,譜子看着是fa,耳朵聽着是dao。于是,眼睛與耳朵就開始打架。因此,需要強化fa的固定音高概念,削弱dao的調式音高概念。
這種情況,對沒有進行過專業音樂訓練的成年人來說非常普遍,必須想方設法使兩種概念少打架或不打架。因此,對單純訓練鍵盤樂器操作技術來講;強化固定音高讀譜演奏,暫時隐藏調式音高聽覺,對迅速提高技術能力大有好處。
簡譜屬于首調記譜法,dao(大調主音)、La(小調主音)随調高而變,其它音也随之而變。這樣一來,dao、rai、mi、fa、sao、la、xi就會随着dao、或La到處跑,調越多越難辦。這就是學習鍵盤演奏最好先用五線譜固定調讀譜的理由。
那麼,我想盡快給别人伴奏怎麼辦?我想;沒有技術絕對搞不好伴奏。隻有在固定調讀譜訓練技術的同時,積累首調(聽覺與首調唱名位置)經驗,才能具備相應的伴奏能力。看着“簡單的”簡譜,硬着頭皮去啃伴奏,不是不行,而是最多會四五個調就打住了.......。就此打住,書歸正傳,開始說樂理:
基本樂理知識:
音樂語言的要素:包括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調式、調性等。
旋律;是指長短、高低、強弱不同的一連串樂音有組織地進行。它是音樂的基礎和靈魂。
節奏;是指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
節拍;是指時值相等的強拍和弱拍有規律地交替出現。
速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快與慢。
力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強和弱。
音區;是指人聲或樂曲在某個作品中的音域範圍。通常分為高音區、中音區和低音區。
音色;是指不同人聲或樂器在音響上的特色。
和聲;現代是指音的同時結合及其連續進行。
調式;是指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一個體系,并以其中的某個音為中心(主音),該體系即稱為調式。
調性;是指調式所具有的特性。(調式加調高..)
樂音:振動規則,聽起來高低明顯的音。
噪音:振動不規則,聽起來高低不明顯的音。
音級:樂音體系中各個音叫音級。它包括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
半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相鄰兩個鍵的音高關系為半音。
全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鍵音高關系為全音。
音名:音的名稱。用C、D、E、F、G、A、B表示。
唱名:唱譜時使用的名稱。用do、re、mi、fa、sol、la、si來唱。
音律:音樂體系中各音的絕對高度。目前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另外還有純律和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
基音和泛音:琴弦振動發音時,不僅全弦振動,它的二段、三段、四段……也在振動發音。全弦振動産生的音,即聽得最清楚的音叫基音;其它各段振動産生的音,不易聽清楚,叫泛音。
樂音體系:音樂中使用樂音的總和。一般概念是指,人的聽覺能夠辨别出音高的區域範圍。如鋼琴共88個鍵,為什麼制造88個鍵?因為超出這88個鍵的音高範圍,人的耳朵就很難辨别出它的具體音高了。所以說;鋼琴鍵盤的88個鍵,是根據樂音體系而制造的,它基本上囊括了樂音體系絕大部分的樂音。
音域:指樂音體系、人聲、樂器或某首作品的音高範圍。
音組:七個基本音級循環重複,産生了許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于是可以分成若幹個組,這些組稱為音組。 如88鍵鋼琴最低的音為大字A2組,在大寫的A右下角标注2,(大寫字母表示為大字組)。中央c在小字1組,在小寫的c右上角标注1,(小寫字母表示為小字組)。見鍵盤分組圖如下:
A2 C1 C c c1 c2 c3 c4 c5
大字1組- 大字組- 小字組- 小字1組- 小字2組- 小字3組- 小字4組 小字5/c
手風琴右手鍵盤圖示:
手風琴右手鍵盤(41鍵、120BS)最低音是小字組的f ,最高音是小字3組的a 。另外,根據琴體大小和左手BS(96/80/60/48/32等)的減少,右手鍵盤也相應減少。
右鍵盤裝飾蓋下方的變音器,有四排簧13個變音器(早期《東方紅牌》還有16個變音器的),四排簧11個變音器,(右鍵盤為新機構)9個變音器,三排簧7個變音器,5個變音器不等。這些變音器實際上是控制着四個(四排簧琴,一個音共四個簧片可同時發音)簧片先後結合,發出不同音色的聲音。仔細看一下每一個變音器上面的圓圈,圓圈被兩條橫杠将圓圈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中間的一個标點,表示打開高音簧片,中部一個标點表示打開一個中音簧片、兩個标點表示打開兩個中音簧片(四排簧以上有兩個中音簧片),下部一個标點表示打開一個低音簧片。高、中、低交合标點表示同時打開有标點的簧片。因為高、中、低三個簧片震動頻率不同,所以産生的音色就不同。另外,因為高、中、低簧片交合發音,其音色更顯豐富多彩。
手風琴左手為低音鍵盤(BS為低音的意思),分雙系統(自由低音)、120BS、96BS、80BS、60BS、48BS、等BS鍵鈕多少和琴體大小不同的琴。見低音鍵盤圖表如下:
左手低音鍵盤呈縱、斜橫(從靠近風箱的第一排向左手帶向上斜)排列,120BS縱向共6排。第一排;為輔助低音(配合第二排方便BS單音演奏),每個鍵鈕按下之後僅發一個音。
第二排為基本低音;縱排(上下鍵鈕之間)為純五度關系,橫排(第一排與第二排之間)呈大三度關系。每個鍵鈕按下之後僅發一個音。
第三排為大三和弦;如果仔細聽,按下一個大三和弦鍵鈕能同時發出三個音,如(dao)1、與(mi)3、之間為大三度,(mi)3、與(sao)5、之間為小三度。如和弦結構為;大三度在下面、小三度在上面就為大三和弦。大三和弦的音響特點是;明亮、有力。
第四排為小三和弦;如果仔細聽,按下一個小三和弦鍵鈕能同時發出三個音,如(dao)1、與(降mi)b3、之間為小三度,(降mi)b3、與(sao)5、之間為大三度。如和弦結構為;小三度在下面、大三度在上面就為小三和弦。小三和弦的音響特點是;暗淡、柔和。
第五排為七和弦;因為是在大三和弦的上面增加了一個小七度音,故簡稱大小七和弦(也稱屬七和弦)。
第六排為減七和弦;因為是在減三和弦(1、b3、b5)的上面增加了一個減七度(bb7),故稱減七和弦。
屬七、減七和弦均為不協和和弦,音響特點是;緊張、刺耳、傾向解決到穩定音。
文章來自:手風琴論談的博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