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咬人,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棒棒媽媽:已經三歲,但兒子還是喜歡咬人,每次都是出其不意。最初看到孩子咬人,媽媽制止了無數次,從說教到懲罰,再到最後的打罵,可棒棒依舊屢教不改好。後來,帶着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可一切都很正常。
玉玉媽媽:發現孩子咬人,還是被别的家長找上門。印象中,玉玉是個乖巧的女孩,誰能想到孩子居然會咬人呢?除了給别人賠禮道歉外,就是使勁教育自家孩子。
一諾媽媽:對于孩子咬人的行為,自然是不能縱容,越早發現,肯定要越早處理,避免釀成大禍。至于如何教育,還是覺得“以暴制暴”更管用,狠狠的咬他幾次,讓孩子知道厲害。
總而言之,沒有媽媽希望孩子咬人,這樣的習慣真心不好。試想一下:誰願意跟咬人的孩子一塊玩耍呢?到了最後,肯定就成了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人,人際關系和為人處世的能力,真的有些令人擔憂。
有太多父母,隻看到了孩子咬人這件事,卻從來沒有深入的了解過,為何他們會咬人?說真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壞習慣,孩子身上所有的行為,都應該是事出有因,這一點父母應該明白。
所以,孩子咬人都有原因,父母應該重視才對。很多時候,隻要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都能找到問題所在,然後給孩子提供更多幫助,讓他們遠離不好的習慣。接下來,就和大家說道說道。
孩子咬人,多半是這些原因
1、從年齡來說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咬人也是有原因的。1歲之前,咬人是因為口欲期的緣故,正處于長牙階段的孩子,他們實在太難受了,想通過咬人來緩解;2歲左右,孩子表達能力有限,總是被忽視或者否認,就像通過咬人得到關注。
簡單來說:年齡越小,孩子咬人的行為多半是無意識的;而年齡越大,咬人的行為越帶有故意的成分,需要及時糾正。
2、從性格來說
必須要說,咬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若是仔細觀察會發現,經常咬人的孩子,他們性格相對比較急躁,而且很容易發脾氣,甚至帶着一些偏激。而咬人,就是他們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性格,真的決定命運。溫和善良的性格,或許會有一些吃虧,但未來充滿更多機會。若是性格急躁,那真的會錯失良緣,很容易被忽視和排擠。
既然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說明一切還有補救的機會。作為父母,此時此刻應該慶幸,而不是焦慮。尤其是孩子越小,糾正的機會就越大,反而是好事。當然,眼下的重點就是找到方法。
想讓孩子徹底告别咬人的行為,父母不妨這樣做
1、找到替代品,緩解疼痛
若是口欲期,那就選擇合适的磨牙棒,幫助孩子緩解長牙時的不适感。過了半歲之後,孩子有一定的選擇能力, 把選擇磨牙棒的機會交給他們。
除此外,還要跟孩子共情和互動。當他們咬人時,父母可以做出疼痛和誇張的表情,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2、引導和溝通,讓孩子表達
對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父母要教會他們表達,堅決不縱容他們咬人的行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不滿意的想法,都要統統表達出來。
很多事情,其實說出來,反而沒有那麼難過。所有的壞情緒,也會随着表達,慢慢地消失。對于孩子來說,學會表達很重要,因為沒有人願意猜他們的想法。
3、表達被咬的感受,激發孩子的共情能力
被咬,肯定是特别不舒服的,所以真誠的告訴孩子,讓她們知道被咬的感受。很多時候,隻要他們明白被咬的疼痛,都是可以意識到錯誤的。
趁此機會,還能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他們慢慢明白别人的感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擁有共情能力的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寬敞。
4、以牙還牙,讓孩子直觀的感受
若是之前的方式都不管用,那就采取最原始和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你咬我一口,自然也要還你一口,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
這樣的方法,真的會讓孩子感同身受,讓他徹底的知道被咬的疼痛。一瞬間,孩子知道咬人是不對的,而且特别疼。
寫在最後:想讓孩子改掉錯誤的行為,與其打罵,不如讓他們慢慢感受。言傳和身教的影響,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且存在于無形之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