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

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5 06:37:05

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紙上談兵不行,實戰攻略為上請先演練下面的試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滿分攻略)1

高考文言文閱讀選文分析

紙上談兵不行,實戰攻略為上。請先演練下面的試題:

文言文閱讀(本題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後遭母憂,棄官行喪。太尉李固表薦,征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潔之士。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緻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大将軍梁冀威震天下,時遣書詣蕃,有所請托,不得通,使者詐求谒,蕃怒,笞殺之,坐左轉修武令。 拜尚書。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議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舉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創業,撫養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緻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宜嚴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長,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舉奏,更選清賢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可不勞王師,而群賊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為豫章太守。後遷大鴻胪。會白馬令李雲抗疏谏,桓帝怒,當伏重誅。蕃上書救雲,坐免歸田裡。 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後臨朝,時新遭大喪,國嗣未立,諸尚書畏懼權官,托病不朝。蕃以書責之曰:“古人立節,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義不足,焉得仁乎!”諸尚書惶怖,皆起視事。 靈帝即位,窦太後複優诏蕃,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帝乳母趙娆,旦夕在太後側,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與共交構,谄事太後。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用理洩,曹節等矯诏誅武等。蕃時年七十餘,聞難作,将官屬諸生八十餘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門。王甫時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節選自《後漢書.陳蕃傳》)

【注釋】(1)三府:漢制,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三公為“三府”。(2)荼蓼:泛指田野沼澤間的雜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A.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

B.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

C.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

D.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陳蕃對周璆隻稱字不稱名,是表示對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B.“舉孝廉”古代選拔官員的方式,屬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

C.“出”被調出京城任官職,實為貶官;陳蕃因提建議被貶為豫章太守。

D.“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陳蕃勸說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盡職盡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陳蕃少有大志,為人稱贊。15歲時閑處一室而庭院蕪穢,他以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回答父親好友之問,被認為有澄清天下的志氣,受到贊歎。

B.陳蕃自有名節,能招徕賢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後太守的招命,而陳蕃能夠招徕,正是因為陳蕃本人自是名節之士。

C.陳蕃識見卓異,頗有方略。他認為地方官吏貪贓枉法、虐待百姓是導緻山賊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應該選賢任能,更換地方官吏。

D.陳蕃盡孝盡忠,反而受到殺害。他因母親去世,甯願棄官守喪;雖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後窦太後還是下令捕殺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使者詐求谒,蕃怒,笞殺之,坐左轉修武令。

(2)緻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

【解題攻略】

10,一定要搞清楚人物與行為之間的關系。這道題,“太後信之”這個“之”,根據上文是指趙娆、曹節、王甫等人;“出”的實施者是窦太後;誰“疾”?“疾”誰?陳蕃“疾”,“疾”“太後信之”這個“之”所指代的人;誰“志誅”?陳蕃“志誅”。

有必要進行字法、句法的分析。弄清楚是承前省略,還是蒙後省略,省略了什麼,這對我們正确斷句非常重要。例如,“ 數出诏命 ”、“ 有所封拜”就承前省略了“太後”;“ 志誅中官 ”承前省略了“ 蕃 ”。“有所封拜蕃常疾之”怎樣斷?我們既要知道“所 動詞”這種詞法特點,又要知道“封拜”文化常識。“所 動詞”相當于一個名詞性短語,如“所為”就是“做的事情”;“封”是“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而“拜”是“授予官職”,它後面常帶官職,如《廉頗蔺相如列傳》“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等。這樣我們就能正确地斷開了。

保證語句意思完整,才能不讀破句、不點破句。一般來說,一個句子應該包含有主語、謂語和賓語,當然也包含省略的部分。本題選項中是斷為“會窦武亦有”還是斷為“會窦武亦有謀”,顯然,前者語意不完整,沒有賓語,也不是省略。

故斷句為:太後信之,數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誅中官,會窦武亦有謀,蕃因與窦武謀之。

11,這一道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于文化常識的掌握情況。考生如果把中學教材當中出現的文化常識加以掌握,是完全可以對付高考對文化常識的考查的。譬如,如果你對《張衡傳》比較熟悉:張衡字平子……舉孝廉不行……出為河間相……視事三年。看到了吧,一篇課文就牽涉到了本試題的四個選項的内容:古人有名有字,稱字是表示尊敬;孝廉是自下而上選拔官吏;出,是離開朝廷,調出京城;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按照我說的去做,文化常識題就比較容易了。

12,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就要搞清楚: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為什麼,做了什麼事,我它稱為五個W:Who,when,Where,why,what。搞清楚這些之間的關系,就能變難為易,很快選出答案。根據我對文言文閱讀試題的綜合理解試題的多年跟蹤觀察,這一道題的錯誤點設置的非常明顯,往往是在細節之上,往往在人物、行為、地點等上面設置錯誤點。看一看人物的行為、施加行為的對象以及發生的地點等等,選項與原文是不是一緻,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選項D中“窦太後還是下令捕殺他。”與原文中“王甫時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不一緻:窦太後沒有下令,而捕殺他的是王甫。

13,文言文翻譯句子是有重點的,考生不是随便把句子意思寫下來就行。翻譯必須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把重點的詞的意思及詞類活用、特殊句式表達出來。高考是踩點賦分的,換句話說,即使你把整個句子都翻譯了,如果重點的内容沒有翻譯出來或翻譯的不恰當,也是不可能得分的。往往你感到生疏或者拿不準的就有可能是賦分點。例如第一小題中“詐”、“坐”、“左轉”,聯想到我們語文課本教材中學到的《廉頗蔺相如列傳》“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蘇武傳》“何為相坐?”、《琵琶行》“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依次可翻譯為“欺騙、說假話”、“獲罪、治罪”、“降職、貶職”。第二小題中“更選清賢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是定語後置句,與《廉頗蔺相如列傳》中“求人可使報秦者”相同,翻譯時應把“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放在“人”之前,“班”、“弭”也是得分點,“班”,我們可以根據“班宣”同義詞來推測其意思為“宣布、頒布”;“弭”我們可以根據“弭謗”、“消弭”來推測,也可以同義詞“弭息”來推測,其意思為“消除、平定”。

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把句子翻譯通暢。我們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把缺少或者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二是要保證句子意思完整;三是要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第一句可以翻譯為:送信的人說假話,請求見陳蕃,陳蕃發怒,把送信的人鞭打緻死,獲罪降為修武令。第二句可譯為:另選清正賢明、能夠宣揚法令、愛護百姓的人去代替他們,這樣可以不必煩勞國家的軍隊,卻可以使所有的盜賊平息了。為了順暢,在翻譯時我們把“笞殺之”、“而群賊弭息矣”進行了句式、語序的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