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盡黃沙始到金
——嶽陽縣流失國有資産“回歸”紀實
經營戶到國有資産整治辦公室贈送錦旗。 王丹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王 晴 典 波 周 瑾 王 丹
“那麼多‘家底不清’、多年沒啃下國有資産流失的‘硬骨頭’,如今半年時間整治,就全部‘回歸’了?”
“是的!今年縣裡國有資産保衛戰戰果豐碩,徹底理清了全縣1188宗、價值10.8億元的國資門面資産、存量公房租賃關系,實現統一規範管理!”
初冬的早晨,嶽陽縣中心市場熱火朝天,商戶們也喜笑顔開。臨街門面顯著的位置貼上了“嶽縣國資管理”的标牌,旁邊标注“國有門面(公房)不得轉讓、轉租”,并留有舉報電話。經營戶周某春歡喜地說,和整治前不同的,除了生意更紅火,還有和縣國資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年租金比之前下降50%,方便經營了。
“在這次違規使用國有資産專項整治中,嶽陽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職能,激活幹部擔當,勇于為國有資産的回歸保駕護航,這是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的‘忠誠衛士’的一次成功實踐。”該縣市場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李細雄心潮澎湃,“沒有這種堅強有力的後盾,縣中心市場116戶國有門面真正難以收回。”
然而,嶽陽縣國資門店管理由“亂”到“治”,其路可謂艱辛。“1983年剛建縣時,為繁榮縣城經濟,各單位在建辦公樓時将臨街商業門面對外出租,鼓勵農民進城經商。”縣國資辦主任、整治辦成員陳福華介紹,随着縣域經濟的逐漸興起,國資門面租賃經營卻滋生亂象——少數人甚至包括公職人員通過“提籃子”、轉租獲取暴利,坐享其成;潛心做生意的經營戶苦心經營,敢怒不敢言,每年流失的國有資産收益在2500萬元以上。
治沉疴尤須下猛藥。“我縣國有資産違規使用亂象,是恢複縣建制以來的曆史遺留問題,是橫亘在改革路上的暗礁險灘,涉及面廣、牽涉的利益群體多,因為是久病沉疴,過去一直想幹卻都沒幹成,我們必須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擔當進行徹底整治。”嶽陽縣委書記田文靜意志堅定,發出了作戰令。今年初,嶽陽縣委、縣政府将“違規國有資産整治”作為全年“一号工程”,出台《嶽陽縣違規使用國有資産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向違規使用國有資産的痼疾開刀,該縣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面對利益調整的矛盾和沖突,嶽陽縣紀委監委主動請纓,在縣委常委會上立下軍令狀,保證在整治期間全力護航,确保向縣委和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陳紹東主動申請擔任全縣違規使用國有資産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并堅定表态:“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我們也要義無反顧、推進到底,堅決推動縣委決策落地落實!”
層層加壓,步步為營。該縣涉及整治的縣直單位有48個,超過縣直單位總數的一半,壓實各單位責任尤為重要。“我們的原則就是‘誰主管誰負責’‘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為推動“一把手”履職盡責,縣紀委監委先後召開7次調度督戰會,對有整治任務的單位“一把手”進行單獨約談9人次,對相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約談11人次,責令4個單位“一把手”寫出書面檢查,傳導壓力,促使縣直單位“一把手”把責任扛起來,把國資管起來。
以問題為導向,該縣抓好“關鍵少數”,在整治範圍内的1188宗門面中,有不少由國家公職人員及其親友承租或轉租。整治方案明确規定,對9月30日前主動申報、交回門店或公房的國家公職人員視情況從輕處理,對不配合整治的追根溯源、嚴格追責。一方面,注重發揮黨員幹部、國家公職人員的示範帶頭作用,由各單位“一把手”對參與違規使用國有資産的幹部進行全面約談,講清政策要求和紀律規定,限期退出。另一方面,對參與違規轉租門店從中漁利的相關公職人員進行排查,登記在冊43人。對不聽招呼、我行我素的,由縣紀委監委、縣整治辦進行重點約談,共約談黨員和公職人員13人次。在追責壓力下,43個涉及國家公職人員的門面得以全部收回。
激活幹部擔當作為,需要紀檢監察機關亮劍。一些利用門店轉租層層加碼“提籃子”的既得利益者依靠“門面維權協會”抱團對抗整治,先後5次非法組織集體上訪鬧訪。縣紀委監委積極協調公安、檢察、法院等堅決打擊非法鬧訪行為,先後組織召開協調會10餘次,充分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對違規轉租、非法獲利且數額巨大、拒不配合的轉租戶,掌握偷稅漏稅證據,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繳稅款并頂格處罰。同時依法打擊非法串聯等違法行為,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截至9月30日,合同簽訂率達100%。
強力整治之後,全縣國資門面經營終于步入正軌,赢得經營戶點贊。如今,嶽陽縣市值超過10億元的國有經營性門面及存量公房全部收歸國有,徹底斬斷轉租“提籃子”門路,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社會環境風清氣正。據測算,近3年租金優惠讓利過渡期内,收回的門面每年可收取租金1871萬元;3年後恢複到評估租金,每年可收取租金3290餘萬元,相當于目前嶽陽縣内最大工業企業貢獻的可用财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