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

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6:38:27

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你是否曾出現過以下1個或多個症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經常腹脹嗳氣消化不良)1

總是嗳氣消化不良怎麼回事

你是否曾出現過以下1個或多個症狀:

①餐後飽脹不适;

②進食少量食物即感覺胃飽脹不适,以緻不能完成正常進餐;

③上腹部疼痛不适;

④上腹部有灼熱不适的感覺;

⑤上腹脹氣,過度嗳氣,惡心。

如果有以上症狀,并且這些症狀持續或反複出現,那麼,很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這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據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該病全球患病率為10%-30%,而在我國,該病占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25%-40%,已然影響到大衆的生活質量,且已逐漸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醫療保健問題。

近期就有病友問到,長期消化不良,胃脹,吃一點東西就脹的厲害,受涼後症狀更加嚴重,應該怎麼辦?

結合該病友的舌象診斷及其他症狀分析,其實這屬于很典型的寒熱錯雜證所緻的痞滿。

事實上,臨床所見,在長期消化不良的患者中,寒熱錯雜并不少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就将該證單獨列為一種常見證型。

長期消化不良,可能是寒熱錯雜!

消化不良屬于中醫“痞滿”範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有記載:“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而在人體五髒六腑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如果脾胃升降失常,濁氣未降而壅塞于中焦脾胃則見腹脹痞滿。這就好比脾胃是食物分解傳送的樞紐,如果樞紐出現問題了,則食物的傳送就會出現問題,導緻食物郁積腸胃内,從而表現為飽脹不适。

所以,曆代醫家也認為,該病發病之本在于脾胃虛弱,其基本病機為脾胃升降失司。

然而,臨床實踐發現,該病反複發作,肝脾相克相乘,髒腑功能失調,易導緻氣機水液代謝異常,形成氣郁、寒凝、痰濕、濕熱等病理産物。尤其是脾屬太陰濕土,喜燥而惡濕,脾病多易虛,虛易生寒;而胃屬陽明燥土之腑,喜潤而惡燥,其病多易實,實則生熱。

加上氣郁、痰阻、食積等積于胃脘中日久易化為熱邪;正如著名醫學家朱丹溪所言:“病得之稍久則成郁,久郁則蒸熱,熱久必生火。”而外感寒邪、飲食生冷或脾胃虛寒,又或者患者用藥不慎,過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陽氣等因素容易引起寒性痞滿,種種因素均可導緻寒熱錯雜之證。

一篇發表在《中華中醫藥雜志》的研究指出,本病病程長,久病則虛,虛久寒化,而且該病易反複發作,病機上可發生轉化,因此,寒熱錯雜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痞滿中醫臨床實踐指南(2018)》也指出,消化不良的病機在證候上常多相兼夾,久病易形成寒熱錯雜之證,此類患者常表現為胃脘脹悶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幹或口苦,納呆,嘈雜,惡心或嘔吐,腸鳴,便溏,舌淡,舌苔白或黃膩。

那麼,對于這一類的消化不良,應該如何調理呢?

半夏瀉心湯,平調寒熱,和中消痞!

對于寒熱錯雜的消化不良、胃脹,主要以辛開苦降,和胃消痞為治療原則,由于該症寒與熱同時存在,所以在治療時也要使用辛溫、苦寒兩種不同性味的藥物組成的方劑治療,其中辛溫味藥具有發散、行氣、散寒的作用,苦寒多具有清熱、降洩的作用,因此辛開苦降法可調和寒熱、調理氣機,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臨床上,半夏瀉心湯是治療此類病症的常用方劑。該方出自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論》:“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加減使用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和《痞滿中醫臨床實踐指南(2018)》根據循證醫學指導推薦的治消化不良的常用方。

該方由半夏、黃芩、幹姜、人參、黃連、甘草、大棗組成。其中半夏味辛性溫,既能消痞散結,又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用為君藥;幹姜辛熱,可溫中散寒,黃芩、黃連皆苦寒洩熱以開痞,又具燥濕之功,三藥為臣藥,與君藥配伍則寒熱平調,辛開苦降。然中焦失運,故以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脾虛,甘草則補脾和中又用以調和諸藥。諸藥相伍,則寒去熱清脾胃氣機升降複常,痞滿可除。

當然,在實際的治療時,應結合個人情況和具體的辨證随證加減使用,方能有較好的效果,比如此前的一位65歲的女性患者,自述出現胃脹4月多,進食後症狀明顯,受涼後加重,喜溫喜按,偶爾有口幹口苦伴輕微頭暈乏力,平時情緒急躁易怒,食欲不佳,睡眠易醒症狀,觀其舌可見舌質暗紅,苔黃膩。此前的胃鏡檢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辨證為寒熱錯雜證,故以平調寒熱、消痞散結治法,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黨參,黃芩,黃連,幹姜,陳皮,法半夏,大棗,石菖蒲,浮小麥,炒酸棗仁,制遠志,木香,7劑,每日1劑,早晚餐後溫服。并囑患者忌辛辣刺激及生冷飲食,保持心情舒暢。

二診時,其胃脘脹滿症狀明顯好轉,怕涼好轉,輕微口幹苦,仍有頭暈乏力,情志不暢,食欲欠佳,舌暗紅,苔白膩,故上方調整,加續斷、桑寄生、郁金,堅持服藥1個月各症狀均好轉,藥後半年随訪并未複發。

在本例患者中,其以胃脘痞滿為主症,雖具體誘因不明,但可見患者有口幹口苦、情緒急躁易怒、舌質暗紅、苔黃膩等肝胃郁熱之表現,同時還有胃脘怕涼、喜溫喜按之明顯的脾氣虛寒之象。而考慮到患者平素情緒不佳,肝郁氣滞,久則郁而化火,加之久病寒熱錯雜,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氣機郁滞不通,故表現為胃脘痞滿。遂給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本方中用陳皮、木香疏通三焦氣機,健脾燥濕,氣行濕祛則中焦運化得以通暢;酸棗仁、制遠志甯心安神以養心血;浮小麥斂汗安神;石菖蒲化濕醒脾和胃;佐以郁金疏肝行氣解郁,使得肝氣舒而郁熱除。由于患者年老肝腎不足、肝陽偏亢上擾清竅,故給予續斷、桑寄生補肝腎,平肝潛陽。諸藥相合共達平調寒熱、調和肝脾、甯心安神之效,使得氣機通暢,寒熱平調,陰陽調和,諸症自除。

以上相關内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聲明】:

1、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于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内容而導緻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