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龍蝦,原産于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的名貴經濟蝦種之一。其個體一般重100~200克,在澳洲最大的個體可重達500克,因個體較大,且外形有些酷似海中龍蝦,又隻生活在淡水中,故被稱為淡水龍蝦。多年前,該蝦經廣東引進試養并先後取得人工繁殖種苗和成蝦養殖成功,正陸續在省内外推廣養殖。近年來,我省澳洲淡水龍蝦養殖方興未艾,在市場潛力進一步激發的同時,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近日,江門、中山等地一些繁育和養殖澳洲淡水龍蝦的企業向廣東省農技服務輕騎兵發出了技術求援邀請函。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度重視、迅速響應,立即成立工作小組,由中心漁業首席專家張海發教授親自帶隊,同時邀請廣東省淡水體系崗位專家、水科院珠江水産研究所王廣軍研究員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在校研究生組成農技服務輕騎兵隊伍,于3月8日前往中山、江門進行調研和現場指導。
第一站:中山龍之泉
在中山陸泉沙生态園基地調研
輕騎兵第一站去到了中山市龍之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陸泉沙生态園基地,這是一個擁有近千畝水面的小島,島上孕育着澳洲淡水龍蝦的未來。在島上,張海發首席和輕騎兵成員詳細查看了種蝦保種、産卵、孵化和育苗現場并耐心詢問相關情況。據島主梁輝介紹,生态園環境得天獨厚,西江水環繞,适合進行澳洲淡水龍蝦的繁育養殖。公司目前與暨南大學、珠江水産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單位開展産學研合作,開展澳洲淡水龍蝦的繁育及稻蝦共作試驗并取得不錯的成效。同時,梁輝也坦言,“從事澳洲龍蝦繁育和養殖已有幾年的時間,越來越感覺産業的規模發展太慢,行業的發展缺少推動力,危機感越來越重,迫切需要行業專家的指引。”
張海發首席考察後認為,目前公司在親蝦培育、保種、産卵、孵化、育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同時設施有待改造升級,建議公司考慮使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開展親蝦培育、保種及育苗,可大幅提高生産效率和産能。衆人聽後非常認可,認為這些意見讓人醍醐灌頂,備受鼓舞。
第二站:江門荷霖農業
中山調研結束後,輕騎兵馬不停蹄地走訪了江門市鶴山荷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于雅瑤鎮的養殖基地,詳細了解了種蝦保育、蝦苗标粗等情況,并現場解剖種蝦,與現場工作人員深入探讨養殖問題。該養殖基地位于一處山坳之中,四周山上種滿桉樹,近50畝池塘全部用來進行澳洲淡水龍蝦的繁育和養殖。
據養殖場工作人員介紹,自2019年投産已有兩年多,養殖并不順利。“蝦苗長大3-5公分的時候生長速度就變慢了,難大,出現硬殼問題。”工作人員現場撈來問題種蝦進行解剖,與在場專家一起探讨。張海發首席指出,一般來說,養殖出現問題基本可鎖定在苗種質量、水質及餌料等方面。根據現場查看和聽取介紹的情況分析,基本可排除苗種和餌料的因素,水質因子及換水不足影響生長速度的可能性最大,養殖場需要對養殖用水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測評估,以數據為依據,及時對水體進行改良,改善養殖環境,調整養殖規劃。
在江門鶴山荷霖農業養殖基地調研
建議:加大科技攻關
做好良種選育和配合飼料的研發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澳洲淡水龍蝦種苗良莠不齊,自繁自育的現象比較普遍,良種占有率較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養殖的風險,阻礙行業的發展壯大。張海發首席進一步指出,要推動産業發展壯大,必須要建立優質的種群,進行科學選育,發展工廠化育苗,為不斷發展的市場提供優質的種苗支撐。同時要加強配合飼料的研發,一個産業的發展,良種是基礎,良法是關鍵,其中飼料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目前市場上針對澳洲淡水龍蝦養殖的配合飼料很少,雖然有一些科研機構或企業做過有關試驗,但并未有成熟的産品推向市場。
澳洲淡水龍蝦目前市場前景看好,但技術研發和産業化發展程度還很低,技術和産能都有很大的突破空間。對此,張海發首席建議企業應緊密圍繞親蝦培育、選育、育苗、養殖和配合飼料研發等關鍵環節,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一起加大攻關力度,盡快全面取得突破,這樣産業發展才有希望。
珠江水産研究所研究員王廣軍在調研中指出,水産養殖是一個系統工程,環環相扣,優質的苗種和合适的配合飼料,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保證。目前澳洲淡水龍蝦在這兩方面都還不成熟,尤其是配合飼料的營養研究等基礎工作滞後,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缺乏科學指引,基本上都在摸着石頭過河,養殖風險可想而知。同時他指出,一個産業的形成,消費市場培育很重要。一個産業的發展是建立在良性循環的消費市場上的,澳洲淡水龍蝦屬于小宗水産品,目前市場上的消費群體比較單一,沒有進入大衆消費的範疇,在短期内無法形成一種普遍的消費習慣。現階段,我們關注更多的是養殖端而忽視了消費端,随着産業的不斷發展,需要一個多元的消費市場支撐,隻有消費市場足夠大,養殖出來的蝦才不愁賣。
中山陸泉沙生态園小島上的稻蝦共作養殖示範基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