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火鍋早已經風靡全國,尤其是麻辣味的紅湯火鍋在各地甚為流行。不過我們常常發現,很多火鍋師在調制紅湯火鍋時,不是出現湯料泡沫多、湯汁發黑、味道越吃越淡的情況,就是造成香料味過濃、牛油味不純正,火鍋渾湯,油不紅亮等問題發生。
一、火鍋湯料泡沫多
火鍋湯料在燒沸時,特别是在燙食的過程中,往往會泛起一層泡沫,并且很難弄幹淨。其實,火鍋湯料起泡是一種正常現象。
1.因為火鍋湯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當湯料被加熱到沸騰時,湯料裡邊的蛋白質分子便會因湯料翻滾而發生變化(導緻界面膜形成),從而呈現出泡沫,特别是在蛋白質還沒有完全凝固的情況下,鍋裡的溫度越高,泡沫就冒得越多,故火鍋湯料在燒沸時,會起大量泡沫。
2.燙食一些帶血的葷料,如泥鳅、黃鳝、鮮鴨血等,也會讓湯料大量起泡。
3.燙食用堿發制過或用嫩肉粉、澱粉等碼味上漿的原料,也是湯料起泡的一個重要因素。
火鍋湯料泡沫多,雖屬正常現象,但會讓食客生厭,影響食欲,所以,我們應盡量減少湯料中的泡沫。
其方法有:
1.凡是堿發燙食原料,要盡量漂淨堿味。
2.采用物理清泡法:一是降低鍋底溫度,不要使湯料過于沸騰;二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用勺打去泡沫。
3.采用化學消泡法,在湯料中加入适量的酸或鈣鎂鹽類,使之生成不溶性的脂肪酸或脂肪酸鈣,使其湯料消泡。
注意:食用消泡劑用量一般為湯料的千分之一,過多,反而會使湯料起泡。
二、湯料發黑
質量優良的紅湯火鍋湯料,應色澤紅亮。若湯料發黑,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炒制火鍋底料時,郭縣豆瓣用量過多。
2.炒制時火力過大,且鏟動不均勻,造成底料有糊鍋的現象。
3.熬制湯料時,所加入的老油煉制不當。
4,謹記,紫草不能與料一起炒,必須炸後倒掉,否則油脂顔色發暗。
解決的方法是:
1.因郫縣豆瓣的顔色深且發黑,所以其用量要适量。火鍋底料中加入郫縣豆瓣隻是使火鍋味道更醇厚,而辣味和色澤多用糍粑海椒來調制,所以郫縣豆瓣的用量以不超過糍粑海椒的20%為宜。有的幹脆不用豆瓣醬,直接全部用糍粑辣椒,顔色紅亮。
2.炒制火鍋底料時,須用小火,且要不停地鏟,以防止底料粘鍋湖鍋從而保證火鍋底料色澤紅亮。
3.雖然目前人們忌諱說火鍋中加了老油,但實際上火鍋店都要加。重慶前幾年國家不允許加火鍋老油,結果火鍋市場一片蕭條,沒有老油的火鍋幾乎沒有人吃,後來還是必須加老油。因為加了老油的火鍋出味快,其味香,多種香味融為一體,所以老油的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其方法是:将火鍋表面油脂回收後,放入幹淨的鍋中燒沸,然後離火待老油中的雜質沉澱後,再舀出表面的油脂,放入另一淨鍋中,加少許清水燒沸,離火沉澱雜後後,舀出表面油脂,依法煉制3~4遍,即得清潔衛生、色澤紅亮的老油。當然,熬制火鍋湯料時,老油也不能加得太多,一般以湯料量的1/5為宜。
三、火鍋越吃越淡
顧客燙食火鍋時,随着燙食原料的增多,和燙食時間的延長,火鍋的湯汁會逐漸減少,其香味、麻辣味、鹹味也将逐漸變淡。這時許多火鍋店向湯料中添加的是無味的高湯,火鍋湯料的味道則會變得更淡,尤其是無渣火鍋,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解決的辦法是:
在涮燙中途向鍋中添加的湯汁,應用單獨熬制的紅湯。其熬制方法是:将火鍋底料和高湯按3:6的比例對好(鍋底的湯料比例為6:4),上小火熬約1小時即成。如果覺得麻煩可以将火鍋底料,雞精,味精,鹽和高湯攪勻加入火鍋盆中。用單獨熬制的紅湯添加于湯料中,既補充了消耗掉的油脂、調味料和水分,而且還會讓火鍋保持一緻的風味。
四、香料味過濃
一些紅湯火鍋在很遠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香料味,有的香料味裡邊甚至還帶有一股藥味,這是因為炒料師傅擔心火鍋香味不夠,而加入了過量的香料。其實,炒制火鍋底料時,加入的香料宜少,一般是5000克底料中所用香料總量不超過100克,所用的香料種類也不宜多。香料品種以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豆蔻、草果、香葉、公丁香等幾種為好,因為香料本身就是中藥,用過多種類的香料熬制,不但不能把香味表現出來,反而會因消殺作用産生中藥味。當然有的用幾十種香料炒火鍋底料效果也很好。
五、牛油味不純正
大多數紅湯火鍋或多或少都要加入牛油。加入牛油會使火鍋增加脂香味。但是,有的火鍋加入了牛油後,要麼沒有牛油味,要麼牛油的味道不純正。其主要原因是牛油沒有煉制好,以及沒有保管好牛油所緻。煉制牛油的正确方法是:選用新鮮無異味的牛油,洗淨後切成小塊,放入淨鍋中,摻入适量清水,加入大蔥,蒜仁、姜塊、料酒,上火熬至水幹且香味溢出時,轉小火,将油脂全部熬出後,打去料渣,即得牛油。若是選用市場上煉制好的牛油,購回後須再次進行煉制,方法與煉制新鮮牛油相同。
須注意的是:不管是煉制哪種牛油,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煉制老了,沒有牛油味;煉得太嫩,則牛油味會太濃,并且還會使湯料産生較多的泡沫。一般燒到五成熱140度合适,不能超過150度,高于150℃就會使油脂發生氧化和分解,從而降低油的品質,炒出來的火鍋底料就不香,而且苦味重等等。
牛油應在熬制火鍋底料時加入,加入的量一般以底料的20%為宜。不過有全牛油火鍋的。
六,火鍋渾湯
巴蜀火鍋,以其獨特的麻、辣、鮮、香等風味特點,在蓬勃發展中的國内餐飲市場已遍地開花,獨領風騷。川味火鍋至今倍受大江南北的饕餮食客們喜愛,很多食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有時卻會遇到渾湯問題,結果使火鍋的美味效應大打折扣。長期以來,火鍋渾湯現象一直是從事火鍋調味工作者比較頭疼的問題。
(一)、火鍋渾湯的症狀表現
一是“靜态觀察法”,即在火鍋湯料未受熱時,其湯料表面出現雲彩斑、細水泡沫、亂糊狀等現象可判定存在渾湯現象。
二是“動态觀察法”,當将火鍋加熱至微開時,湯色呈現黃泥色,湯水表面泡沫多且大,并有可能拌有湯渾,黏鍋等現象,這說明火鍋已經渾湯。
(二)、火鍋出現渾湯的原因分析
能夠使火鍋渾湯的原因有很多,如濫用食品添加劑,消泡劑加入過多,水(堿)發的原料清洗得不徹底,火鍋油水比例不當,調味品品質較差,除此以外,有兩個重要因素最不容忽視。
1、熬制老油和炒底料的原輔料品質較差,特别是使用低端雞精,香辛料太碎。
2、熬制老油、炒底料的操作方法不當,特别是火候與油溫掌控不到位。在熬制老油的時候,要把色拉油入鍋燒至六成熟,然後熄火,等到油溫降至四成時,再把用于熬老油的原料分次下鍋加熱熬制。如果這期間油溫快速升高,則可以往油鍋裡放入蔥葉降溫,以避免油溫過高而把原料炒炸糊了。等到把原料炸至有香味飄出且辣椒變微黃時,關火并把老油過濾出來。過濾的時候,最好是用細油漏濾淨細渣,另外在炒火鍋底料時,油溫不能過高,以控制在四五成熱為好;而用炒底料的原輔料,也不能加工的太細。
(三)、掌握防止火鍋渾湯的六個關鍵
解決和防止火鍋混湯問題,有六點是必須要注意的。如果在火鍋制作前期充分防範和控制,就會有效避免火鍋混湯問題。
1、豆瓣醬中澱粉和水的含量不能過高。
在挑選豆瓣醬時,一定要選用澱粉和水分含量都較低的。因為用澱粉含量高的豆瓣醬,火鍋湯料很快就變稠渾湯了。這裡,告訴大家一個辨别豆瓣醬澱粉含量高低的方法:如果豆瓣醬下鍋粘鏟子,則說明其澱粉含量較高。水的含量太高不容易炒幹。
2、糍粑辣椒的做法要合理。
為了把火鍋底料炒的更加紅亮,有些廚師在制作糍粑辣椒時,常常把幹辣椒煮太軟了再剁碎,而這樣做并不好,因為煮太軟的辣椒剁碎後,會産生很多的粘稠物。煮到以剛好用手指甲掐得爛為止。
3、所用的高湯不宜熬得過濃,否則也容易渾湯。
4、要配好油與湯的比例。
比如直徑32厘米的不鏽鋼鍋作為容器,先加入600克底料,然後再将油和湯按照6:4的比例加入鍋内至8分滿,即為合适的配比。
5、現在有些火鍋調味師在調制底料時,總喜歡加消泡劑去改變火鍋底料的感觀效果,可是消泡劑一旦用多了,那麼就肯定渾湯。
6、在客人用餐時,應當多次加湯(當然要加調料否則味道越來越淡),同時也不要把火調的太大,否則鍋裡的水蒸發的太快,會導緻油和水的比例失調,從而出現渾湯的情況。
(四)、總結
火鍋渾湯問題是困擾川味火鍋餐飲業人士一個常見問題,通過實踐中的觀察和思索,渾湯問題是可以運用烹饪過程中的一些技巧來改善和消除的。渾湯問題,從食品工藝學、食品化學、物理,化學等角度還可深入分析其成因,期待着業内人士在今後的深入研究中,最終從食品理化科學角度和工藝原理角度,逐漸洞悉其内在成因,運用最新科技,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渾湯問題,必将為中餐的标準化、工業化作出貢獻,同時也為四川火鍋走向世界,中華餐飲惠及海外打下堅實基礎。
(五)、火鍋渾湯的其他原因
主要是洗油沒洗好,一是多加點清水,多洗一次,二是沉澱的時間長一點,并且注意火候。火鍋的菜品也是影響渾湯的原因之一,如澱粉類、使用了嫩肉粉等。涮火鍋的方法同樣影響火鍋湯的品質,如果一下子下很多菜,肯定影響湯的質量了。還有,現在很多調味品,使用不當或者質量不好,直接就渾湯。
(六)、火鍋渾湯解決方法———洗老油
很多開過火鍋店的人都會遇到火鍋湯體渾濁,看起來很沒有食欲的問題,而且客戶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更換老油,那麼成本很高,而且會丢失老油那股純正的香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問題。
1、首先将渾濁的火鍋油倒在一個大不鏽鋼桶内,注意油面不能超過大桶一半,這是為了後面燒油的時候不會沸騰出來傷人作準備;
2、收集客戶沒有喝完的啤酒,為了衛生個人意見應該選擇瓶内的啤酒;
3、向大桶内注入三分之一的冷開水(冷水油要飛濺),加熱将桶内液體燒開,待冷卻後舀出上面老油;
4、将大桶内剩餘水份倒出,将油放入大桶;
5、将桶放置在竈上,加入大約油的1/5的啤酒,加熱燒開直至冒出大煙,冷卻,倒出油濾渣,洗淨大桶倒入啤酒,重複約2次就可以看到清澈的老油了,而且洗油的效果是很明顯的。
當然傳統方法都是加2/3的冷開水,1/3的火鍋老油,小火慢慢燒開,打去泡沫,冷卻3—6小時後舀出上面的油,再加冷開水慢慢燒開,再冷卻3----6小時,舀出上面的油,燒幹水分即可使用。
七,油不紅亮
火鍋新油沖油提色法
這是在新派火鍋和部分老火鍋裡邊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提色的方法,可以節省熬制時間。
1.選料:選購顔色暗紅、籽少、肉厚且無黴變的幹辣椒,剪切成段後抖去辣椒籽。
2.煮制:先用溫水洗去幹辣椒表面的灰塵。入鍋煮制時,辣椒與水的重量比例為1:5或1:6,邊煮邊翻,煮至辣椒充分吸收水分且用手能捏爛時,即可撈出辣椒來控水,絞成糍粑辣椒。火鍋紅油的顔色,主要來自辣椒裡邊的紅色素,為了最大程度的出香出色,才要把辣椒絞碎。
3.油料的比例:沖油提色隻使用紅油,不使用料渣,所以辣椒與油脂的比例與前面的有所不同,大概為7:100。當然,可以根據對辣味的不同需求來調節加入辣椒的比例。比如需要麻辣味濃厚時,除了使用辣味比較重的辣椒外,還可以将比例調整到(9~10):100。
4.沖油:把高油溫的油脂直接淋入糍粑辣椒當中,通過高油溫來快速析出辣椒所含有的呈香呈色物質。“沖”字形象地揭示了這個動作精髓一一将糙粑辣椒裝入桶裡,另将燒至七八成熱的油脂沖入糙把辣椒中,同時由一名助手不停地去攪動糙粑辣椒,使其受熱均勻。在沖油這個環節,需要注意安全。具體做法是在桶裡裝滿3/4的油脂,先做提香處理,待油溫升至六七成熱時便關火。用長柄勺将榄把辣椒舀入油桶,每次舀入300克左右,待油泡消除後繼續留入,留8~10勺後開中火,用長勻去輕輕攪排,然後繼續下入榄粑辣椒。注意,下燃把辣椒時不能攪動油脂,而要等油泡消除後才攪拌,避免傷人。當檻粑辣椒全部舀入油桶以後,改開大火燒開,然後小火繼續炒至油色紅亮即可。
火鍋老油提色法
首先,把偏淡的油脂加水燒開,打去泡沫并進行沉澱,然後留出上面的紅油另鍋熬幹水分,最後還要加入糍粑辣椒和香料繼續熬制。
如果偏淡的紅油數量不是很多,那麼可以先把色拉油燒熱,用沖油法沖入糍把辣椒裡,然後把偏淡的紅油燒至五六成熱,再沖入糍粑辣椒裡邊。經過二次補救的紅油,其糍粑辣椒與油脂的比例分别為幹辣椒:偏淡的紅油=(6—8):100。如果是采用了沖油法,則幹辣椒:新油=(7--9):50,其中紅油 新油=100。
讓油色紅亮的小竅門
1.冰糖是增加亮度的重要調味品,它的使用比例
是冰糖:油脂=(0.5---1):100,一般在水分炒至六成幹時下入。
2.油脂在提煉熬香時,加熱的溫度一定要到位,大概在220----240℃之間,可用光感溫度計測量。這個溫度既能确保油脂的亮度,又能避免渾湯。
3、動物油的比例為全部油脂比例的6-7%,不宜過多,易造成混湯。
4,謹記,紫草不能與料一起炒,必須炸後倒掉,否則油脂顔色發暗。
對鍋
一般推薦使用4:6鍋即4分清湯6分油。
紅湯鍋底:生姜顆粒50克,大蒜顆粒50克,鹽15克,味精50克,雞精50克,胡椒粉5克,黃酒75克,白糖15克,醪糟10克,幹辣椒40克,花椒25克,老油5---6斤,底料600克,鮮湯3斤。
清湯鍋底:雞精30克,味精20克,鹽10克,胡椒15克,大棗10克,枸杞5克,大蒜10克,姜片(去皮)5克,雞油50克,西紅柿4片,山珍(羊肚菌,牛肝菌,滑子菇等)20克,清湯4斤,豬油100克,将當歸和黨參共20克剁成顆粒放到白湯鍋底内效果特佳。
清湯鍋底:鹽,味精,雞精,雞粉,蔥段,大棗,枸杞,姜片,蟹足棒,魚丸,西紅柿片,黃瓜片,香菇,豬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