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和王麻子兩家百年品牌轉身後,工匠精神去哪了?
鲸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 王曉萱
近日,老字号國産菜刀品牌張小泉,因不能拍蒜而引起争議,頻繁被罵上熱搜。
另一個老字号菜刀王麻子趁機火上添油,多次在直播間上演“刀背拍蒜”的營銷場面,就差直接喊出來:張小泉,你裝什麼“蒜”!
曾經,買菜刀也像買馬桶一樣,國外牌子總比國内“香”。德國雙立人、日本旬SHUN等海外品牌,售價高達千元,國内消費者反而覺得是品質、身份的象征。殊不知,張小泉、王麻子兩把“菜刀”,其實已經是百年國貨品牌。
隻是這些國内老字号廚刀紛紛開始升級,打着傳統文化的旗号走入高端市場,卻還沒找準正确擁抱新一代消費者的姿勢。老國貨傳承的工匠精神,還沒能在新商業環境中體現出來。或許,刀、剪的單品“天花闆”已經顯現。
分析這個産業的發展,還是從飽受争議的“刀剪第一股”張小泉開始吧。
張小泉,“蒜”你狠事件的來龍去脈并不複雜,值得深思的是,一個品牌的“傲嬌”要付出多少代價。
張小泉客服的稱,不單單是這把刀,所有菜刀力度掌握不好的話容易斷柄。如果要拍蒜,建議用刀面按壓。
被激怒的王女士将自己的經曆發到網上後,引起了更大範圍的讨論。中國刀具不能拍蒜,在衆多消費者眼中屬于天方夜譚。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台表示,“連拍蒜的使用場景都不考慮的話,你做什麼中式菜刀?”、“中國菜刀要聽米其林的??”、“不是米其林大廚不配用張小泉的刀啊”……
面對群嘲與質疑,張小泉在7月14日回應稱,經公司内部查詢,王女士的刀是2020年9月購買的,雖已超過三個月的換新期,但為了對消費者表示歉意,公司還是會無條件退款。并強調,張小泉一直十分重視産品質量,每把刀出廠前都會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讓消費者不用擔心産品質量問題。
次日,張小泉又發布了一則情況說明稱,常規刀具可以拍蒜,但一些硬度較高的刀具拍蒜有斷刀風險。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張小泉的産品屬于硬度較高、鋒利度較高的産品,一般這種刀具韌性會比較差;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力過猛,比如橫拍這種行為,當刀具受力不均勻的時候,由于刀具硬度較高等原因,就容易導緻斷裂。
但網友對此番解釋似乎并不買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在一則視頻中表示,“中國人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錯的,米其林的廚師不是這樣切的。張小泉把中國傳統的方方正正的菜刀設計進行了改進,是國内首創,并稱那不是設計感,是消費者教育。”該言論再次激起了網民的不滿,認為張小泉不僅沒有反思産品質量問題,還傲慢地說教。
該話題獲得了幾億閱讀量。當日晚間,眼見輿論發酵,夏乾良連夜發布視頻回應,表示視頻内容并非全部,并為最近的言論不當緻歉。然而,此番歉意依舊沒有得到網民的諒解,甚至有網友表示,将不再購買張小泉的任意一款産品。
回顧2020年,網友到知名老字号”厲家菜“就餐時,認為其菜品與口味不佳,便随即發了一條微博:環境和菜品還不如學校食堂。經網絡發酵,厲家菜的回應簡單粗暴:清者自清,我們沒有必要回應什麼。換句話說,愛吃不吃。厲家菜的行徑與張小泉起初的态度如出一轍。
隻是作為to C品牌,更應該學會如何面對輿論風向。回到張小泉事件中,為降低斷刀事件的負面影響,風口浪尖上的張小泉提出了“斷刀召集令”,從現在算起,過往5年内張小泉及指定同行品牌的廚房斷刀,寄給張小泉,公司都會寄回一把新刀。
與此同時,張小泉的勁對王麻子竟赢得一波流量。在王麻子的直播間,主播反複上演菜刀拍蒜的場面,僅14日一場時長近22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次就達到45萬。不過,張小泉事件的熱度并沒有對王麻子的轉化做出多大貢獻。據抖查查顯示,14日當天的直播銷量僅有989件,銷售額約為8萬餘元。
兩把“菜刀”的江湖往事刀剪作為中國傳統行業,産業鍊完整,準入門檻低,市場集中度很低。據天風證券數據,我國年營收規模在2000萬以上的刀剪企業數量穩定在200家左右。
專業刀剪老品牌、小家電品牌和專業刀剪小品牌是目前我國刀剪市場上的三大“派别”。張小泉和王麻子屬于專業刀剪老品牌的代表,俗話說,“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這對“冤家”,已經打了很多年。
張小泉源于明朝崇祯年間,王思家開了一家名為“張大隆”的剪刀鋪。因為模仿者太多,他的後代在康熙年間,把招牌改成了“張小泉”。1928年,從小作坊開始公司化。
張小泉的對頭王麻子,誕生于清初順治年間。彼時,一名王姓商人正在做剪刀的生意。起初,人們叫他王掌櫃,因為他滿臉麻子,“王麻子”這個稱号也就叫開了,後來更成了招牌。
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王麻子有二十餘家手工業刀剪作坊為其加工。随後,王麻子在1956年進入公私合營的浪潮,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八十年代時,王麻子的傳統鍛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而這兩個刀剪世家發展到現代,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态。
做了400年刀剪的張小泉,幾經易主後,于2014年在富春控股的操作下,完成了杭州與上海兩個張小泉的合并統一,從此張小泉也在打造品牌IP的路上越走越遠。在2021年9月,張小泉登陸深交所創業闆,正在開啟上市征程。
從營收來看,2017年至2021年,張小泉的營業收入從3.41億元增長至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2.2%,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從0.48億元增長至0.7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3%。
雖規模不大,但也算得上是“小而美”。
另外,張小泉的淨利潤有放緩的趨勢。2020年和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别為6.8%和1.96%,遠低于2019年的65%。為尋求突破口,自2021年以來,張小泉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建立新媒體矩陣,通過在社交平台更新趣味視頻不斷拉近和年輕人的距離。
這也導緻張小泉的營銷費用攀升。2021年,張小泉的銷售費用達1.17億元,銷售費用率為15.38%,比2017年高出近4個百分點。财報解釋稱,銷售費用的增加與公司加大品牌宣傳及産品推廣力度,相應廣告宣傳費增加有關。
與如此重視品牌維護的張小泉相反的是,正在淡出人們視野的王麻子。
王麻子輕視了品牌力的打造與維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王麻子名聲雖大,但各種仿制品層出不窮,品牌缺乏創新能力,于2002年宣告破産。其商标轉給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後者以委托加工的方式繼續生産“王麻子”剪刀。
栎昌王麻子經營狀況并不好,在連年虧損下,王麻子不得不經曆第二次打包轉讓。
2020年5月,在多家公司經過385輪激烈競價後,王麻子最終由廣東的一家民營企業金輝刀剪股份收入囊中。然而,買下王麻子的金輝僅是個代工廠,仍不善于經營品牌。
“兩把刀”的天花闆會在哪?上市後,張小泉的日子也不好過。自上市以來,其僅于首日的股價漲幅達到460.3%,從此便一路下跌。
由于刀具屬于低頻消費,張小泉想要保持業績高速增長,就需要提高單價走高端化,并以廚房場景為延伸,擴充品類。
高端化方面,我國國産刀具品牌基本以中低端大衆市場為主,高端市場上,德國的雙立人等國外品牌占據優勢。
國金證券統計了阿裡平台上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刀具銷量,張小泉以16.42%的品牌占有率位列第二,而雙立人位列第一。其中700元以上的刀具市場,雙立人基本占據半壁江山。
近年來,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讓衆多傳統品牌看到了一線生機。
張小泉2016年前後經曆過一次企業戰略叠代,定位就是“做一個更懂中國消費者的廚房品牌”。想要高端化的張小泉,相繼引入“泉近”和“海雲浴日”家徽作為高端産品線的标識,目前标識兩個家徽的産品銷售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已接近10%。并且,為了讓産品更具競争力與獨特性,張小泉品牌的1000多個SKU,皆根據不同對象和場景功能有一些差異化設計。
在産品拓展方面,2021年張小泉成立了廚具廚電事業部集群以及家居五金事業部集群,廚具廚電、家居五金兩大新産品類目共計實現銷售收入2.27億元,占公司總體營業收入的29.91%,較上年同期增長76.05%。
增長指數可觀,但這是因為張小泉在2020年處于起步階段,銷量非常低。綜合來看,張小泉并未在這兩個新領域獲得利潤的增長。
廚電家居行業的競争非常激烈,遠大于刀剪行業,且對研發有較高要求。而張小泉的産品技術含量并不高,2020年其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51%,暫時無法讓品牌在廚電紅海中形成競争壁壘。
反觀新一代王麻子,仍以北方為主陣地,将重點聚焦廚刀領域,目前已推出申墨、辰金等10餘個系列、上百種廚刀産品。目前,其不僅在北京保留兩家自營實體店,未來,王麻子還計劃升級實體店,在王府井等知名旅遊購物區打造王麻子品牌形象店。
與此同時,之前的假貨橫行的場面亟需改變。新一代王麻子通過法律維權、打假,與老渠道商解約并限定清除庫存期限等方式,一點點讓正版王麻子取代假貨。
實際上,層出不窮的新消費品品牌,在舉步維艱的改革進程,讓越來越多老字号陷入發展的迷茫。貴州茅台、北冰洋飲料、大白兔奶糖等品牌,都在探索年輕化。如何保住老字号的招牌,又能貼合國人的真實需求,才是他們能曆久彌新的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