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知識點:
童玄、腕勞。
來源本穴最早見于《靈樞·經脈》。
手太陰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于魚際。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㰦,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陽明也。
定位在前臂桡側緣,桡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桡肌與拇長展肌 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兩手虎口相交,食指尖下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列,位次、行列之義。
缺,破器。
古稱天上裂縫為列缺,也稱閃電為列缺。
本穴位于桡骨莖突上方,肱桡肌與拇長展肌的肌腱之間,剛好形成一缺口;又該穴為肺經的絡穴,肺經經氣由此穴而出,剛好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交,故名列缺。
經典論述《針灸甲乙經·十二經脈絡支别第一》
手太陰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于魚際。其病實則手銳骨掌熱,虛則欠胡,小便遺數。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陽明。
《針灸甲乙經·手太陰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
列缺者:手太陰之絡,去腕上一寸五分,别走陽明者。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五壯。
《針灸甲乙經·六經受病發病寒熱病第一》
熱病先手臂瘈瘲,唇口聚,鼻張目上,汗出如轉珠,兩乳下二寸堅,箫滿,悸,列缺主之。
《針灸甲乙經·五髒傳病發寒熱第一》
寒熱胸背急,喉痹,咳上氣喘,掌中熱,數欠伸,汗出善忘,四肢厥逆,善笑,溺白,列缺主之。
惡風泣出,列缺主之。
《針灸甲乙經·五髒六腑脹》
心脹者,心俞主之,亦取列缺。
《針灸甲乙經·小兒雜病第十一》
小兒驚痫,如有見者,列缺主之。
《玉龍賦》
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通玄指要賦》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靈光賦》
靈光典注極幽深,偏正頭疼瀉列缺。
《蘭江賦》
頭部須還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幹。
《八脈交會八穴歌》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跷照海膈喉嚨。
《針灸大成·手太陰肺經》
列缺 手太陰絡,别走陽明。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針二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七壯。主偏風口面喎斜,手腕無力,半身不遂,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縱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陰莖痛,小便熱,痫驚妄見,面目四肢癰腫,肩痹,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熱,交兩手而瞀。實則胸背熱,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胸背寒栗,少氣不足以息。
《素問》曰:實則手銳掌熱,瀉之。虛則欠㰦,則便遺數,補之。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手太陰之支,從腕後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為太陰别走陽明之絡。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溪脈見者,俗謂之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況高陽生哉。
《醫學入門·治病要穴》
列缺 主咳嗽風痰,偏正頭風,單鵝風,下牙疼。
功效主治❶ 手太陰肺經絡穴
本穴聯絡手陽明大腸經,可治兩經的疾病。
實證為手部腕側銳骨和掌中發熱,虛證為呵欠頻作,小便。
❷ 四總穴之一
四總穴就是古代醫家根據臨床經驗所總結的按照患病部位選取的四個經驗效穴。
四總穴歌:
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舉個例子:
面癱,選合谷;腰痛,選委中。
後人又在四總穴歌的基礎上,另加了一段,供大家參考。
心胸取内關,小腹三陰謀,
腰背阿是穴,急救刺水溝。
❸ 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
可治任脈所主的疾患,如咽痛。《八脈交會八穴歌》:“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跷照海膈喉嚨。”
❹本穴又為肺經腧穴,有宣疏肺熱、利胸隔作用。所以可以治肺系疾病,如外感頭痛、咳嗽、氣喘等。
❺本穴位于上肢前臂,故可治療局部疾病。
現代研究針刺列缺穴可使肺通氣量得到改善,呼吸道阻力下降,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緩解,支氣管黏膜血管收縮、水腫減輕,使支氣管哮喘得以平複。
針刺列缺配太溪可引起膀胱的收縮反應,使排尿量增加,同時還可增強腎功能,增加酚紅排出量,減少尿蛋白,降低血壓。這種效應可持續2~3小時,再針刺時仍有效。
針刺列缺穴又可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通過血管容積描記法觀察發現,針刺該穴可引起小腿血管容積變化,産生血管收縮現象。
預告經渠
◆◆——THE END——◆◆
來之,安之,贊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