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評測amd搭配n卡

評測amd搭配n卡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28 02:18:47

故事的時間線來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這個時間段,我國個人計算機普及度愈發擴大,更多的年輕人有了接觸DIY的機會,也為日後DIY領域帶來了許多我們津津樂道的梗。紅綠兩家當然都不可能放過這樣的大好時機,那這段時間他們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進入顯卡故事會最終章。

2010-2020年:架構年代

2010年如期而至,市場上仍然隻有英偉達和AMD這對歡喜冤家在競争。新的十年要有新的氣象,首先就是從命名開始。老黃改變了以往的命名規則,用曆史名人來命名顯卡架構。而第一個被我們熟知的便是費米(Fermi)架構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1

(費米領導下建造的核反應堆“芝加哥一号堆”)

費米(Fermi)被稱為原子能之父,他的實驗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台可控核反應堆。不得不感歎老黃選擇這個命名是非常的玄妙。伴随費米架構發布的顯卡是GTX 480和GTX 470。GTX 480一經發布,即成為了當時的熱門顯卡——不僅是受玩家歡迎的熱門,更是字面意思上的“熱”門:GTX 480功耗高達 300W,使得煎雞蛋活動一度在當時的玩家中風靡。

随後AMD推出了他們的AMD HD 6970,雖然這款顯卡的實力足以與GTX 480掰頭,但可惜出場時機不佳,那時英偉達已經推出改良架構的另一旗艦産品:GTX 580。盡管GTX 580的發熱量依舊兇猛,但性能上完全碾壓HD 6970。不出意外,當年許多媒體對HD 6970的評價是大失所望。

之後時間來到2011年,AMD在這一年安心地鋪設自己的中低端産品線。而老黃意氣風發,瘋狂秀肌肉,推出了年度核彈GTX 590。這款顯卡和稍後會說到的另一款顯卡一起,奠定了老黃的一個功勳。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2

(GTX 590 圖源網絡)

時間來到2012年,核反應堆(費米架構)已經無法滿足老黃,這一次老黃盯上了火箭,想上天了。英偉達發布了下一代架構,命名為開普勒( Kepler)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3

(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開普勒)

開普勒架構極其成功,使用這個架構的第一款産品GTX 680擁有着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不但碾壓了去年的GTX 580,還順帶把使用AMD全新架構GCN的AMD HD 7970給吊打了。不過HD 7970的征戰并沒有因此結束,HD 7970吃虧在默認頻率太低,然而在AMD給它推了一個個雞血驅動後,最終使得HD 7970的性能接近了後來的GTX 780。

我們說回老黃,可能是因為相信開普勒架構的強大,他再次将兩顆芯片拼在了一起,雖然的确帶來了極其強大的性能,但令後人記住他的其實是他“戰術核顯卡”的稱号,這款顯卡也和前輩們一起成就了老黃“兩彈元勳”的美譽。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4

(“戰術核顯卡”GTX690 圖源網絡)

2013年的主舞台屬于AMD,這一年AMD改變了以往HD的命名方式,開始使用新的分級命名。而前面已經發布的HD 7970也獲得了一個新的名字:R9 280X。随後AMD發布了R9 290X,這款顯卡代表了AMD與英偉達的一個接軌,不止在性能上,更表現在發熱上。

R9 290X的頂級非公版擁有三風扇以及接近三卡槽的厚度,供電更是喪心病狂的8 8 6Pin的設計,可想而知這是何等級别的發熱了。以至于後面出現了史上第一張搭載水冷散熱的公版顯卡R9 295X。

老黃在這一年也推出了GTX 700系列的顯卡,GTX 780依舊是基于開普勒架構,雖然仍然擁有着頂尖的性能,但使得GTX 700系列在曆史上揚名的卻另有其卡。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5

(R9 290X 圖源網絡)

按照前幾年的慣例,英偉達一般會在發布新架構的時候同時發布基于新架構的旗艦顯卡。在英偉達發布麥克斯韋(Maxwell)架構時,不少玩家也期待着GTX 980的出場。沒成想命名上還屬于上代GTX 700系列的顯卡GTX 750Ti/ GTX 750,在2014年6月搶走了麥克斯韋(Maxwell)架構的首發。

而足足過了三個月後,GTX980、GTX970才姗姗來遲。由于麥克斯韋架構具有極高的能效比,GTX 970獲得了極高的性價比,使得英偉達在這一年的市場上風光無兩。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6

(索泰GTX 750Ti)

2015年,AMD發布了R300系列,但這個系列的主流産品本質上還是在前幾代産品基礎上的小改,可AMD并不是沒有大招,AMD的大招就是R9 FuryX

作為第一款搭載HBM顯存的顯卡,R9 FuryX在發布之前就十分引人注目,在發布之後更是成功震驚了所有人,因為在此之前并沒有哪家顯卡有着這樣小巧的PCB,更沒有自帶水冷的單芯旗艦顯卡。

R9 FuryX在性能上的确戰勝了GTX 980,但好景不長,麥克斯韋架構的完全體GTX 980Ti迅速登場。在同頻率下,GTX 980Ti性能比GTX980高了約50%,穩壓R9 FuryX,還自帶十分優良的超頻體質。外加R9 FuryX産能極低,以至于在這一年的顯卡高端市場中,英偉達幾乎沒遇到什麼阻力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7

(索泰GTX 1080)

2016年,英偉達毫不拖泥帶水,直接推出了帕斯卡(Pascal)架構。随着帕斯卡架構發布的顯卡,便是我們熟悉的GTX 1080。相比于前代,GTX 1080以更低的功耗、更高的主頻和更強的性能,直接壓制了GTX 980Ti。

當然,對于更多的裝機佬、特别是學生黨來說,GTX 1050Ti才是顯卡恒久遠,一張永流傳。

同年,AMD發布了RX 480,這張卡從命名上就不是一張旗艦顯卡,但AMD給它升級了幾次雞血驅動後,RX 480也算勉強能和GTX 1060一戰。2016年的高端市場,英偉達的勢頭依舊無人能擋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8

(索泰 GTX 1050Ti)

2017年,GTX 1080Ti如期發布。這一次AMD并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帶來了AMD Vega64出戰。但是這一次AMD敗的很徹底,AMD Vega64可以說是妥妥的智商檢測卡,發布時間比GTX 1080Ti晚了半年不說,功耗也比GTX 1080高了50%到100%。雖然Vega64在某些測試上能戰勝公版GTX 1080,但無濟于事。至于GTX 1080Ti,那就更不是Vega64能望其項背的對手了。

不過AMD同年發布的RX500系列倒是在中低端市場占住了一席之地。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9

(AMD Vega64)

進入2018年,顯卡廠商一直都在尋求性能之外的突破,例如更好的畫面改善技術、加入AI等等。基于圖靈(Turing)架構的顯卡RTX 2080發布之後,顯卡的時代再一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正如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圖靈本人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一樣。

RTX 20系列所帶來的實時光線追蹤DLSS技術,令遊戲體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RTX 20系列的顯卡也完成了性能上的全新突破,開全高特效玩3A大作好像也變成了一個常态。這一年,面對跨時代的RTX 20系列,AMD基本沒有什麼動作。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10

(索泰 RTX 2080 PGF OC)

2019年,是玩家狂喜的一年。這一年英偉達除了在RTX 20系列上的深耕,還推出了甜點GTX 16系列顯卡。GTX 16系列成為了當時預算不高的玩家的首選。而AMD終于更新了架構,基于全新RDNA架構的顯卡RX 5700XT發布。

雖然RX 5700XT不支持光線追蹤,但其帶來的圖像銳化和FFX技術也足夠亮眼。這次AMD選擇了性價比戰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定價高昂的RTX 20系列旗艦進行了一定的打擊。

評測amd搭配n卡(顯卡故事會最終回從勢均力敵到N卡獨大)11

(索泰 RTX 3090 PGF OC)

2020年9月,RTX 30系列如期發布,使用了新一代的安培架構,擁有着更強大的光線追蹤和AI性能,DLSS也得到了升級。更為驚人的是,RTX 3090支持了8K的顯示,無論是遊戲還是創作生産,這款顯卡都是目前碾壓級别的存在。

當然,作為老對手的AMD也來勢洶洶,十月份蘇媽就帶着全新一代的RX 6000系列出來砸場子了,采用了更新的RDNA2架構後,這一次AMD終于補票了光線追蹤技術,也帶來了FSR功能,整體上能和RTX30系列打個有來有回,雖然仍有差距。

至此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故事結束。

2021年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不知道老黃的下一個GPU架構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2022年,讓我們一起期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