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國慶節假日深夜,蘇州大學陽澄湖校區機械實驗樓依舊燈火通明。樣品制備、實驗平台搭建、編寫程序、調節參數……機電工程學院的微納機器人課題組如往常一樣開展着科研工作。
“科研人有着科研人的使命,我們就是想争分奪秒做好科研工作,實實在在拿出國家需要、對社會有用的科研成果。”微納機器人課題組負責人楊湛教授說。
不久前,該課題組研發出利用磁流體液滴制成的機器人,這款具有強大變形能力的機器人可以自由穿梭在極端變化環境中,能在遇到障礙物或狹窄通道時自行分解,又能重新組裝在一起,實現了機器人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的可控調節,有助于提高其在體内受限環境中的适應能力和病變組織深處的可達性,是微型機器人技術和軟體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
如何讓磁流體液滴機器人在體内“大顯身手”,實現腫瘤靶向藥物輸送、血栓消融以及微型外科手術等操控,是微納機器人課題組下一步的攻關重點。
在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孫立甯所領銜的機器人團隊中,有工業機器人、康複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微納器件等多個課題組,“實用”一詞時常被提及。
近年來,腔鏡手術機器人、脊柱微創手術機器人、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先後走上手術台,采摘機器人、噴藥機器人不斷叠代升級,20多種型号工業機器人相繼服務于生産一線……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孫立甯團隊通過産學研方式創立蘇州協同創新醫用機器人研究院,培育醫療機器人企業40餘家,在承擔多項國家重點基金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上,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一項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團隊還先後孵化江蘇彙博、蘇州康多等機器人領域領軍企業,累計産值超100億元。
2013年,從日本名古屋大學微納系統工程系博士畢業的楊湛學成歸來,加盟蘇州大學孫立甯教授團隊,這一幹就是近十年。“雖然留在國外各方面待遇條件都很好,回國後很多都要從頭開始,但還是毅然回國了,就是想以自身所學實現自己的科學抱負,做國家真正需要的科研。”盡管長年累月的科研工作相對單調枯燥,但也不乏小有成就之時,這些都能讓楊湛甘之如饴。
“國家和産業所需就是我們的科研所向,這個‘所需’,一是讓科技成果看得見、夠得着、用得上,二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我們都要做好。”這是孫立甯時常對青年科研人員說的一句話,既是團隊開展科研工作的基本導向,也飽含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團隊中許多青年科研人員是留學歸來的,孫立甯一直鼓勵大家開展真正感興趣且實用的科研工作,充分的科研自由度和包容度讓不同課題組在相互配合中吸收融合國外先進技術,也在自主創新中激發出新的科研思路。除了為青年科研人員的發展搭建平台,團隊在學生培養上也“頗有心得”,既狠抓學生的專業素養,更注重培養青年學生科技報國的情懷。
從剛開始的手把手教,到如今引導學生以自己為主體,在全系統科研項目中自主開展工作,結合國家及産業需求,清楚了解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應該怎樣做。“學生遇到瓶頸問題我們會幫忙解決,相互平等交流探讨,出現分歧的時候會多聽聽其他建議。”楊湛說,團隊多年來持續為國内多個機器人龍頭企業輸送核心人才與關鍵技術,很多畢業生都已成長為企業技術及研發骨幹,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行業中人才不足的短闆,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科技報國。
通訊員 楊舒婷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楊頻萍
編輯: 蔣明睿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