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

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9:59:45

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來源:南方日報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砺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标識正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内涵,對于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内涵)1

抗疫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内涵

來源:南方日報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砺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标識。正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内涵,對于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命至上的為民情懷

在重大危機面前,對待生命的态度檢驗一個政黨的道德良知和價值取向。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天災,更是一份國家治理的特殊命題考卷。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在考卷上的鄭重作答。

生命至上,诠釋了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為民情懷。危機之下,中國共産黨對生命的尊重和救護見于抗疫鬥争的每一個細節。不遺漏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年逾百歲的老人,每一個生命定當全力以赴,每一個生命都賦予平等對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莊重承諾成為應對疫情的首要原則。正如所強調的,“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堅定的政治立場。

生命至上,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的生動實踐。在疫情暴發的危難關頭,中國共産黨460多萬個基層組織,築起一座座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數百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曆經疫情磨砺,中國人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與疫情賽跑,護百姓安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最可靠的保障。

舉國同心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體現了家國一體的價值認同與人生追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人民戰争。全國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了這場疫情防控鬥争,繪就了舉國同心的時代畫卷。

舉國同心,人們的家國情懷彰顯為生命護航的大愛情懷。從黨中央果斷作出關閉離漢離鄂通道的決策,到346支國家醫療隊、超過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中國最頂尖的10個院士團隊奮戰一線,全國近1/10的重症醫學骨幹接力上陣。廣大公安民警、新聞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等堅守崗位,深入一線,社會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形成萬衆一心合力抗疫的必勝力量。正是家國情懷中護佑生命的大愛,為我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舉國同心,人們用家國情懷诠釋着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一封封請戰書、一枚枚紅手印、一個個“最美逆行者”聯結成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疫情不散,婚禮不辦”的彭銀華給我們留下了心酸的遺憾和感動;“身上挂滿藥袋”的豐楓帶給我們深深的敬意和感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的神速令人敬佩;更有14億中國人宅在家裡的自覺配合,是我們用齊心和堅持彙聚起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書寫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中國抗疫故事”。

舍生忘死的壯士情懷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帶領中國人民曆經了許多重大突發事件的考驗。“中華民族能夠經曆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不是因為有救世主,而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的壯士情懷。

舍生忘死是一種同困難作鬥争的精神對壘。“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是震撼人心的磅礴聲音和铿锵誓言。從重症病房争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從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産到科研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堅守的是一種面對困難時無所畏懼的信念,也是經風曆雨時的勇往直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偉大抗疫精神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踐行者。

舍生忘死是中華兒女取得抗疫勝利的力量源泉。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鏖戰中,戰鬥在最前沿的廣大醫護人員以生命赴使命,挺立在疫情的風口,為病人撐起生命的藍天。他們用慷慨前行與14億人民共同築起抗擊疫情新的長城。指出:“抗疫鬥争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

尊重科學的求真情懷

疫情的暴發與應對是人類社會永恒且富有挑戰性的艱巨任務。指出:“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科學是戰勝疫情的根本措施,為人類戰勝疾病提供有效手段。

應對疫情離不開科學精神的堅守。面對前所未聞的新型傳染性疾病,中國在抗疫鬥争中秉持科學精神,遵循科學規律。多次強調,既要有責任擔當之勇,又要有科學防控之智。試劑、疫苗、有效藥物,是增強人民群衆抗擊疫情的信心保證。病例診斷治療的深入研究,成功救治經驗的及時總結,不斷完善的診療方案,千方百計提高重症病例的救治效果,這一系列性命交關的得力舉措,歸功于我國廣大醫務及科研工作者戰勝疫情的決心和嚴謹自律的科學精神。

應對疫情必須以科學态度來對待。防控疫情不能偏離科學的軌道,不能脫離對生物規律的探索和揭示。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态度終将是戰勝疫情的最有效武器。疫情應對中,我們既要相信科學,也要尊重科學家以及疾控專家在公共衛生事件決策中的作用,更要加大衛生防護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提高公衆預防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用強大的科學武器确保人民群衆的生命健康安全。

命運與共的天下情懷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旨在倡導全球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特殊形式告誡世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

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綻放出命運與共的人道主義光輝。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人類命運與共的天下情懷。中國在第一時間與國際社會分享疫情研究成果,為病理學研究、疫苗研制以及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鐘南山院士通過視頻報告的方式,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經驗。在對人類構成共同威脅的公共衛生危機面前,唯有團結協作才能化解全球性風險。

中國與世界各國守望相助,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诠釋。在疫情肆虐之時,國際社會通過領導人的國事訪問、電話、信函以及捐款捐物等不同形式支持中國抗擊疫情。中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先後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彙援助,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等。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各國真切體會到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疫情過後,曆史銘記的不僅有中國人民抗疫鬥争的英勇頑強,也有各國攜手應對疫情的風雨擔當。(作者:曾漢君 系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