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規模龐大、内容豐富、流傳甚廣的中古阿拉伯民間故事集。高爾基譽之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的開頭。相傳在古代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海島中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發現王後和妃子"不貞",殺死她們後,國王每夜娶一少女,翌晨殺掉。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了使無辜婦女免遭殺戮,自願嫁給國王。她用講故事的方法,引起國王興趣而暫不殺她,這樣夜複一夜至一千零一夜,最終國王被感化,與她白頭偕老。《一千零一夜》實際上并沒有一千零一個故事。按阿拉伯人語言的習慣,在一百或一千之後加一,旨在強調其多。據阿拉伯原文版統計,全書共有134個大故事,每個大故事又包含若幹個小故事,以山魯佐德講故事作為發端,組成一個龐大的故事群。中國在明朝以後稱阿拉伯為"天方國",書中的故事都是在晚上講述,故舊譯本相對于英譯本名稱《阿拉伯之夜》而名為《天方夜譚》。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爾.艾夫薩乃》(即"一千個故事"),最初可能來源于印度,由梵文譯為古波斯文再轉譯為阿拉伯文,并加進一些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即以巴格達為中心,10至11世紀編寫的阿拔王朝(750-1258年),特别是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源自埃及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年)時期流傳的故事。三種來源的故事,都經過了阿拉伯人的融化和再創作,明顯地打上了阿拉伯帝國時代的烙印,成為阿拉伯民間文學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一千零一夜》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經曆了漫長的8個世紀,其間經曆代統治者和封建文人的潤色、改造,因此精華與糟粕雜糅。一些故事美化君主,一些故事寫勞動者憑借幻想的形象或寶物從而改善自身的地位和處境,雖然反映了當時勞動者的願望,也反映了他們的局限。
《一千零一夜》在阿拉伯文學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這之前,阿拉伯文學的傳統形式是詩歌和散文。《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優秀的一部以人物為主的民間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約在十字軍東征時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傳到歐洲。薄伽丘、喬叟、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等人的創作,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它的影響。從歐洲的音樂和繪畫裡,也可以感受到它深深的印迹。"芝麻開門"等詞語和典故,被人們在創作和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