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這兩天正是期末複習沖刺的緊要關頭,不少家長抓住最後的時機給娃查錯題、糾錯字。昨天,杭州一位家長聯系快報記者,說孩子期末模拟卷中的一道題讓她“有點不服”!
這是四年級上冊的一道科學探究簡答題,題目用卡通圖片模拟了聲音傳播到人耳的過程,要求在相應位置标出人耳的構造。在代表外耳的位置,王女士的兒子寫上了“耳廓”,卻被老師用紅筆圈了出來。兒子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把正确答案“耳郭”訂正在一旁。
寫“耳廓”居然要被扣分? 媽媽較真
“寫‘耳廓’居然要被扣分?!”王女士翻出了孩子的科學書,在這本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級上冊《科學》教科書中,第一單元第四節“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一課中,用圖例的形式标明:人的外耳是由外耳道和“耳郭”組成。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說‘耳廓’啊,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耳郭’的說法!你覺得是不是錯别字?”王女士較起了真,又找出最新版的《新華字典》,“《新華字典》裡沒有‘耳郭’,隻有‘耳廓’!”為求結果準确,王女士又去查了百度百科、《辭海》,甚至是醫學科學雜志。百度百科顯示“耳郭”即“耳廓”,《辭海》中顯示是“耳郭”,一些醫學雜志中有用到“耳廓”,也有用到“耳郭”。
這下王女士徹底混亂了,難道“耳廓”和“耳郭”可以通用?那孩子答題時寫了“耳廓”,是不是不應該算錯誤呢?“倒也不是試卷上一分兩分的事情,萬一是教材的錯誤,這個問題要是搞清楚了,也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王女士的較真精神感染了記者,于是特意跑去新華書店買來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發現“郭”有三個釋義:一是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如城郭、東郭等,大家常說的“東郭先生”,其實是指住在城牆東面的人,而不是姓郭的人;第二個釋義是“物體周圍的邊或框”,在這個釋義中,就有“耳郭”一詞;第三個釋義就是姓氏“郭”了。
同時,在“耳”字的釋義中,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還畫出了人的耳朵結構圖,圖中标明——“耳郭”包含了耳輪、耳屏、耳垂這三部分。對于“耳郭”一詞也有明确的解釋——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軟骨構成,有收集聲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王女士也向孩子的科學任課老師進行了求證,老師的答複是這樣的——原先的教材“耳廓”和“耳郭”兩種寫法都是正确的,但是新教材改版之後,書本上隻有“耳郭”,老師們閱卷出題都是以書本和教學大綱為準,如果改卷老師嚴格按照教材批改的話,寫成“耳廓”是要扣分的。
對于這一說法,記者采訪的另一位科學老師也表示了認同:“這一屆四年級是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之前的老教材一直叫‘耳廓’。也許是新教材發現這個詞不夠規範,才做出了這個修改。” 同時,這位科學老師認為,不管是叫“耳廓”還是“耳郭”,這個問題不涉及對科學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更有價值的問題上。“不過敢于對教材提出質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鼓勵的。”
到底是“耳郭”還是“耳廓”?
教材編寫者這樣回應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鐘小勇從語言學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耳郭”和“耳廓”兩者都是規範的,可通用的,《現代漢語詞典》也是這樣處理,而且現實生活中都可見到用例。
“不過細究一下,‘耳郭’和‘耳廓’意思上還是有些微差異。‘耳郭’範圍更大,包括耳輪、耳屏和耳垂;而‘廓’有一個意思是物體的外緣,‘耳廓’既然是外緣,應當與耳輪更接近。”不過鐘老師也表示:到底如何取舍,還需咨詢醫學專家(特别是耳科專家)的意見。
記者聯系上了這本教材的編寫人員,将王女士的疑惑傳達給了副主編喻伯軍。喻伯軍說,教材的編寫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經過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委員會的審定,以及教科社特聘“科學家小組”的審查。“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地讨論過這個字,也咨詢了中科院聲學專家,‘耳郭’與‘耳廓’通用,但專業書籍中用‘耳郭’為多,因此‘耳郭’是更為規範的寫法。”
“語言文字是不斷叠代升級,一直在變化的,小朋友在答題時寫‘耳廓’不代表是錯的,但寫成‘耳郭’會更好。”喻伯軍說,“随着社會的變化發展,這樣更新字詞用法的例子其實不少,我們建議學生在答題時還是以最新的教材為準。”
家長: 瞬間覺得自己的知識 需要更新了
那麼,在大家的日常認知裡,“耳廓”和“耳郭”到底哪個用法更普遍呢?昨天,記者在家長群、朋友圈裡随機做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不假思索選擇了“耳廓”,隻有極少數人知曉“耳郭”的詞義和用法。
一位四年級孩子的家長留言說:“我看到孩子寫‘耳郭’,我還圈出來問這是什麼?孩子斬釘截鐵地說就是‘耳郭’,課本裡就是這樣的。”家長一翻課本,果然是“耳郭”,瞬間覺得自己的知識體系需要更新了。
在大多數選擇“耳廓”的人中,也不乏猶豫良久無法确定的:“應該是耳廓吧?我記得以前老師教的時候沒有‘耳郭’這個說法,難道又出新詞了?”
确實,近幾年來,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比如“呆闆”本來讀ái bǎn,但是後來為了尊重大衆的習慣,這個詞的讀音更改為dāi bǎn。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耳熟能詳的詩句“白雲深處有人家”。在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後,修訂為“白雲生處有人家”。一些近來湧現的新詞語,在經受了時間的檢驗後,成功被收錄進《現代漢語詞典》,如點贊、白菜價、爆紅等。
正如一位家長留言所說:知識更新叠代太正常了,作為家長也應該更新下自己的知識,跟孩子共同成長。
網友: 我直接蒙了 一年級的字都不會教
昨天,“愛寫作的獅子”微信推送這條信息後,網友們也讨論熱烈——
網友“藍水木”:同是四年級,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我們讀書的時候都是寫耳廓……算是時代的升級。
網友“無名”:學習了,一直以來,都隻知耳廓而不知耳郭。
網友“孔孔”:我當時也以為孩子寫錯了,結果孩子說老師就是這麼教的,可憐了80後的父母。
網友“我不聽我不聽”:知識更新叠代太正常了,“耳郭”然是更準确的寫法和說法,那就應該采用。同時,大家作為寶爸寶媽,也應該更新下自己的知識,挺好的。
網友“羅中非”:要我是老師,我絕不扣分,既然教材中是“郭”,那孩子的“廓”從何而來,必然是更多的閱讀,更多的課外擴展!就為這個,加分都不為過!
網友“西域伊子”:新教材很多内容和我們以前都不一樣了,女兒一年級的生字筆畫順序都改了,我直接蒙了,一年級的字都不會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