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時下電視劇《清平樂》大火,劇中的宰相之争非常精彩,但電視劇畢竟演義成分較多,不能完全還原真實曆史。宋仁宗趙祯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2年。他在位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當然,一個創造了清平盛世的皇帝,自然離不開衆多朝臣的輔佐。趙祯在位時,前後共有23位宰相,正是他們的付出,讓宋仁宗稱為千古第一仁君。
1、王欽若:制定官員升遷制度,撰修國史
王欽若是“南人為相第一人”,五鬼之一,人稱為“瘿相”。宋仁宗即位之初,劉太後垂簾聽政。王欽若作為曾經擁立劉太後上位的功臣,看準機會,再次出手,進獻《遷叙圖》,提出百官升遷制度,受到劉太後和宋仁宗的賞識,王欽若因此再度拜相,奉命撰修《真宗實錄》。
2、丁謂:排擠交好寇準的大臣,與王曾争權
丁謂與王欽若等人,時稱五鬼,前後共在相位七年。宋真宗去世後,丁謂擅改真宗遺诏,将交好寇準的官員悉數清除,并排擠自己的副手王曾,以達到獨掌大權的目的。在雷雲恭擅自更改真宗陵穴後,丁謂極力為其隐瞞,事發,丁謂被革職抄家,貶往崖州。
3、馮拯:監修國史、真宗陵墓
馮拯為相不足三年,為官清貧廉潔。丁謂被罷相時,劉太後一度曾想誅殺丁謂,馮拯以宋仁宗即位不久,不宜殺人為由谏止。之後他取代丁謂和雷雲恭,監修國史和真宗的山陵建造。因身體多病,曾五次上表請辭,劉太後派内官前往馮府探視,發現其家貧如洗,遂給予賞賜,罷相後不久馮拯去世。
4、王曾:智除丁謂,鎮守邊防
王曾在宋仁宗時期,曾兩度為相,時間長達九年,第一次為相時智除奸臣丁謂,受到劉太後和仁宗器重。他為官嚴謹穩重,極力打壓投機鑽營者。因壓制劉太後姻親,被劉太後以後宮失火為由罷相。出任地方後,王曾政績突出,受到百姓的擁戴,為其立生祠紀念。在劉太後駕崩後,王曾再度為相,因反對呂夷簡專權跋扈,二人同時被罷相。
5、李迪:敢言直谏、嫉惡如仇
李迪是狀元出身,曾兩度為相,宋真宗時被奸臣丁謂排擠,又得罪劉皇後,被多次貶官。劉太後去世後,李迪再度為相,曾多次反對呂夷簡專權跋扈,因此再次被罷相。此後,李迪曾自請戍邊,抵禦西夏李元昊,被入仁宗拒絕,改知青州。
6、張知白:清正廉潔、克己奉公
張知白為相不到三年,在任上不以位高權重而毀名節,他為官崇尚節儉,“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對于出行依仗、爵位視若身外之物。他不屈服與困難和權貴,被認為是宋朝最有名的賢相。死後,被仁宗追谥文節。
7、 張士遜:一代帝師、三度拜相
張士遜在宋真宗時曾任仁宗的老師,他寬厚待人、體憫百姓,安民生、厚民力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宋仁宗。張士遜在64歲時拜相,受到了宋仁宗的特殊禮遇,仁宗曾禦書“千歲”二字相贈,被譽為是“宰相得謝者,自士遜始”。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宋仁宗成為一代仁君。
8、呂夷簡:安撫邊疆、知人善任
呂夷簡出身官宦世家,三度拜相,在任近八年時間。面對契丹的入侵,他反對遷都洛陽,并奏請設立北京(大名府),彰示皇帝親征,以威懾契丹南下。在用人方面,他對反對自己的人不夠寬容,大多被貶黜遠方,但對于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賦予了重任。呂夷簡曾多次派人與西夏、契丹和談,雖然實現了和平,卻增大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9、王随:佛系宰相、無所建樹
王随自幼家境貧寒,曾立志成為唐朝宰相裴休一樣的人。他提提倡外嚴而内寬,為相一年時間,除了和幾位宰相因事争吵之外,無所建樹。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醉心佛教,撰修佛學典籍。
10、陳堯佐:興修水利、推進改革
陳堯佐出身官宦世家,可謂是書香門第,因兄長陳堯叟、弟弟陳堯咨皆為狀元,俗稱陳氏三狀元,并且兄長陳堯叟在真宗時也曾任宰相。陳堯佐早年受丁謂排擠,長期在地方任職,他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頗受百姓擁戴。他擔任宰相一年時間,提出裁減官員,革除繁文,主張因地制宜發展生産,因老病辭職。
11、章得象:恪盡職守、居位自若
章得象為相八年,不任用私人,曾十次上表請辭,宋仁宗才同意其緻仕。他一貫尊賢重士,扶掖後進,平易近人;為官46年,曆任16次升遷,卻從未受到貶黜,可謂是北宋官場一大奇迹。在慶曆黨争時,他不攀附任何一方,緻使《宋史》評價他“無所建明”。去世後,宋仁宗破例親臨祭奠,以示哀悼。(宋朝規定,緻仕大臣葬禮,皇帝是不允許親臨祭奠的)
12、晏殊:唯賢是舉、扭轉戰局
晏殊能詩善文,在政治和文學上造詣頗深。宋真宗駕崩後,面對丁謂、曹利用互相争權的亂局,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劉皇後垂簾聽政,穩定了局面。晏殊曾建言四事,加強了宋軍軍備,扭轉了宋夏戰局,平定了西夏入侵。他擔任宰相僅兩年時間,因撰修李宸妃墓志失誤,被彈劾罷相。晏殊最大的貢獻是為宋神宗推進了一批能臣,如範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得到重用,為仁宗之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13、杜衍:革除民弊、支持新政
杜衍在地方時,以擅長治獄聞名。他對法律條文多有革新,又能盡量革除民弊,他既為能吏,又能兼擅民政。杜衍是宋朝曆史上有名的“百日宰相”,因支持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的慶曆新政,被反對派誣陷結黨,被罷,為相時間僅僅120天。之後賦閑十年,臨終還不忘勸誡宋仁宗加強邊防。
14、賈昌朝:革除軍弊、使官員年輕化
賈昌朝曾采取懲治首惡,制止高利貸在軍中泛濫,以穩定軍心。面對官吏冗雜老弱現象嚴重,賈昌朝建議裁減老弱昏庸官員,逐步使官員年輕化。他還奏請仁宗改革賦稅徭役制度,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賈昌朝為相不足三年時間,為相期間北宋連年災害不斷,遂沿用漢朝因災異冊免三公的故事,自請罷相。
15、 陳執中:擁立功臣、大公無私
陳執中的發迹在于當你擁立仁宗為太子,所以與宋仁宗關系十分深厚,後因擒獲王倫而入朝參知政事。他兩度為相,前後時間八年,卻無所建樹。但其大公無私,曾拒絕提拔女婿官職,因此登門送禮之人也大為減少。陳執中被罷相,不是因為他人排擠,而死因為自己的桃色醜聞被罷,也是仁宗朝宰相裡面最倒黴的一個。
16、文彥博:出将入相、體恤為民
文彥博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聲名内外。他雖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謙遜下士,尊德樂善。文彥博執政于承平之時,史稱:“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他輔助朝政,平雪冤獄,處處為百姓着想,建樹頗多,為北宋中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17、 宋庠:反對新政、無所建樹
宋庠(xiáng)曾連中三元,宋仁宗親政後,宋庠參知政事,因得罪呂夷簡,又反對“慶曆新政”被貶知揚州。新政失敗後,他重新入朝,宋庠為相兩年,無所建樹,因縱容子弟不法,被包拯彈劾。晚年在地方任職期間也沒有太大政績。
18、龐籍:通曉律令, 擅長吏治
龐籍為相僅僅不到兩年時間,即被宦官、言官集團排擠罷相。他在任期間,推薦了不少能臣良将,諸如狄青、司馬光、周美、李師中、王莆等。他的主要政績在地方,因為通曉律令,治軍嚴明,而且擅長吏治,深受軍士和百姓擁戴。
19、 梁适:有勇有謀、體恤百姓
梁适出身梁氏名門,時稱“滿堂笏,梁半朝”。他與父親梁颢、兄長梁固被稱為“忠孝三梁”,可與“文情三蘇”(蘇洵,蘇轼,蘇轍)比肩。梁适為相僅僅一年時間就被言官彈劾罷相。他曾建言拒絕與契丹稱“南北朝”并立,出知地方期間,體恤愛民,改革鐵政,并多次擊敗西夏入侵。
20、劉沆:啟用賢人,救正時弊
劉沆探花及第,前後任宰相7年,是宋朝由進士提拔為宰相第一人。他任職期間,提出吏治三大弊病,力圖革新,拒絕保薦近臣,并啟用賢人,改革升遷制度。因此得罪了大批權貴,衆多朝臣群起攻之,劉沆孤掌難鳴,隻好自請罷相。
21、韓琦:抵禦西夏、推行新政
韓琦在地方任職時,與範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稱“韓範”。入朝後又與範仲淹、富弼主持“慶曆新政”,被視為官僚楷模,與富弼齊名,并稱“富韓” 。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
22、曾公亮:革新吏治、懷柔西夏
曾公亮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宰相九年。仁宗期間,他曾提出磨堪法,改革官員升遷和考核制度,同時提出裁減冗兵的方案,以減輕國家财政支出。宋夏戰争期間,曾公亮提出懷柔政策,先禮後兵。宋夏議和後,又積極建議仁宗加強邊防建設。
23、 富弼:推行新政、出使遼國
富弼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兩度拜相。曾兩度出使遼國,在談判中,他從各方面陳述了雙方的利害關系,據理力争,拒絕割地要求;緻使遼興宗自知理虧,遂息兵甯事,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戰事。任樞密副使時,與範仲淹等共同推行慶曆新政。新政失敗後,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數十萬災民。晚年再度為相時,反對王安石變法,曾勸誡宋神宗“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