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4 17:34:35

手術體位安置是患者實施手術的必要前提,也是手術室護理的核心技術之一,臨床上标準手術體位安置需要手術室護士、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三方協同進行,才能将患者安置妥善到位,以滿足手術野顯露,以及患者氣道安全、體位安全舒适等需求,預防和減少體位并發症的發生。手術體位安置操作是專業技術、人文關懷、溝通協調等手術室特殊護理學科精髓的充分體現。

仰卧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

1.避免患者頭頸部損傷使手術床頭闆置于水平位,需要根據患者頭部高度選擇合适的頭墊,注意避免患者頭部過伸或過屈,保證其頭部無懸空。

2.避免眼部水腫、眼壓過高 手術床調節頭低足高時,角度不超過30°。

3.避免臂叢神經損傷 對于因肥胖不易約束手臂置于體側的患者,采用擱手闆固定,注意保護肘關節和腕關節。使用擱手闆時維持手臂自然舒展,避免肘關節從擱手闆上滑落而損傷臂叢神經。

4.避免患者雙下肢損傷 膝關節和踝關節組織薄弱,在安置體位時,雙腿分開,避免關節相互接觸,防止使用單機電灼時因小電流通過而導緻燒傷。

5.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墜床 妥善固定患者,将手術床調節頭高足低時,角度應小于30°,可使用記憶海綿墊将雙下肢擡高。

6.避免增加壓瘡風險調節體位至滿意後,再進行約束,切不可先約束後調節,避免增加身體與床面間的剪切力,增加患者壓瘡發生的風險。

側卧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

1.避免耳廓損傷 對頭部采用高度合适的薄枕或體位墊進行托高,保證頸椎處于同一直線,頭部墊流體墊,使耳廓置于圈中。

2.避免臂叢神經和背肌損傷 患者雙臂外展小于90°,避免手臂上舉,過度牽拉肩關節及背肌,在下胸壁處放置軟墊,使胸部充分擴展,防止下側手臂受壓。

3.避免雙下肢的交叉點狀壓迫導緻的壓力性損傷和電灼傷雙下肢間可選用軟枕或隧道墊分隔,患者下側腿部自然彎曲,上側腿部從膝關節至踝關節置于隧道墊上,保持股骨軸向平行,減少側卧位時上側肢體直接壓迫下側肢體,保證靜脈回流。

4.避免男性患者外生殖器損傷男性手術患者擺放體位時,合理擺放體位墊,注意保護外生殖器,避免陰莖受壓、水腫。

5.避免患者墜床意外 體位安置完畢及手術結束後拆除擋闆時妥善固定患者,安置45°側卧位時患者身體穩定性較差,應仔細固定,防止墜床。

截石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

1.避免皮膚損害 對于骨突出部位、肌肉脂肪組織較薄弱的部位,需要重點防護,防止因長時間受壓而導緻皮膚及皮下組織損傷。采用頭低膀胱截石位時,受力點會集中于枕部和肩胛處,再加上剪切力的作用,使患者背部皮膚極易受到損害,應注意做好背部皮膚保護。

2.避免臂叢神經損傷保持術中上肢外展小于90°,遠端高于近端。

3.避免腓總神經損傷 擺放體位時,将患者膝關節擺正,腘窩騰空,兩腿間角度不超過135°,避免過度牽拉,腿架對腿的支撐面應在小腿肌肉豐厚處,并妥善固定。同時提醒醫生注意站立的位置,不要将雙手或身體壓在患者的腿上。

4.避免下肢靜脈血栓 擺放體位時放置體位墊,将患者膝關節擺正,腘窩騰空,合理約束下肢,約束帶不可過緊。

5.避免急性循環功能障礙截石位患者雙腿不可放置太高,恢複體位時緩慢放平,防止有效循環血量驟減,造成急性肺水腫和頑固性低血壓,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指标,尤其是年齡較大或者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

1.避免眼部損傷 避免眶上神經、眼球、角膜損傷,視網膜中央動脈閉塞,急性青光眼等眼部損傷。保證患者前額的支撐點不低于眼眶,為患者塗上眼膏,用輸液敷貼或薄膜覆蓋雙眼,以免消毒液進入眼睛,每間隔30min 觀察患者面部,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必要時适當調整受力點,改善患者顔面部血液循環。

2.避免舌部損傷 口腔給予紗布墊保護,防止舌外伸。

3.避免顴骨、口唇損傷 頭面部的支撐點應選擇前額、兩頰及下颌,避免對顴骨直接壓迫,同時下颌部支撐應避開患者口唇。

4.避免手臂損傷手臂給予保護墊保護,避免與頭架、托盤架等硬物、金屬物直接接觸,造成意外傷害。

5.避免生殖器官壓傷 女性患者俯卧位時雙側乳房應重點保護,擺放時雙側乳房置于體位墊空洞處,避免擠壓;男性患者俯卧位時應注意保護外生殖器,擺放時外生殖器不能與體位墊接觸,避免受壓。

6.避免發生頸椎、腰椎和關節損傷改換體位時參與操作人員要保持步調一緻,即保持患者頭、頸、背、下肢圍繞同一個縱軸同時轉動。

7.避免皮膚損傷俯卧位時身體着力點是頭面部、胸部、髂前上棘、膝關節、足踝等部位,這些部位均為骨隆突處,肌肉脂肪較薄,應做好壓瘡防護。

坐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

1.避免患者意外下滑 緩慢、間斷地升高手術床背闆70°左右并調整手術床角度腿闆升高至15°~20°,手術床後傾15°,防止患者向下滑移。

2.避免管道脫落在安置體位時動作輕柔,安置體位前先将各管道安置好,保持通暢;坐位安置好後,協助麻醉醫生妥善固定氣管導管;術中随時觀察,防止導管扭曲、松脫。

3.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雙下肢從足趾直至腹股溝纏上彈性繃帶或橡皮驅血帶,繃帶纏繞一定要松緊适度,以患者自覺舒适為宜。

4.避免主要受力點皮膚損傷在術前擺體位時用矽膠墊墊于臀部最高點處,并拉平布單及固定約束帶。在患者胸腹部放置海綿墊,足跟部用棉墊保護,腘窩下墊小棉墊,術中定時檢查受壓部位局部血運情況,避免枕部、雙側肩胛部、背部、骶部、腘窩和足跟部等部位皮膚破損、壓瘡發生。

5.避免或減輕體位改變造成的血壓、心率的波動 操作過程中緩慢升高背闆和腿闆,每升高15°左右停留3~5min,并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讓患者自身利用間歇時間調節,避免患者生命體征發生劇烈變化。

6.避免氣管和頸靜脈受壓回流障礙及脊髓血管損傷 手術患者頭部支撐符合人體生理彎曲,避免頸部仰伸或屈曲,頭部居中,避免偏向一側。使頭部處于垂直或稍前傾位置,前傾要保持下颌骨與胸骨兩橫指距離。

7.避免手術床調節不當引起患者墜床或其他損害 巡回護士要熟練掌握手術床的調節方法,根據手術需要合理、緩慢調節手術床的角度,避免過快或操作錯誤而引起患者意外墜床或其他損害。

目錄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各種手術體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都在這裡了)1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各種手術體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都在這裡了)2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各種手術體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都在這裡了)3

一般手術後常見并發症(各種手術體位并發症的防護措施都在這裡了)4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