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嵩男
編輯|斯問
“雙11”的氣氛,最先出現在用戶的購物車裡。
《電商在線》觀察到,社交平台上關于“購物車根本裝不下我的糾結”等話題,開始引起用戶熱議。有人信心滿滿地打算清理購物車,為即将到來的大促騰出位置,結果發現自己每件都想要。很多人也是直到收到“購物車商品總數已滿”的提醒,才醒悟原來這個虛拟的電商工具,還有容量上限。
關于“購物車根本裝不下我的糾結”的讨論
我們查閱資料發現,早在2012年,當時購物車的容量為50件商品;到2015年,購物車擴容到了100件;次年又小幅擴容至120件,這也是目前購物車的容量上限,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個容量是夠用的。
但從用戶側的反饋來看,想要一個更大規格購物車的訴求一直存在。事實上,在2020年的雙11期間,“購物車為什麼要有上限”話題就曾登上熱搜,關于“購物車容量是否夠用”的投票中,也有不少用戶表示不夠用。
購物車曾因“有上限”而登上熱搜
所以,究竟有多少人的購物車不夠用?為什麼平台要設置容量上限?今年雙11前會考慮擴容嗎?帶着這一系列問題,我們聯系上了淘寶天貓平台。
從電商工具,到生活載體用戶對購物車容量的反饋,平台其實一直有具體的感知。淘寶購物車産品運營告訴我們,他們每天能收到上百份相關購物車産品的用戶反饋,其中有接近三十份指向容量問題。同時,平台每天會發生約一千萬次的“購物車已滿”提醒。
“在早年,購物車更像是一個工具。保留用戶潛在的購買需求,以及方便打包支付、湊單優惠等。但如今,購物車不再單純是工具。它成了很多用戶逛淘寶的主要場域,他們将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商品進行加購,時常逛逛、看看,探索新的商品體驗。”
運營表示,随着購物車角色的不斷變化,如今用戶使用購物車的頻次越來越高,加購商品的數量更多了。平台數據顯示,每個月有三億人,對淘寶購物車進行添加或删減操作。
我們也發現,當電商在快消品、服裝、食品等主流品類的滲透率不斷走高,如今用戶已然習慣将自己的衣食住行通通“加購”。購物車所承載的遠不止于商品,也是每個人的生活。購物車裡既有油鹽醬醋茶,也有去往遠方的酒店和機票。既有九塊九包郵的浴室防滑拖鞋,也有價值數千元的輕奢首飾。
“我的購物車裡有我很多想買但暫時買不起的,就保留一個希望。也有必須買的食物、衣服,可能還有很多大概率不會買的商品,因為好奇就加購了,說不上為什麼。購物車感覺就是我生活的一個清單、縮影,每天逛購物車的時候,我都感覺是在審視、回顧我的生活。”社交媒體上,有用戶如此描述自己逛購物車時的心情。
“購物車相親”,單身人士甚至會通過購物車
尋找志趣相投的異性
如今也很少看到未配置購物車的電商平台,即便是快手這樣的新玩家,我們發現其商城裡右上角位置,也已出現了醒目的購物車标識。“我們一直有關注到用戶的訴求,過去我們對購物車容量,也一直都有階段性的升級,未來我們會繼續優化。”因為涉及平台規範,運營并未直接回複關于雙11前購物車是否擴容的問題。但她對部分用戶所疑惑的諸如“購物車為什麼需要設置容量上限”“擴容有成本嗎”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在很多非電商專業人士眼中,一個虛拟産品的容量增減是一件簡單的事。程序員修改一下代碼,按下回車就行了,因此也不需要設計上限,但這其實是對購物車的誤解。
購物車容量,是一個挑戰從平台角度來說,購物車連接消費者與商家,它需要與會員、商品、訂單、庫存、價格、促銷、推薦等一系列數據全部打通,且緊密結合,動态實時地為用戶提供最新的商品信息。
我們觀察發現,如今淘寶的購物車除了基礎的商品信息如圖片、标題、價格外,還包括一些商品在最近促銷活動的價格,以及對比最初加購時價格下降的幅度等幫助消費者決策的信息。
購物車展示的商品信息更加多元
“客觀地講,在近10億用戶規模下,購物車容量任何的改動,都會對技術、人力、算力造成很大的挑戰。”運營舉例,過去每一次擴容可能單服務器成本就會增加幾千萬元一年。“因為許多促銷、價格、訂單信息都處在變化之中,必須在用戶打開購物車時瞬間計算出來。所以當購物車内商品變多時,打開購物車也可能發生延時,這反而會造成不佳的體驗,因而必須增加相應的服務器。”
關于這一點,新零售領域産品經理HarryLi曾表示,“平時可能不會有什麼壓力,但在大促時,系統本已面臨上億級别的并發量,為了避免購物車商品圖片、價格等信息加載不出來,出現卡頓,設置上限是保證用戶體驗的一個手段。與動手清理購物車相比,卡頓是更不能接受的。”
以上問題,平台可以通過更大的成本投入嘗試解決。但購物車容量設計還需要考慮用戶的管理、清理成本。運營向記者解釋,2021年時淘寶曾為數十萬對購物車容量需求較高、使用較為頻繁的用戶,針對性地擴容到了200件。但在對他們的調研中,平台發現擴容之初,用戶有較高的“逛”購物車的熱情,但後面有所消退。部分原因在于,商品太多,眼花缭亂,反而不知道買什麼。
擴容到200件後,他們仍覺得不夠用
而下滑幾十屏才有“底線”的購物車,也會讓人陡感清理的壓力。在本次“購物車根本裝不下我的糾結”的話題中就有用戶調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精心加購的一系列商品逐漸失效,因為實在整理不過來。
可見,購物車設置上限不止是産品的妥協,更是平台主動地對用戶加購的欲望進行适度引導,以優化産品的使用體驗。容量也隻是購物車體驗的一方面,管理、清理、轉化效率等,需要并行優化,才能讓容量發揮最大價值。
雙11前,購物車有哪些升級我們也觀察到,雙11前有小部分淘寶用戶的購物車,發生了一些升級。主要即涉及購物車管理、清理兩方面。
過去淘寶購物車内商品一般以店鋪進行分類,按加購時間排序,客觀地講,購物車呈現的面貌,是系統決定的。而升級後的購物車,我們看到已支持用戶自行對商品拖拽移動,進行排序、編組。
“比如可以将服裝移到一起,編為一組,命名‘發工資後買’,将為父母購買的商品編到另一組。”同時,頂部的篩選功能也新增了如“消費券”“預售”等配套雙11大促的維度。據悉購物車搜索功能未來也将升級,會基于用戶的偏好,在搜索框下方為用戶推薦搜索關鍵詞,輔助用戶搜索。
被灰測到的用戶産品畫面
購物車支持商品拖拽、分組、命名
分組、排序、篩選、搜索,社交平台上較多使用到的效率工具,被複制到電商産品中。一方面是更快、更方便、更簡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時,也是讓用戶按自己的邏輯去管理購物車。
至于清理效率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智能化清理建議”上。
“大家都是懶得清理購物車的,很多時候購物車不夠用就是因為不清理。過去的清理提醒相對偏簡單,一般都是在容量吃緊時提醒用戶清理,或是對失效商品的清理,但用戶仍需要花時間挑揀。所以我們會推出更智能的推薦清理方案。”
大促前平台會提醒用戶清理騰位置,并幫用戶篩選出一些過季商品、已購商品的同類商品。“比如你已經買了一部電視了,一般就不需要再購買了。系統會篩選出之前你比價時加購的其它電視機,詢問你是否要清理。而對女孩子來說,買衣服的頻率比較高,加購的量也比較大,推薦清理一些過季、過時的商品,會讓她們挑揀的更有效率。”
此外,大促期間的湊單、滿減一直被用戶視為“數學題”。平台會在包括購物車、訂單頁給到用戶用以湊單、滿減的商品推薦。而據悉本次雙11,會着重加入購物車商品滿減推薦。相較于外部推薦,用戶對購物車商品的購買意願更高,有助于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
“雙11期間,我們還會在購物車内開放一個‘穿越’入口。用戶可以借此看到購物車内所有參與大促商品的大促價格,提前進行打包,在正式開賣時,可以更便利地下單。”
實體購物車的誕生,是為了讓用戶更輕便地逛超市。而在電商領域,作為離成交最近的環節之一,電商購物車同樣與用戶體驗關系緊密。我們看到,随着購物車角色實質性的升級,平台也在越來越重視這一産品。
而通過采訪産品運營,我們也理解了,看似簡單純粹的購物車容量,背後其實涉及技術、資源、成本、體驗等多維度的考量,需要結合管理、清理、轉化等方面的設計。不過基于當下購物車已推出的種種優化,以及淘寶天貓對用戶體驗的進一步重視,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時隔多年之後,購物車擴容的可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