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6年前,我國頒布并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這一《條例》的頒布使我國的戶口管理辦法逐步實現向個人證件化管理為主,從而擺脫了傳統的封閉式管理辦法。我國也正式進入了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時代。
最早的身份證早在兩千多年戰國時期,商鞅就在秦國推行了個人身份證,不過當時的身份證還不叫身份證,而是被稱為“照身貼”。為了避免敵國間諜的入侵,就實施了非常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這其中就包括“照身貼”。它雖然沒有如今的身份證這樣可以保存很多數字信息,通過機器就可以讀取指紋等身份信息,但在當時也包含了很多的個人信息。它是一塊被細緻打磨過的竹塊,上面被刻上隻有者的姓氏,名字,甚至還有畫像,最後還會刻上政府的公章。這便是身份證最早的樣子。
身份證的演變
從漢朝開始都沿襲了秦朝的戶籍管理制度,并對照身貼進行了改進。唐朝時,人們發明了“魚符”。不過“魚符”隻有朝廷官員才可以使用。而根據官職的大小不同,魚符采用不同的材質。比如王爺一級品級高的官員,就是黃金脂秤的魚符,但是芝麻小官甚至就隻能用木頭。在魚符的背面會刻上官員的姓名,品級和任職的衙門。後來的朝代又推行了龜符、牙牌等大同小異的東西。
身份證号碼的秘密
直到今天,每個人手中都會有一張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證。如今的身份證裡也包含了很多數據。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身份證号碼的秘密,為什麼這一串數字就可以代表一個人,而且我們的身份證号為什麼沒有重複的。
其實身份證号的每一個數字都是有特定含義的。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的代碼;第3、4位代表所在市的代碼;第5、6位代表所在區的代碼;第7至14位表示我們的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代表我們所在派出所的代碼;第17位數字表示我們的性别。
最關鍵的就是第18位數字了,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個朋友的身份證最末位是X,這裡的X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原來,第18位數字是一個校驗碼,或者是個人信息碼。它是由号碼編制單位按照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它隻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确性。校驗碼可以是0到9中的一個數字。但很多人的末尾一位卻是X。這是因為,通過計算,這些人的身份證檢驗碼是數字10,如果直接寫上10的話,這些人的身份證号就是19位了。為了保證每個人的身份證号都能符合國家标準,所以用X代替10,而這裡的X實際上是羅馬數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