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之知識

說文解字之知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4:06:09

這是一組形近字。在表意系統的漢字體系中,以象形作為構成基本要素的漢字,形近往往意味着義聯。比如“既”和“即”。

先來看“即”字。

我們還是先來看“即”的字形演變軌迹。

說文解字之知識(說文解字系列之)1

從演變圖系中1,2,3的字形來看,“即”顯為會意字。左邊之構件即為古代的食器的形象。《說文解字·食部》:“(皀)谷之蒰香也。象嘉谷在裡中之形。匕所以投之。或說,皀,一粒也。反即之屬皆從皀。又讀若香。”意思是,皀義為谷類的香氣,會意字。以“白”、“匕”示意,“白”象稻谷在谷殼中,“匕”象用匙舀取飯粒。另有一說,是“皀(bi)”為一粒(谷物)。還有一個讀音,讀如香。右邊的部分,初文象一個張口的人的形象。《說文解字·皀部》:“(即)即食也。從皀,卩(jie)聲。(徐锴曰:“即,就也。”)可見,“即”的意思是去吃食物,或者說一個人張開嘴向食物(器)靠近去準備吃。所以,“即”的本義就是走近、靠近。《詩經·衛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成語“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其中的“即"都是用其本義。

後來,由”即“的”就食“的本義,引申出諸多其他義項。如:至、到達、靠近、迎合、符合、尋求等等。後再由”接近”或“到達”等義引申為“就”(時間副詞)、“即刻”,并由此虛化為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與“則”和“乃”的用法接近,而且還可以表示假設、讓步或轉折等關系。《史記·吳王濞傳》:“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此“即”就是:就在(某時、某地),或:就(某物)。“即山”,義即就在山上的意思。《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句中的“即”是副詞“立刻”"馬上”之義。《史記·高祖本紀》:“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這個“即”就是表假設的連詞“如果”。等等。

再說“既”。

“既”也是一個會意字。其字形演變軌迹為:

說文解字之知識(說文解字系列之)2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象一個人吃完後準備離開。這樣看,“既”的本初義和“即”正好相反。《說文解字·皀部》:“(既)小食也。從皀旡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按照許慎的解釋,“既”的意思是稍微吃一點食物;食盡。且許慎認為“既”乃形聲字,“旡”為聲符。此論不确。從“既”的初文來看,其本義為“吃完食物(準備離開)”,就是一個會意字。

段注說:”引申之義為盡也已也。”如此理解,則“既”為會意字無疑。即使如許慎所言“從皀旡聲”,“既”也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所以,“既”的本義應為“盡、完了、終了”之義。孫樵《書褒城驿壁》:“語未既,有老氓笑于旁。”即其本義也。作副詞“已經”。成語“既往不咎”的“既”即此義。還有後起的“既然”義。沈括《夢溪筆談》:“既雲孟子不見諸侯,因何見梁惠王。”句中,“既”即“既然”義。還做副詞“不久”。常“既而”連用。《後漢書·華佗傳》:“既而縫合。”還有“既------且-------”;“既------又-------”的形式。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孫子兵法·謀攻》:“三軍既惑且疑。”等等。

順便說說“卿”字。先看其甲骨文字體:

說文解字之知識(說文解字系列之)3

會意字。字形象二人跪坐對象而食之形。引申為宴餐之餐。因其有相向之義,故用為公卿(朝堂之上君臣乃相向而對),後借作官員名稱,也作君對臣的一種愛稱。後又引申為夫妻或好友之間的一種比較親近的愛稱。《說文解字》:“(卿)章也。”段注:“卿之為言章也。章善明禮也。”也正因為“善明禮”,所以才有了六卿官職的引申。今之'卿卿我我”,即是“卿”為親昵稱呼的典型例子。所有這些,無不和“卿”的本初義相關聯。

“即”為一人向食,“既”為一人已食,而“卿”則為二人對食。直至今天,我們仍可以從這三字的字形隐約看出其本初字義。或許,這也正是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特點和優點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