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燈火輝煌,百戲競陳,全民狂歡,街市上亮如白晝,繁華熱鬧。正因如此,古典小說中,不少精彩橋段被安排在這一天。
四大名著裡,《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寫耿紀等人在元宵節這天縱火反曹;《水浒傳》三十三回寫宋江夜看小鳌山,花榮大鬧清風寨;《西遊記》也安排了唐僧金平府元夜觀燈,被犀牛精抓走。至于《紅樓夢》,也多次寫到元宵節。
雖說上巳才是中國的情人節,但宋元之後,元宵節的情人節意味越來越濃。明代小說《隋史遺文》寫到,元宵節來臨之時,長安城中不少女子,“心神蕩漾,一雙腳趾頭隻管向外生”,“有衣服首飾的,妝扮了出來賣俏,沒有的東央西借,要出來走橋步月。張家妹子搭了李店姨婆,趙氏親娘約了錢鋪媽媽,嘻嘻哈哈,如癡如醉,郁捺不住”;而王孫公子、遊俠少年則“都在燈市裡穿來插去,尋香哄氣,追蹤覓影,調情綽趣,忙忙急急,眼皮上做工夫,好象聞香的螞蟻,采花的蝴蝶,幾曾踮得腳住也,何嘗真心看燈。“
《喻世明言》卷二十三《張舜美元宵得麗女》的人話詩亦雲:“多少王孫并少女,绮羅叢裡競懷春。”這一天,是青年男女結識異性、邂逅愛情的最佳時機。
這些雖是小說,但書中所寫元宵節的男女遊街觀燈結識相交的風氣,仍是可信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這些古人留下來的美好詩句也是一個明證。
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上元節遇見薛紹。
在南京,還有一段佳話和元宵節有關。
據唐人孟棨《本事詩》:
公元589年,隋大将楊素率軍兵臨建康城,南陳驸馬徐德言和妻子樂昌公主害怕城破後夫妻失散,于是把一面銅鏡一分為二,雙方各留一半,并約好元宵節在洛陽集市上持半個鏡子售賣,以此相認。陳滅亡後,樂昌公主被楊素收納為姬妾。後來徐德言果然在一個元宵節晚上,看到一個老叟持半面銅鏡在叫賣,人皆笑之。徐德言将老人引至住所,出另外半鏡合于一處,題詩曰: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
無複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陳氏得詩,涕泣不食。楊素聽說後,成人之美,召來徐德言,将公主還給了他。他讓公主為詩,公主詩曰:
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
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
徐德言與公主返歸江南,終老林泉。
這場凄美的亡國愛戀便是流傳至今的“破鏡重圓”的故事。
校對 李海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