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那吃貨的肚子裡。。。
春季,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
是萬物複蘇的季節,更是“嘗頭鮮”的季節;
對于雲南來說,好像隻有兩個季節夏天和冬天;
而對于吃貨們來說,春天是拓展新食譜的時機。
如何辨别雲南的春天?
隻能讓野外的花花草草告訴你啦!
▼
來和小編一起把雲南的春天吃進肚子裡吧!
不負這大好春光!
防癌:吃車前草
荨麻草氣味辛、苦、寒。
具有祛風定驚、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傷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荨麻,其莖有刺,高二三尺,葉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藥。上有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蛇毒,搗塗之。風疹初起,以此點之,一夜皆失”。
降血壓:吃清明菜
生于山坡、田坎或荒地,雲南各地州分布。
味甘,性平,歸肺經。具有祛風解表,化痰止咳之功效。多用于咳嗽多痰,氣喘,感冒,蠶豆病,筋骨疼,白帶異常,癰腫等。
高血壓患者除了平時服用降壓藥,不妨吃點“清明菜”。清明菜又名佛耳草、寒食菜,民間稱其為“白蒿子”。清明菜能擴張局部血管,可用于治高血壓,可以稱為“野菜中的降壓藥”。
降膽固醇:吃野生荠菜
體檢時不少人查出“膽固醇高”、“甘油三酯高”,這時可以吃點荠菜。專家介紹,荠菜中含有乙酰膽堿、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液及肝裡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此外,荠菜中還含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綠素等營養成分,具有利尿、解熱、止血、明目等養生功效。
月經不調:珍珠菜
珍珠菜性味辛、味微苦、辛、甘淡、性寒、平。多年生草本,淡紅色,莖直立,生于路邊、山坡草地較潮濕地方。
具有活血解毒、潤肺、去瘀明目、祛風止咳、調經之功效。全草入藥,可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小兒疳積、水腫、痢疾、風濕痹痛、乳痛、跌打損傷等症。外用可治療癰疖、蛇咬傷等症。
降血糖:吃馬齒菜
糖尿病雖然目前無法根治,平時多吃點馬齒菜可以起到降血糖、控血糖的作用。馬齒菜,又叫馬齒苋﹑長壽菜。馬齒菜含有豐富的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胰島腺分泌胰島素,調節人體糖代謝過程、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又被醫生們稱為餐桌上的“胰島素”。
補充維生素和氨基酸:吃棠梨花
棠梨花,大小就喜歡吃,它的味道越嚼越有味。我認雖然尋常,也能算上極品美味!從冬臘月到初春,是棠梨花綻放的時光。白色的花瓣吐着嫩黃的細蕊,瀾滄縣的棠梨花,成熟時變成紫銅色,味道酸甜可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氨基酸。
防動脈硬化:吃小根蒜
小根蒜又名薤白﹑理蒜。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其作用是通陽化氣、開胸散結,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過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消化不良:吃蒲公英
蒲公英大家都很熟悉,小時候我們都玩過吧!摘一朵花輕輕一吹,它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廢物,在農村沒玩具的孩子們就靠它來取樂;不過它的葉子你可曾吃過呢?
嫩的蒲公英,做出來的菜既美味,又有藥用價值,味道有點苦,但對消化不良、腸胃不好的人可以适當吃點“婆婆丁”。專家介紹,“婆婆丁”其實就是蒲公英,尤其适合肝火旺、火氣大、消化不良及便秘者食用。
防胃癌:吃折耳根
雲南人習慣魚腥草叫做折耳根,折耳根中每百克含蛋白質2.2克、脂肪0.4克、多糖6克、鈣74毫克、磷53毫克以及揮發油等。這些物質對病竈有一定抑制作用。經研究證實,折耳根對癌細胞分裂最高的抑制率為45.7%,多用于防治胃癌、贲門癌、肺癌等。
這道美味在雲南人的餐桌上吃法有很多種,涼拌、炒、水煮都可以。折耳根全身都是寶,根、莖、葉都可以吃,個人覺得涼拌出來的味道最好!
防感冒:吃穿心蓮
穿心蓮,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這個季節吃再合适不過了。上餐桌的穿心蓮是菜用穿心蓮,雖然都有清火的功效,而藥用穿心蓮不能食用,菜用穿心蓮是人工培植的野菜,在各大超市都能買到。穿心蓮中含有穿心蓮酯等天然消炎和抗病毒成分,對流行性感冒、肺炎、咽喉炎、口角炎等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排毒:吃魚眼菜
魚眼菜為菊科植物小魚眼草或菊葉魚眼草的全草。有清涼、敗火、排毒的作用,生于溪邊、路旁、山坡,可以用來煮雞蛋湯。
治咽炎:吃馬蘭頭
得了咽炎有痰咳不出,咽不下,非常難受,這時可以吃點馬蘭頭。馬蘭頭性味辛涼,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一般患咽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等化膿性炎症時就可以請它來幫忙。
痔瘡便血:吃香椿
香椿是名副其實的“十全蔬菜”,含有人體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素,蛋白質、糖類、脂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可用于久瀉久痢、腸痔便血等病症。
清涼解暑:吃苦涼菜
這是雲南壯家美食,可以清涼解暑;用苦涼菜為主要原料烹饪的菜肴,主要有素炒苦涼菜和涼拌苦涼菜,用其尖葉烹饪的菜肴,有清熱解毒、抑菌功用。用這種野菜烹饪的苦涼菜蛋酥,深受花腰傣的人喜愛,也可以和西紅柿一起入鍋熱炒,其菜肴紅綠相間、苦中帶甘,鮮嫩可口,風味獨特。
注意:苦涼菜雖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吃也必須煮透,否則有可能會引起中毒!!!
扁桃體炎:吃大黃藥
大黃藥性味辛,涼。主要生長在雲南西南部地區海拔1200—2400米的溝谷密林中及開曠山坡或荒地中。
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咳,截瘧之功效。用于炭疽病,時行感冒,風熱咳喘,咳嗽痰喘,乳蛾,乳癰,流腦,咽喉痛,瘧疾,小便淋痛,外傷感染。全草治肺炎,乳腺炎,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黃疸性肝炎,炭疽病,瘧疾,流感。
脾虛腹瀉:吃野生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無毒。山藥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帶粘性,生食熱食都是美味。
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 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
山藥肉質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保健物質。《神農本草經》謂之“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日華子本草》說其“助五髒、活筋骨、長志安神、主治洩精健忘”;《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
活血止痛:吃川芎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主要生長在雲南、貴州、廣西等溫和的氣候環境。
具有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之功效。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産,産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專家提醒:
1.吃野菜要一洗、二泡、三注意首要,對野菜進行完全清潔,洗淨後将野菜在清水中浸泡,不能少于兩小時。
2.在烹饪或涼拌之前,有必要用熱水焯一下。
3.野菜在未加工狀态下口感苦澀,魚腥草還會有腥味。經過浸泡和加熱後,腥味消失,口感也會變好。
4.其次,注意做到“不知不食”,不要采摘路旁邊、水溝、郊外化工廠等處的野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