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注釋】
⑴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⑵“海上”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着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
⑷竟夕:終夜,通宵,即一整夜。《後漢書·第五倫傳》:“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⑸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裡的滅燭憐光滿,根據上下文,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曆十五左右。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裡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隻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态,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覓取佳期。陸機《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态)。
【譯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挂濕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
【賞析】
大海吞吐出明月,明月靜靜升起,像一場神聖的儀式。清晖灑下,海面泛起粼粼的波光。人間也感知到了黑夜中升起的光明,紛紛翹首仰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萬裡之隔的人們都共享着這同一輪明月,這讓人安慰,更引起淡遠的相思。
有情之人怨念夜的漫長,整夜都是不盡的相思。月光染淡了房屋深處的夜色,熄滅燭火,讓一屋都裝滿溶溶的月光。走出去感受皓月的光輝吧,披衣出戶,望月良久,夜露漸生,一片清寒。多想把這美好的月色雙手滿捧給遠方的人,但月色無法握住,還是到夢中,夢中與你相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